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黎烈南:漫话晚唐五代词中的“雨”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0-05-07


词是轻灵要眇的诗体。词人在沉吟之际,常取细雨轻云一类轻柔流动的物象。在晚唐五代词中,“雨”发挥过较大的文学功能,给词体以微妙的影响。晚唐以前的诗人或借雨之动态抒发个人的感慨,或表现多方面的社会生活,这对词中“雨”之意象,是有影响的。不过时至晚唐,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细雨在李商隐笔下已幻化成神女的“萧萧发彩”(《细雨》),比起杜甫诗中“知时节”、润万物之博大的“雨”,题材渐窄而创意尖新。杜甫《大雨》诗中的“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和李商隐《微雨》诗中的“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在诗题与风格上,也有宏大与纤细的区别。晚唐诗风已趋幽细隐微。晚唐五代是战乱频仍、儒教衰落的时期,其政治气候恰似阴雨沉沉、连月不开。对于失去了锐意进取之心,沉醉于歌台舞榭中的词人们来说,这是无可回避的。词人在“雨”中透露出的伤感情绪,虽多及闺情,却曲折地受到当时政治气候的影响。下面谈谈“雨”在词中所发挥的文学功能。   

雨和柳  “雨”为词带来了迷濛霏微的意境。“微雨小庭春寂寞,燕飞莺语隔帘栊”(张泌《浣溪沙》“翡翠屏开绣幄红”)。“翠屏闲掩垂珠箔,丝雨笼池阁”(顾夐《虞美人》)。细雨飘洒笼罩之景,隐含着词人细如雨丝般的愁绪。“雨”与“柳”的结合使愁绪更细微幽曲。“柳”在古诗中本具有别离相思的感情色彩,一经被“雨”浸润,此种色彩更为浓厚。“金线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入楼”(温庭筠《杨柳枝》)。晴天中低垂的柳枝金线,已惹起人间的离愁别恨;而当暮雨飘然而下,那湿润飘拂的枝条愈发令人黯然销魂了。“灵和风暖太昌春,舞线摇丝向昔人。何似晓来江雨后,一行如画隔遥津”(孙鲂《杨柳枝》)。柳枝舞线,恍若怀人,何其有情!而其最动人处,乃在江雨初收,含情伫立,使人心醉神迷。“凤楼高映绿阴阴,凝碧多含雨露深。莫谓一枝柔软力,几曾牵破别离心”(齐已《杨柳枝》)。杨柳被视为情深之物,还在其“凝碧”的色泽。而含露含雨,其色愈青,也愈加牵动人们的情思。花间词人温庭筠善将细柳与细雨两种意象融在一起,造缠绵纤细之境:“室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菩萨蛮》)“杨柳”二句是一个创造。柳枝细长如丝,细雨绵绵不断,二者交融,纤细缠绵之极。其间加一“驿桥”的意象,把人物的活动、幽思亦融入其间,透出依依别情。“杨柳”句是眼前之景,“驿桥”句是过去的别离之况。这不同时间的思绪被作者用雨丝和柳丝编织成缠绵幽曲的情网,浑然一体了。《更漏子》一首云:“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雨丝和柳丝,虽为物不同,却都是纤细之体。二者交织在一起,意象密集,情致缠绵。深闺之人耳接雨声,脑海中便浮现出飘拂在细雨中的细柳。悠远绵长的点点滴漏,一时也仿佛从室外传来,和微微细雨、轻轻柳丝融为一体。这情景,是女主人公彼时心境的细腻表现。“雨”“柳”的结合,在《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和唐人之《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等诗中已出现过,晚唐五代词则更为细腻、轻灵:“绿杨春雨,金线飘千缕。”(韦庄《清平乐》)“杨柳舞风,轻惹春烟残雨。”(顾夐《酒泉子》)在韦、顾二人的词句中,飘洒的春雨和飘拂的柳丝,几乎已失去彼此的界限,化为令人怅惘的迷濛的愁烟了。

雨和花  词之为体,颇重色泽的艺术效果。晚唐五代词中有不少这样的作品。“芳草满园花满目,帘外微微,细雨笼庭竹”(冯延巳《鹊踏枝》)。“云染幕,绿堆烟,霏霏细雨湿花钿”(无名氏《捣练子》)。罩以濛濛雨雾的精美鲜丽之“庭竹”、“花钿”,给人以雨中看花、花中含雨的美感,从而引起较复杂的心绪。温庭筠、韦庄善写此类景色。温词云:“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定西番》)“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诉衷情》))。“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蕃女怨》)。作者并不直接道出人物的情思,但以“晓莺春晚”、“莺语”、“万枝香雪”等艳丽之色和朦胧的细雨之景,互相渗透、调合。美丽的花、莺、经细雨的沐浴,色彩更鲜艳,从而显示出青年女子对美好生活的渴盼;这些活跃、明艳的生命被一层雨雾所笼罩,又透出人物的隐隐怨思。韦庄词云:“芳草丛生结缕,花艳艳,雨濛濛,晓庭中。塞远久无音问,愁消镜里红。紫燕黄鹏犹至,恨何穷。”(《定西番》)“碧沼红芳烟雨静,倚栏桡。垂玉佩,交带,袅纤腰。鸳梦隔星桥,迢迢。越罗香暗销,坠花翘。”(《诉衷情》)在一个“烟雨静”的世界中,艳艳花朵、“袅纤腰”焕发着生命的光彩,也在春阴中感受着抑郁不舒的气息。“愁消镜里红”和“香暗销,坠花翘”的过程,即青春不驻、年华消逝的过程,便在这雨之淅淅的宁静迷濛的氛围中完成了。温、韦词中之“雨”,几乎都是春雨,不少词篇都带有既艳丽又迷茫的特色。韦庄的一首《菩萨蛮》便很有代表性:“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春水”二句,是作者从惬意的雨景来摆脱忧愁的痴语。荡漾于碧波之中的精美画船被细雨所笼罩,船中之人听雨而眠。雨声似乎变为心灵的摇篮曲,可以使作者沉浸于大自然的律动之中而暂时忘忧了。然而作者于此间真实地披露了滞于烟雨迷濛的江南水乡而永离故国的悲哀。总之,温韦之词描写了花中雨、雨中花般的词境。这样的烟雨笼罩之境实质是人物对生活的期待与怅望的表现。而战事较少的江南水乡及闺阁台榭、软红滴翠的环境,是此种词境产生的重要生活基础。   

雨和风  温韦借“雨”之意象表现的静寂、细腻的词风,被南唐名家发展到形神兼备的程度。从李煜的“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展开”(《采桑子》“庭前春逐红英尽”)中,可以看出细雨已和作者细雨般的忧愁浑然而为一体,双眉不展的表情和“细雨霏微”的内心是互为表里的。冯延巳之“细雨湿流光”(《南乡子》)道出了春草之丝雨般的愁思,也传出了其于微风中摇曳而闪动着流光时的动态。“流光”,正是雨中着风的景象。南唐名家词,善于在雨中着风,形成雨中行风、风雨相和的风格。中主李璟有四首词传世,其中两首便涉及了雨和风。“……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浣溪沙》其一)此词上阕写风里落花,下阕写雨中丁香。“菡萏香消翠叶残,雨风愁起绿波间。……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其二)此词上阕写白昼西风,下阕写夜间细雨。把这般景致和“凤皇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温庭筠《菩萨蛮》)一类的写景加以对照,就不难发现,后者是在静态中写怅恨,前者则在风雨交错之际,流露出惶惧之感。且看宰相冯延巳雨景中的感受:“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抛球乐》)作者春天逐胜归来,在阴雨天气中特感风头之重,这实是他复杂心情的微妙揭示。“细雨泣秋风,金凤花残落地红”(《南乡子》)。细雨在秋风中飘落,其声竟为哭泣之声;这哭泣之声在秋风相和之下,更为分明。有时室内之人听风听雨,不能入睡:“画堂昨夜愁无睡,风雨凄凄。”(《采桑子》)有时冯词中秋风秋雨的摧残一切之势,不但为温韦词中所未有,在词坛上也令人触目惊心:“秋入蛮蕉风半裂,狼籍池塘,雨打疏荷折。”(《鹊踏枝》)作者有一首《清平乐》:“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在一片“绿水新池”、“新月眉弯”之清新、静谧的气氛里,隐藏着一颗不安的、戒惧的心灵。一旦雨后风起,情与景会,便产生出“风入罗衣贴体寒”的凄凉感受。后主李煜在未为亡国之虏前,就玩味过雨随风住、风约雨停的景色:“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暮春的雨声已使作者怅然伤怀,风吹雨住后的朦胧淡月,更使他分外敏感而愁情“没个安排处”了。(《蝶恋花》)风雨齐鸣,使他最感无可奈何:“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长相思》“云一緺”)李煜之秋风唱秋风和的词章,比起温、韦之寂静香暖的春词,产生了更大的心灵撞击、神灵摇荡的艺术力量。方其沦为异国阶下之囚时,作者心中的风雨更有浑然一体之势:“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不能平。……”(《鸟夜啼》)风来雨至,已辨不清哪是雨,哪是风,但觉其“飒飒”,但识得“秋声”。这是情极悲痛、恍惚不能自主之词人心态的真实写照。《相见欢》乃是李煜所写之最震撼词坛的雨景,充满着风雨交加的宏大气势:“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劈空而至的寒雨和接踵而来的狂风,使天地变色,大地一片惨绿愁红。当作者将大自然的雨水与人间的泪水融于残花之上而形成了“胭脂泪”般的天惨人愁之况时,词章迸发出强烈的感情火花。南唐三位名家之风雨相和的词篇在晚唐五代词中,无论其数量与风格,都令人刮目相看。这与南唐当时严重的社会政治形势有关,也与词体自身之演变有密切关系。温、韦大多通过微雨写寂寞调怅之感,对微且细的词体起了一定的影响;南唐名家则常借从天而降的雨和横贯东西南北的风着力表现百感交集、动荡不安的心灵,对推动词体的发展起过关键作用。冯煦于《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是有道理的。   

“雨”之意象是晚唐五代词人内心愁绪的显现。从温、韦到南唐诸名家的“雨”,可看出“词心”逐渐丰富、心灵撞击之力逐渐增强。“雨”之意象的演变与词史之演变之间,实有某种内在联系。对此,我们还可以从宋词中得到启示。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1994年第8期“诗文欣赏”栏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