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捅就破的窗户纸,古人用它能保护隐私吗?其实这些小东西更能体现古人的大智慧

 镜楼文史 2020-05-07
相信很多人在古装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看到过这样的场面,一些刺客或者盗贼潜入他人府邸,用嘴巴把指头弄湿,然后轻轻戳一下窗户上的纸,就能毫无声息的弄出来一个小洞,房间里的情况也就一目了然。然后我们不禁会想到,古时候虽然科技落后,但是保密措施就做得这么粗糙吗?
实际上,这种窗户纸就算不蘸口水也很容易戳破,想要防偷窥根本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古人常说的俗语就有一句叫做“窗户纸一捅就破”,意思就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只是没有说出来。我们现在的窗户基本上都是用的玻璃,无论观赏还是防护都很让人满意。
但是玻璃在人类社会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大约公元前4000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发现的文明遗址中,人们就发现了使用玻璃的痕迹。中原地区使用玻璃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秦汉时期由西域传入我国的,第二种说法就比较久远,说是起源于我国的殷商时期。但是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因为在战国时代就有关于琉璃的记载。
玻璃在我国最开始并不是用来做窗户的,主要是用来制造一些装饰品,制造玻璃制品需要非常高的温度,在古代冶炼水平的限制下,想要大规模生产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玻璃制品在古代属于稀缺物品,更是一种奢侈的艺术品。所以在古代即使有玻璃了也不可能用来做窗户,那么古代窗户上一层薄薄的纸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
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的窗户纸类似于我们常见的普通纸张,这种纸一捅就破很正常。但是现实中的古人当然不会使用这样的纸,他们使用的实际上是一种藤纸。这种纸使用藤皮制作,其韧性要远强于普通纸。再加上古人在藤纸上涂上一层桐油,这样又能起到防水的作用,这样的纸想要像电视剧里那样捅破是不可能的。
除此之外,古人糊窗还很喜欢用绢布。布匹的韧性更强,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透光性非常差。一般使用布匹做的窗户,室内的采光会很差,不过相比于藤纸,绢布更加普遍。藤纸主要是在出产青藤的地区使用比较广泛,而绢布则是各地老百姓常用的物品。
对于隐私保护,古人除了在窗户上大做文章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方便的套路。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封建时代,儒家思想大行其道,历代君王都以忠孝仁义来约束百姓。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地埋在人们心中,所以说在那个时候,一层窗户纸也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当然在一些大户人家,他们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更多样化了。比如24小时的家丁轮流值班,他们就是大户人家的窗户纸。
不得不说我们的老祖宗们对于各式各样物品以及儒家思想的运用都是非常的令人佩服。我们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这些岁月里出现的东西也是数不胜数。五千年的文明传承到如今,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朽的传奇,而置身于传奇之中的我们,是否更应该将其传承下去以及发扬光大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