分享

一座小山城

 水若寒善 2020-05-07

                                                                                  杨胜屏摄影

锦屏掠影

作者:水若寒

      锦屏,诗一般的名字,不仅有诗一般的旖旎江河,更有诗一般的锦绣山川,行走在如诗如画的锦屏沿河木栈道上,仿若穿梭在美轮美奂的秀丽江南。锦屏,因青山似锦、秀丽如屏而得名,位于贵州的东缘,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县

因缘分的使然,这几年认识了很多锦屏县的文友,杨秀廷、石玉锡、朱永臻、陈珍秀等老师。交流多了,缘分深了,锦屏也自然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也有了特殊的情感。

锦屏县是“杉木之乡”之乡,是“木商文化”的发祥地,也是黔东南红色革命老区之一,近代曾出现了一位为革命献身的龙大道烈士。当地文化气息浓郁,自古至今皆有文人志士不断涌现,行走在美丽的风雨桥上,迎接着柱梁上楹联巧对,融入在氤氲着墨香的山水画丛中,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幽幽飘来,趁着月色朦胧的良宵谁不想多走走,看看呢!

 

                                                      锦屏夜景图      闵麟摄影


一、锦屏夜景

乘着五月初来的温情,夜晚的滨江河畔是凉爽的。霓虹璀璨交织,房屋流光闪烁,清水江的河水迷离变幻,显得风情万种,宛若成熟地少妇妩媚情深;风雨桥上的行人或走或驻、或观或思,使那些梁柱以及板壁上静默地字画注入了活泼的生命,有了存在的价值;广场成了大人小孩休闲的乐园,在音乐的节奏中,扭动腰肢,翩翩起舞,氛围融洽温馨,看来当地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挺殷实而充实的。身边的麟不太爱表达,不管我说什么总是微微点头,当我询问一些问题时,偶尔也侃侃而语。可能是好奇心作祟吧,内心还是想好好看看锦屏的夜景,麟说那我们要爬到对面的回龙山上才可以俯瞰全貌,于是我们缓缓地向目的地前行。

站在山腰俯瞰锦屏夜景,有点富丽堂皇,重光交错,异彩纷呈之姿,恍若置身于虚幻的海市蜃楼一般,加上江中慢慢升腾起来的薄雾,像仙女们携着一袭轻纱,飘逸在仙宫瑶池,一霎时竟迷醉在这幻梦的世界里,若踏着柔软的祥云,穿梭在琼楼玉阁中,时而驻足,时而飞翔,而我却把目光停留在一个叫“文书楼”的地方,里面陈列有“锦屏文书”,记载着清水江“木商文化”的源流大部分原始文库。听说在明清时期,这里的优质木材由清水江进沅江,再入洞庭湖或长江,有些最后被运往北京营造宫殿,成了“皇木”,而更多的则是作为建筑和制作家具的良材,散往江南各地。由此产生了大量买卖契约、账簿、碑铭、讼词及谱牒、信函等原始记载,统称为“锦屏文书”。而这些“锦屏文书”记载着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数百年的林业经济史,铭刻着木商文化的印迹,价值与“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比肩,不愧有“南方林区皇冠上的明珠”之美誉。在异彩莫测的变幻中,领略宛若江南水乡的秀丽小县城,看安之若素的人流,在美纶美幻的沿江两岸平静地生活着,有时反而觉得这些华丽的妆点有些突兀和奢侈,而老百姓平实而朴素的生活可能才是这个世界的另一个真实镜像。

                                                         彭良泽摄锦屏夜景

呵呵!我这个在梦中说醉话的人,被一旁的麟拉回现实,原来时间不早了,看一眼两江交汇的地方,水面在灯光的反射下,波光粼粼,层次分明,好似一幅印象派油画,朦胧中透着一股无可琢磨的神秘。



二、锦屏小江村

                                                  陈珍秀摄

抓住四月尾巴上的春阳,捻动一缕清风,准备为自己的旅途做个序幕,以迎接五月的一切美好。在文友陈珍秀老师的相约下,我们行走在一个叫小江的村落里,沿着不太规则的小石子路漫步在枫树林中,搜寻潺潺的流水,静待袅袅的炊烟,聆听婉转的鸟鸣,在温润的空气中贪婪地嗅触着花草的清香味。

小村庄着实安静,听到我们的欢笑,有人从窗口探出头来,还有两个小孩不知啥时跑下了楼,穿着漂亮的花裙子在树林里嬉戏、追逐。随处可见的野花野草尤其可亲可爱,有的还挂了果,青的、红的、黄的,在询问了陈老师之后,认识了一种叫空心泡的野果,轻轻地蹲下来,摘一颗黄色的泡放在口里慢慢咀嚼,有一丝丝酸味儿,而后有点甜甜的,像草莓的味,感觉还不错,就又吃了一颗解馋。树林里有几只悠闲的母鸡在草丛里捕捉虫儿,枫树林里的石桌石凳有些凌乱,也许疏于管理有的睡、有的卧、有的躺,随后有一个小伙子不知从哪里弄来的食材,一群年轻人围坐一起,摆好烧烤架,他们有说有笑,像是在野炊,挺有意思的,日子过得如此悠闲自适,仿若这一簇簇静默独开的山花,在无争无抢的溪流旁任由风来雨去,泰然自若地芬芳着,融化在天地间,与自然为一体,与日月为伴,任由时光老去。而不远处的农田里则有农人挽着裤管,戴着斗笠,顶着烈日在插秧,蓦然间脑海里蹦出几句话: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一幅美妙的农忙插秧画卷竟然跃然眼前,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

   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落在林间的小青石上,温馨、透亮、干净、舒爽。望着高大挺拔的枫树,听树叶与风窃窃私语,偶尔有些张扬,有些随意,好似不受外界的任何制约,顺应着风云所带来的一切安排,静若处子,动若少女裙裾。经过粗略估计这片枫树林大约有几十株老枫树,它们粗壮、高大威武,据当地一位老人说这些枫树有上百年的树龄,也是护寨树,更是夏天寨子里乘凉的好地方。到了秋天,会吸引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来此拍摄经风霜侵染后的枫叶,可以想象出摄影家们镜头下的枫叶是何等的引人入胜。

                                      小江枫树林         陈珍秀摄

据陈老师介绍,小江村,隶属三江镇管辖曾经是县级二类深度贫困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围绕建设“富强生态幸福六美小江”这一目标,扎实推进村文明行动,探索出了一条“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民俗文化、树立文明新风、建设生态小江”的新路子,如今村里有占地8000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老百姓经济收入增加,日子好过多了。如今村里有了独立的文化广场、公厕、停车场、图书馆、养老院等,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配套设施。听陈老师这一说,我又重新地审视了这个小村庄,的确,小江河穿寨而过小江村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寨。若再精心修葺整理清爽后,既不失原有古寨韵味,又能增加人气,此处离县城不远,是一个休闲娱乐摄影的好地点,可成为周末度假胜地。

挥挥手,告别了夕阳,告别了枫树林,带着一缕金银花的幽香驱车返程,小江村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坎,成就一段美好的回忆。

                                                   


                                             三 、茅坪小镇

陈老师说茅坪古镇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龙大道烈士的故乡,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古朴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几百年遗存了大量的“木商文化”痕迹,被誉为“清水江木商文化博物馆”。

茅坪镇离县城很近,只需要十多分钟就到了。首先迎接我们的是几颗醒目的红色行楷大字“茅坪古镇”,有种亲切感,不免要站在寨门前留影纪念了。

街道干净整洁,每家每户门前花艳草绿、让人赏心悦目。特别是一种叫“红千层”的花,格外引人瞩目,陈老师也是摄影迷,“咔咔”声不断,而我则在一边观察着四周的环境,有很多悠闲的居民三五成群的坐在家门口唠嗑,看我们如此有兴趣拍照,一位老人上前告诉我们说这是“刷子花”,你看它长长的花梗像细细的刷子一样,红红的花丝长长的,一层又一层覆盖,不就像刷把嘛。这里的民居房屋不再是单一的古建筑群,有的修建了小洋楼,有的还在修建中,也是钢筋水泥结构。偶尔有一两座露出斑驳青苔的青砖瓦房,显得有些落寞,有些破旧,仿佛在向行人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与清江木商有关的故事,飘飘渺渺地落入耳根,带着一丝怀旧,还带着历史厚重地沧桑感,也许也是一种缅怀方式吧。



不知不觉我们在一块指示牌下驻足,“龙大道故居”几个黑颜色的字映入眼帘,于是我们拾级而上,踏着当年无数人走过的青石板路,走到一栋有些年代的建筑前,木楼的板壁经岁月的洗礼后,老旧而黝黑,还以为腐朽了呢,经讲解员告知,才知当地人为了保证房屋的使用寿命,都会用桐油把整栋木楼粉漆,故而显得有些黝黑。一踏进门,有一个小小的天井院,正堂的中间摆放着一尊龙大道烈士的铜像,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向烈士三鞠躬,表达深深地敬意。

导游很热心,非常详尽地向我们介绍了龙大道烈士辉煌而短暂的一生,让我们深受震动,为革命先驱升起无限敬畏之情。龙大道字坦之,又名龙康庄。1901106日出生于贵州省锦屏县茅坪镇茅坪村一个木商家庭七岁时,龙大道进入村塾启蒙。1916年,15岁的龙大道高小毕业,进入天柱中学读书。1919年春,龙大道与村里的几个青年一道,跟随村上外运的木排,顺清水江而下到武汉求学,并考入了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附中部。1922年冬,龙大道考入上海大学攻读社会学,聆听李大钊、蔡和森、张太雷、等人在学校授课或讲学,比较系统地学习、研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及革命理论,1923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受党派遣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后,领导过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19285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委代理书记。19311月由于叛徒告密被,在狱中受尽酷刑,忠贞不屈。于27日晚在上海龙华司令部刑场壮烈牺牲。

   

  通过了解龙大道烈士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内心激动澎拜,心想:当初为了革命,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为了真理,少小离家,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这种勇往直前无怨无悔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该缅怀革命先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为祖国的和平、繁荣昌盛增砖添瓦,为我们美好家园来之不易而小心经营,让我们时刻心怀忧患意识,利益他人,利益社会。



随处可见的生活印迹,是缅怀故人的最好见证,我们无意在一间堆放杂物的房间柱头上,看到几处繁体字“霽”的印记,咋一看好像繁体的“斋”字,还差点让我认错,还是友人麟细心,据他判断可能是龙家运输木材的记号或木工的记号,而我不熟悉这方面的知识,不敢多言。最后我们看到了一幅对联“求真理洒热血铸千秋功业;缅先烈承遗志塑万代江山。”恰是龙大道烈士一生真实地写照。龙大道烈士故居原为祖父于光绪二十九年始建,由正屋、后屋、二厢、天井、花园组成,为一栋三间两层一正两厢一檐悬山顶木构楼房,是一座具有侗族特色的木构建筑。我们听完了讲解员激情洋溢的介绍后,又怀着敬重的心理参观每一个房间,二楼布置庄重而简单,龙大道烈士的房间有一床一柜一箱一书桌,桌上还有一古旧的马灯,以及简单的文房四宝,据我自己猜测,有的东西已不是原物了。站在二楼的木花格窗口,正好望见后花园里的全景,两棵桂花树枝叶繁茂,听说如今已有百多年的树龄了,虽然此时不是桂花盛开的季节,可我仿佛已经嗅到了桂花的幽香,恍然间仿佛看到一位翩翩少年在八月金秋的圆月之夜,托腮窗前深思的画面……

茅坪镇位于锦屏县城东北方向,自然风光绮丽,又有龙大道烈士故居的人文景观,以及“木商文化”留下的古建筑群,还有当地源远流长的苗侗风俗,形成了一道靓丽的乡镇旅游文化风景,我们这些城市生活的另类们在此作短暂的停留,用不同的视角解读眼中的贵州山水,也不失情趣,但愿这里出产的茅坪香桔、油杉地板、优质茯苓给当地人民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让他们的幸福指数与日俱增,过得更加自由美满。

                                               闵麟摄影



四、结束语

如此粗糙而肤浅的文字,无法深度细致地描绘锦屏美丽地山水之滨,只能管中窥豹了。其实锦屏有很多值得我们闲暇时走走看看的地方,譬如隆里古城、文斗苗寨、赤溪坪风雨桥、飞山宫、天龙山庙等等,都是具有一定地标符号文化的古朴所在,若有时间一定会再来的。

                                            吴培雷摄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