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变”茶具——色釉在茶具中的文化表现力

 灯下悦读 2020-05-07

色釉即颜色釉,是主要陶瓷装饰材料之一,指的是在釉中加入铁、铜等金属氧化物作为着色剂,经焙烧后形成色泽。

色釉是陶瓷茶具的主要装饰材料之一,它在陶艺茶具中不仅发挥着审美装饰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发挥其文化表现力。

色釉早在商周时期即在原始青瓷中得到应用,而在陶瓷茶具中的真正运用则要晚至唐代。这是因为,唐代之前的茶具还没有从餐具和酒具中分离而出。唐代是茶道文化大发展时期,饮茶风尚的流行直接刺激了专门的陶瓷茶具的应运而生。作为唐代茶文化的倡导者,对陶瓷茶具优劣评判的最重要依据之一即是色釉。陆羽在其《茶经》中认为越窑位列茶碗第一位,并认为邢窑不如越窑,其中的两个依据是邢瓷的釉色类同于银和雪,而越窑的釉色则类同于玉和冰,这显然并非全从实用出发,而是提升至文化层面,将儒家士人文化融入其中作为评判标准。儒家士人具有玉文化情结,因而将类同于玉的越窑青瓷视为上品体现出显著的儒家文化审美观。不过,陆羽也从实用角度指出,越窑青瓷的茶色绿,邢窑白瓷的茶色丹,认为越窑青瓷所映衬的茶色更为美观。因此,唐代陶瓷茶具中的色釉既表现了儒家的玉文化观念,而同时也体现了茶道文化的要求。

唐代 邢窑 白釉小杯

唐代 邢窑 白璧底白釉盏

唐代 越窑 青釉玉璧底茶盏

宋代的饮茶之风较唐代更盛,而与此同时,陶瓷工艺也有了巨大进步,色釉种类更为丰富,文化表现力也更为复杂。宋代流行斗茶之风,因斗茶需观察白沫,故黑釉瓷大行其道,特别是建窑以及吉州窑的黑釉瓷最为有名。

宋代 建窑 黑釉盏

宋代 建窑 斗笠盏

宋代 建窑 金兔毫束口盏

宋代 建窑 油滴斗笠盏

宋代 建窑 乌金釉茶盏

宋代 吉州窑 木业茶壶

宋代 吉州窑 黑釉花口盏

宋代 吉州窑 黑釉满天星斑盏

宋代 吉州窑 梅花盏

另外,龙泉窑、耀州窑等青釉茶具和景德镇窑青白釉茶具亦颇为风行,同样出于益于茶色的原因。定窑的白瓷茶具亦盛极一时。

宋代 龙泉窑 八棱杯

宋代 龙泉窑 小杯

宋代 耀州窑 斗笠盏

宋代 耀州窑 印花婴戏纹斗笠盏

宋代 景德镇窑 圆式盏托杯组

宋代陶瓷茶具中的色釉一方面是新的茶道文化的载体,而同时也呈现出儒家文化特质。宋代陶瓷茶具的色釉色泽简单、质朴、纯净、浑厚,体现了宋代儒家文人高雅含蓄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后人所倍加推崇。

明清时期是陶瓷工艺大发展时期,无论是色釉还是彩绘工艺都达到巅峰。此时,斗茶之风不再有,散茶成为主流,与茶道文化回归相应的,纯净如玉的白釉瓷成为品茶的主要陶瓷茶具,如明代永乐时期的甜白釉压手杯成为一时名品。

明代 甜白釉杯

除白釉茶具以外,其他各色釉茶具亦颇为兴盛。明清时期色釉茶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复古,主要是对宋代色釉茶具的仿制。仿制工作至清代唐英主持景德镇窑务时期获得巨大成功,宋代所有著名色釉茶具均得到完美仿制,体现出明清社会复古文化潮流。

明清时期的色釉不再局限于单纯质朴,而是出现了许多色彩鲜艳的色釉茶具,特别是红釉的种类丰富,另外还盛行窑变釉、花釉等

明代 红釉高足杯

明代 窑变斗笠碗

清代 红釉雕瓷竹石花鸟纹杯

清代 窑变红釉杯

清乾隆 祭蓝描金团花花口杯

清 豇豆红马蹄尊

这表明陶瓷茶具中的色釉不再仅仅是儒家文化的体现,而是出现了显著的世俗化、市井化倾向。明清色釉茶具的大众文化表现清晰地传达出一个事实,即茶道文化已经由文人阶层而更广泛地传播至广大的中下层大众当中。当然,还不应忽视的另一个事实是,无釉的紫砂陶茶具在文人阶层中的兴起,对色釉茶具形成明显冲击,促使其发生了文化转移。

色釉自诞生之日始就不是简单的实用和装饰性材料,而是与文化息息相关。也正是文化表现力的存在,赋予了色釉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的推动与促进力量,并折射出各时代的文化面貌。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