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人海里,幸好遇见你。 点击右上角“关注”,你的心事有我愿意听。 英国诗人约翰·堂恩说: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的确如此,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独立的个体,我们都或多或少的,与周围的人有着复杂的关系。一个人很难活下去,活下去就需要与人交往。 那么,在我们生活中,怎样的为人处世,才会让我们更好地融入,这片人山人海的“广袤大陆”呢? 现实生活中,做人,不可不知的3大“禁忌”。 01 第一:不该占的便宜不要占。 大一新生刚开学不久,住在同一个宿舍的四个人,约好周末出去逛街,发展一下感情。这是将彼此的关系拉进的一次机会,四个人都满心欢喜地出了校门。 九月的天,太阳还带着些夏日的嚣张。四个人逛了一上午,都买了自己心仪的衣服。眼看到了饭点,便说好一同去吃饭。 室友小月主张说,大家现在还都没有经济独立,大学的开销又大,这顿饭倒不如AA制吧。 大家一听,觉得有道理,纷纷赞同小月的说法。当这顿饭快要结束时,小月说,她先去前台结一下账,回去后大家把钱再转给她。 当她走到前台结账时,一共消费了138元,她爽快地结了账,回到餐桌上,继续嘻嘻哈哈的和室友们打闹着。 到了晚上,回到宿舍之后,其他人问小月一共花了多少钱时,小月却说一共花了200元整。大家都没怀疑,将自己的那份钱转了过去。 小月这次可吃到了甜头,她看大家都没发觉,便越来越过分,该占的便宜一点不少,不该占的便宜,也要捞上点好处。 后来,小月被全宿舍孤立起来了。偌大的校园,离家几千公里,没有一个知心朋友。造成如今这样的地步,小月后悔也晚了。 02 第二:交往时不懂得换位思考。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正如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一样。每个人的处境、经历、想法都不一样,因此,在交流过程中,并不能做到感同身受。 感受不同,想法不同,这也是造成矛盾的一个极大原因。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应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即想人所想。 有一个盲人去朋友家做客,两个人有很多话说,说着说着,天就黑了。盲人便说道:“不早了,天已经黑了,我要回家去了。” 主人就给他找了一个灯笼,害怕他路上有危险。盲人十分生气:“盲人点灯——白费蜡!我本来就看不见路,你却给了我一个灯笼,你是在嘲笑我吗?” 主人却说:“虽然你看不见,但别人看得见,你打着灯笼,就不怕别人撞到你了。我不是嘲笑你,而是在乎你。” 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看法。看法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样。 03 第三:在纷扰的尘世里丢掉了善心。 心存善念,天必佑之。 在为人处世中,最重要的就是善良。若是没有,也应当通过后天的学习,来培养自己“人性之善”的那一面。 所有人都只会感激,那些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没有人乐意所遇之人皆歹毒。 善良是一种选择,很难有人不做这种选择。善良可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但是,这里所指的善良,并非是盲目的善良。盲目的善良是一种可悲的行为,不仅伤害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善良的人不怕吃亏,但善良的人一定要学会拒绝。 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些不公平:你对别人越好,别人说不定越不会在乎你;而你越不在乎的时候,别人反而会主动来对你好。 你越是没有下限的善良,对方就越能不要脸的去求你一些更过分的事情。善良不是纵容,也不是妥协,善良不应该留给那些错的人,这很不值得。 小学时,大家都读过一则寓言故事,《农夫与蛇》。一个农夫好心的救了一条蛇,将快要冻死的蛇放在怀里为它取暖。可是蛇醒来之后,却一下子将农夫给咬死了。 这是一则非常经典的寓言故事。农夫是一个善良的农夫,可是蛇却不是一条知恩图报的蛇,这和它冷酷嗜血的天性有关。 农夫本可以不去救这条蛇,他明知道救活蛇之后,会对自己带来伤害,可他还是去救了。 这就是将善良给了错误的人,最终伤害了自己。 终究,若想人缘好,3大“禁忌”不可碰。 不管怎么说,两个人交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就像感情里不是一方在付出一样。只有两个人取悦彼此,才能更好地将两座孤岛融合在一起。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