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日救国先锋 唤起百万民众

 lee168 2020-05-07



  位于小贾楼村西北角的贾兼善烈士墓碑


凤凰桥头凰鸾鸣,小贾楼村出精英。


信仰马列唤民众,抗日救亡是先锋。


在宁陵县乔楼乡贾兼善墓南500米处,有一座凤凰桥。传说清朝某年当地大旱庄稼频临绝收的时刻,两只凤凰落在桥头求雨滋润庄稼,解除了旱情,当地群众就把那座桥叫成了“凤凰桥”。如今,在凤凰桥畔,长眠着贾兼善这位不屈英烈的忠魂。


贾兼善,字达夫,号达甫,1918年10月13日出生,宁陵县乔楼乡小贾楼村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祖父以前三代都是清朝秀才,在乡下教私塾。父亲贾均是个乡村中医,母亲是个勤劳朴实、心地善良并有进步思想的妇女。因而他们全家都能体谅贫穷人家的遭遇,经常教育家里人省吃俭用,遇事要多给人方便。长辈的言传身教,培养了贾兼善传统的劳动人民的本色和先人后己、吃苦耐劳的美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凡遇见来门前讨饭的,贾兼善总是把他们领到家里,既给饭吃,还拿来衣服给他们穿。左邻右舍谁家缺盐断粮,就马上从家里弄些油盐米面送去接济他们。有一年天旱歉收,穷人生活非常困难,贾兼善知道前贾楼贾氏祠堂里有些存粮,便找来几个族长商量,把那部分粮食周济给生活无着的人家。贾兼善不欺贫、助人为乐,在当地传为佳话。


他从小酷爱读书,刻苦用功,成绩优异。年稍长,即怀救国救民之大志。他的名子就是根据唐诗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内容意境所起的,父亲认为他胸有大志,遂又取字达夫。1931年秋,贾兼善考入商丘河南省立三中(设在商丘城内)。他从读书中懂得了很多道理,接触了不少新文化、新思想。那时,国内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他开始向往民主,追求真理,寻求救国救亡的道路。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群情激愤,一致要求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纯善爱国的贾兼善在同学中组织“读书会”,研讨时局,发表各自见解,创办校刊《洪钟》,撰写抗日救亡的文章,揭露日寇侵华的罪行,动员、带领同学走上街头贴标语、发传单。他的爱国行动受到恽子仇、邓涤臣等人的支持,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1934年秋,贾兼善考入河南第二师范(后改为省立淮阳师范)。此后,他更加关心时局发展,同时和进步书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等书刊。在淮阳师范也组织一些进步同学,如赵卓如、王建一、索天桥等商讨社会改革良策。他说“中国一家富、百家忧的状况必须改变”,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表示极大不满。


1935年底,北平爆发了“一二·九”爱国运动,在游行示威中,贾兼善、王建一都是活跃的积极分子。1937年春,淮阳师范二年级学生到鸡公山参观,在那里他接触了流亡鸡公山的东北中学的师生,东北中学师生的艰苦生活和强烈抗战精神,激愤的《流亡三部曲》歌声常常震撼着他的心。百姓溺于水火,国家危在旦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何救国、救民,贾兼善心急如焚。不久,他和王建一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回校后,他负责这个组织的对外联络和宣传工作。1937年底,贾兼善经曾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贾兼善又介绍王建一等同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由于日寇步步逼近,豫东部分地区沦陷,淮阳也危在旦夕。自觉学习马列主义,他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走上真正的抗日救国之道。从此,他以百倍的热情投身到革命工作中去。他在中共淮阳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刘作孚等领导下和几个积极分子奔走四方,秘密串联,带领学生搜集国民党丢弃的枪支弹药,绕道鲁台往西华。到西华后,他被留到中共豫东特委组织部任秘书。


1938年9月,贾兼善受特委派遣,到沈丘县组建中共沈丘县委。沈丘地处河南省东南部与安徽交界,比较偏僻,徐州、蚌埠、开封沦陷后,地方上一片混乱。贾兼善到沈丘后,以槐店第五小学教师的身份组建了沈丘县委并任县委书记,赵卓如任组织部长,丁亮一任宣传部长,集中在县城和大的乡镇开展工作。他们还组织文工团、宣传队、话剧团,自编自演一些节目,深入群众中宣传抗日救亡,在农村组织抗日救国会、后援会、抗日军人家属联合会、青年联谊会等,把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湖。


由于黄河阻隔,日军没有进驻沈丘,国民党豪绅富吏返乡,调大军进驻豫东南、皖西北一带,限制共产党活动。中共沈丘县委制定了“面向工农、控制在上层发展”的组织路线,工作重点从城镇转向农村,转向劳动群众。虽然在当时环境极为艰苦、形势非常紧迫的情况下,由于有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工作开展顺利。从1938年下半年到1939年底,一年多的时间支部发展10多个,党员由3人发展到120多人,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900多人,还将几批知识青年输送到革命根据地,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和抗日队伍的发展壮大如雨后春笋遍及全县城乡。特别是他所制定的组织发展路线的经验,很快在豫东特委各县推广。这期间,贾兼善为党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贾兼善知识渊博,口才流利,讲演说服能力强,得到许多青年的尊敬和拥护,团结了不少青年骨干分子。1940年7月他任宁柘商三县中心书记,开辟宁、柘、商一带抗日根据地,领导并组织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抗日斗争,在家乡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组织爱国人士抗日救国会,建立发展党组织。他还让其父亲联系上层亲友进城,对日伪新民会长张忠干等人进行策反工作。为了壮大抗日队伍,以近邻赵玉寺(天舒寺)为联络点,组建抗日游击队,出入于三县相邻的张弓、勒马、毛堌堆、郭村、观堂等地,在这片腥风血雨的热土上燃起了抗日的烽火。


1941年秋,贾兼善由进步青年王儒先介绍,到商丘县西南郭村集小学开展抗日救亡工作。贾兼善到郭村后,为解放区输送短缺物资,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政策,秘密组织抗日武装和群众团体,发展党的组织,并派地下党员打入敌伪内部,做鼓动起义和收集情报工作。为广泛发动群众,迅速扩展宁柘商这片沦陷区的抗日根据地,1942年2月初转移到宁陵县南小路庄,他以教私塾为公开身份,继续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正当革命向前发展、创立新的抗日根据地时,突然发生了意外。1942年4月23日黎明时分,由于叛徒经其昌的出卖,日本宪兵队和伪警察分乘三辆汽车由商丘向贾兼善所在的小路庄扑来。日伪把路庄小学的教师集中在一个屋里,严加审查,贾兼善机警地把60多名同志的名单吞入肚中,被敌发现,当场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郭庆华及其父亲郭余一,贾兼善的堂兄贾洁善,郭村学校校长刘信琛和教师王伟亭。


贾兼善被捕后关在朱集车站道南日本宪兵队监狱。发了疯的日寇侵略者为了从他口里得到共产党员地下组织的名单,对他进行严刑逼供,把他用麻袋装着在水泥地上摔,灌辣椒水,让狗咬,坐电椅,用烙铁烧,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在狱中,贾兼善深知自己为党工作的日子不多了,利用一切机会给难友们讲抗日救亡的道理,朗诵文天祥的《正气歌》,使难友们倍受教育和鼓舞。有一次,他往家中捎去信上说:“吾志早决,当以死报国。今儿深为憾者,不能杀敌于疆场,救民于水火。二老膝下尚有两弟并二男,可事农耕,以取温饱,并瞻养二老。但决不可教之于汉奸走狗,儿死亦瞑目矣!”


1942年秋,贾兼善被押到济南日本宪兵总部进行审讯,在那里又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面对敌人,视死如归。敌人给他施用了各种酷刑,都没能使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屈服。最后敌人终于下了毒手,在一次非人的审讯中,被日本狼狗活活咬死而英勇就义,时年24岁。


抗日烽火燃中州,中华儿女怒气吼。


钢筋铁骨锻炼就,正义岂能怕杀头。


这是贾兼善被捕后、牺牲前在狱中写的一首诗。


一个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不屈不挠的斗敌精神永远激励着世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