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衆妙之門 2020-05-07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古之圣人以天文定天道,以天道定天伦,以天伦定人伦,以人伦定人文。从盘古氏,到夏侯氏,完成了华夏文明的奠基过程,所积累下来的成果称为华夏文化。三皇之道,凡是有盘古氏到大禹的后代子孙,受华夏文化、三皇之道滋养而成长的称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华夏后裔”。老子之道是三皇之道的继承人,三皇五帝是华夏文化的根源。道家是华夏文化的主干,后面的儒墨法兵是主枝。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老子是承上启下的三皇之学的集大成者,在任柱下史期间对传世典籍接触,再加上老子天分极高,是唯一一个阅遍典籍而能全身的人,在他之前只有三人阅尽典籍,他们是史由,史籀,史鱼,史由死,史籀傻,史鱼疯。后世的学问都是老子的后学,老子之道,所谓的百家争鸣,不过是道裂为百。其他家学问和老子比没有可比性。老子真是百家之祖,诸子之宗,天下第一。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王子朝奔楚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周景王去世,周悼王姬猛继位。周王室在继位问题上发生内战。庶长子王子朝攻击并杀害周悼王,占据王城洛阳数年,姬匄避居泽邑。晋顷公出兵支持王子丐复位,王子朝遂携周王室典籍投奔楚国。这造成了王官学术失守,典籍流落民间,帝王之学落入民间,以至于后面,社会上私学百出,王官之学,下移庶民,变成诸子之学,春秋乱世百家争鸣皆由此起。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左传》载“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正好赶上楚国也乱了,吴国和楚国爆发柏举之战,楚国首都郢被吴军攻破。周敬王抓住有利时机,派人前往南阳杀死了王子朝。王子朝奔楚,鼎落泗水河,典籍下落不明。王子朝接受老子建议,为掩人耳目说是烧毁了,应该是秘藏了。而且王子朝宁死没有交出典籍。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老子及其徒弟把其中的大道,三皇之道制成成册子,其中有《礼》《乐》《书》《诗》《易》《玄》《历》《符》《素》《韬》《略》,有可能复制了多份备份。孔丘获得了一份,辛钘一份,尹喜获得了一份。老子还有三个徒弟庚桑楚,伯钜,崔翟。辛钘,尹喜,庚桑,伯钜,崔瞿,都得老子真传,称为老学五大传人。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三皇五帝以来有帝师的传统,老子是最后一个帝师,老子要找到帝师的接班人,老子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传道。孔子到周朝向老子问道,老子非常高兴,认为孔子是可造之才,想把大道传给他,只是孔子对周礼感兴趣,对天道不感兴趣,老子很是失望吧。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孔子见老子后,受益匪浅,告诉弟子:“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此生若不懂老子,纵享荣华富贵亦枉然!所以孔子接着说:“朝闻道,夕可死。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道教称老子弟子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辛銒、崔瞿、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十人为玄元十子。实际上南荣子是庚桑子的徒弟,壶子是南荣子的徒弟,列子是壶子的徒弟,庄子是列子的徒弟。杨朱是尹喜的徒弟,黄石公是杨朱的徒弟,张良是黄石公的徒弟。墨翟是伯钜的徒弟,宋钘和禽滑厘是墨翟的徒弟,荀卿和尹文是宋钘的徒弟,邹衍,淳于髡是尹文的徒弟,韩非和李斯是荀卿的徒弟。孙子,范蠡,彭蒙是辛钘的徒弟,慎到,申不害,环渊是彭蒙的徒弟。鬼谷子是孙子的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毛遂是鬼谷子的徒弟。子夏,曾参是孔子的弟子,左丘明,商鞅是子夏的弟子,子思是曾参的弟子,孟子,曾申是曾参的弟子,吴起是曾申的弟子。春秋战国高人都是老子的高徒,或者高徒的高徒。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可以说是秦统一了中国,但真正让中国发展强大的确实在汉朝。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刘邦在和项羽角逐天下的过程中,取得了胜利,建立了大汉王朝。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期间的文景之治,社会比较安稳,经济文化得到快速的发展,百姓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在这一时期,汉朝的物质经济增加了很大一步,真正算得上是百姓富裕国库充盈。文帝、景帝崇尚道家老子之道,无为而治才有了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汉朝盛世确立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民族自信。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大道流落民间,张良的九世孙张道陵,创道教,将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的首经,并且把老子演化为道教至高尊神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文子》《列子》《庄子》《庚桑子》弄成了四大真人,洞玄真经,冲虚真经,南华真经,洞灵真经。道德经从大道之源沦落为鬼神崇拜,不死总会出头,保存下来便是好的。文明不至于断根,大道不至于绝种。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魏晋时期盛行玄学,三玄《老》《庄》《易》,如果你生活在魏晋,你不懂老子,你都不好意思出门,没法和别人交流。为后世的隋唐盛世,为唐朝禅学的传播发展,为宋朝的理学打下理论基础。谈归谈,不深入,都是一知半解,甚至误解歪解。何晏,王弼,郭象,嵇康,阮籍都是半调子。或者半调子也不着调,其他人更不着调。实际上他们谈玄和现在的年轻人追星,打游戏,看足球一样,虽然时尚,不是大道,和大道背道而驰。虽然《玄》的字句保留了,不能算华夏文明没有断根,只能算根没断净。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李渊唐朝建立后,尊崇老子为“圣祖”。武德初年,唐高祖称老君显灵下降羊角山,诏令于其地建立太上老君庙,举行盛大的崇祀活动。玄宗还亲手注释《道德真经》,颁于全国,命令设立崇玄馆,招收生徒,研习《老子》以及《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命贡举加试诸策,以明经例保举后,可获得崇玄博士称号。唐朝以道家为先,儒家为次,佛教为末。后世随有“老子天下第一,孔子千年老二,佛教第三,因佛教来自印度,所以中国人至今称印度人为“阿三”。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名义上是第一了,实际上是矮化了。大道之源成了太上老君,神神怪怪,名仕不可接受,甚至误解,误会。这时老子之道实际上是快断根了。宋代真宗加封老子:“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这时的大道之源完全丧失了本来模样,出了几个炼内丹的,外丹的,完全变成了神神怪怪,还和妖魔并列争高下,可叹可笑。绘画,炼丹,医学还是有成就的,因此有了四大发明。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唐朝人引道入佛,有了禅。宋朝人引导入儒,有了理学,心学,象学,气学。有一点百家争鸣缩小版的味道。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学问都不低,但偏科了,理有余而智不足,中听不中用,这根宋朝的扬文抑武国策有关。老子的徒弟中深得老子之道是《文子》,后来有《庄子》。修炼最厉害的是庚桑子和列子,庚桑子能耳视而目听,列子能御风而行。行道最厉害的是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传道最厉害的是尹喜,自己能力不足,消化不了,藏之于深山,传之于后世。偏得深挖的是孔子,开创儒学,成万世师表,千古圣人。正得深思的是黄石公,鬼谷子,孙子,韩非子,皆开宗立派,人中龙凤。宋朝最近道的是张载,张载学的是庄子之道,也是老子之道。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朱元璋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后,统一中国。明朝认为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明朝皇帝朱棣自稱真武大帝化身,北修故宫,南修武当。明朝的道统其实不通,这时的大道之源,有一点点影子而已,出了几个打太极功的,气功的,朱载育的音乐还是很好的。清朝是个满族统治时期,大兴文字狱,泯灭了人性,禁锢了人的思想,文人为了避祸,不敢议论只能考据,没有什么大道了,大道之源,连影子都不见了。慈禧太后自称“老佛爷”,连宗教都是进口货,殖民者强加的。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了。华夏文明的最后一粒火种是王夫之,船山。后人说: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有了王船山,才有了后来的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杨昌济的学生是毛泽东。毛泽东思想乃我华夏正学,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统一战线,为人民服务是三皇老子之道的最好的注解,是华夏学问集大成者。这是毛泽东思想为什么可以战无不胜的秘密。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也是华夏文化的胜利,是三皇之学,老子之道的胜利。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大道源流,老子第一谁第二?

目前民族复兴在即,这复兴一定是文化的复兴,大道的复兴。复兴到真中国,中央之国。复兴到真正的天下第一,四海宾服,万邦来朝。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一直在向西方学习。最开始学欧洲,学着学着,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倒下了;解放初我们学苏俄,学着学着,苏联解体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学美国,学着学着,美国危机了,世贸大厦被炸了。最后才发现,西方靠不住,只能靠自己。回过头来才发现,我们老祖宗那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宝藏就是老子之道,三皇之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