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天天说的“写具体”,到底怎么具体法?2步告诉你!

 学生100分之路 2020-05-07

写具体,恐怕是困扰小孩和教师最大的写作难题了!这一问题雄踞“三高”已多时:在教师写给每个小孩的作文批语中,上榜率最高;在课堂教学的教师评价用语中,出镜率也是最高的;在日常写作辅导中,小孩感觉它的难度系数最高。

我也常遇到小孩“写不具体”的困惑,解决的次数多了,渐渐找到门道。

先看例子,结合说事。

一次,我的徒弟设计五年级习作《说曹操,曹操到》。题目一看就让人喜欢。“说曹操,曹操到”,意思就是“一提到某人或者某事,没想到立刻就见到或者接触到”,主要体现“快”的特点,也是本文的“趣”点。徒弟让小孩先引用这句话入文,直接写出“说某某,某某到”。这里的“某某”,可以自选填写。例如“考试”“生日”“作业”“老爸”“暑假”……之后,再具体写有多“快”。显然,这是一道开放式作文,给小孩选择与发挥的空间比较大。而且,生活中多有这样的经历,写作素材足够丰富。

遇到的问题就是最典型的——“写不具体”。例如有小孩写《说考试,考试到》。多么好的命题,但他三五句话就写完。“前几天还在说快期末考了,没想到一下子期末考就到了。时间过得真快啊,犹如白驹过隙……”省略号中省去的是对时间“快”的感叹。看出来了吧,读这样的文字,味如嚼蜡。

在随后的教学辅助中,徒弟采用的策略是我们很熟悉的。

首先,提供范文。范文就是一个较为完美的写“说生日,生日就到”的例子。范文作者把“提及生日”到“生日来临”之间的快感表达得很痛快,估计是教师或者成年人模仿小孩的笔法写的。

其次,从范文中提取模仿的要素。例如表现“快”的句子、词语,甚至是文中特意使用的“!”,细节都被大张旗鼓地放大并传授给小孩,引导其欣赏与借鉴。

第三,归纳方法。表现“快”,就要用好动词以及表现时间短的词。同时,还注重心理描写,要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教师请小孩提炼写法,有小孩归结为“时间短语法”“闪电描写法”“心理幻觉法”。方法名称就够生动。最后,教师板书归纳“动词”“心理”“时间”。完美收官后,让小孩开始完善修改。

效果如何?此处特别不直接写出,诸君揣度几秒……

效果不错。因为指导很有步骤,有操作性,且有范例在先,现学现用,当然立竿见影。文章长了不少。但也觉得怪怪的。因为几乎每个小孩都写得差不多,而且,用笔很刻意。“作”的痕迹很明显。我们对比了前后写的两段话,居然更倾向于第一次写下的简单几句话。读起来自然,真实,不做作。要说“写具体”的问题解决了么?表面看解决了。实际上,“具体”表现在字数上,是一种“硬添加”。硬添加,其实不需要大费周章,只需要给“硬指标”,下达“硬任务”。

往回想这个教学的过程,就变得有点可笑了:第一,给你一个“样子”;第二,从样子中看到零散的“句子”;第三,从中归纳出一套“路子”;最后,回到自己的文字中,按部就班,做出新的“样子”。前后对照两段话,不是“孪生”,也属“表亲”。

不过,很为难徒弟。因为这个教学过程也算合理了。要不,还能怎么教呢?几乎没有更好的方法了。但有个问题必须被提及:这里的“动作”“心理”是本次“写具体”真正需要的方法么?还是每次“写具体”都可以用的方法呢?所谓的“时间短语法”“闪电描写法”“心理幻觉法”具有推广价值么?方法本身“具体”么?很显然,这些方法给不在场的小孩讲的时候,需要解释半天,而且很可能无法理解。因为方法提取的语境太特别,都在那个典型的范例中。而“动作”“心理”描写属于每次通用的“大乘”之法,不具备专属性。

照这样看,教了半天,教空了;造这样算,小学作文只要上几节课就够了:写人、写景、叙事、状物、各类实用文。一年!最多一年!小孩就可以绝学无忧了。

这当然是笑话。也因此才能发现问题的关键——教错了。

我建议可以这样教。基于学情,我们先看看小孩的文字中写了什么?小孩写出的生活画面很生动,很真实,完成了写作中的选材和粗加工。我们再想想:小孩还需要什么?他们需要的是对素材进行“写具体”的细加工。于是,我们这样教。

第一步,结合自己写的内容,回忆相关生活画面。

请小孩细细想,“说考试,考试就到”,当时的每一个环节是什么样?像过电影一样在心中重放。然后对照自己的文字,发现自己错过了什么。这一步,我称之为“唤醒生活”。不急着写,心里有数就行。

小孩写不具体的原因就是“只观察了生活,缺乏对生活的关注”。每天经历的事,存在记忆中,都是模糊的影子。第一次写出来的片段,就是“影子”而已。要变成实体,就要把心灯放亮。如阿累写《一面》,当时他见到鲁迅,充其量不过几分钟,而阿累却能写出那么丰富的文字。写了浓墨重彩的“一字胡”,写了如“竹枝”一般的枯瘦手指……要知道这可不是阿累一回家就写的,是在鲁迅的葬礼后,借助回忆写的。没有对生活的唤醒和凝视,如何有这些“具体”的描写?如何营造现场感?

写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上算是第一要义:教学,给的是一种方法,或者说,养护的是一种意识。

接下来,要教授本次习作的专属要点,让小孩关注本次写作的核心与实质。

例如,《说考试,考试到》中,并非凸显时间之“快”。其实,时间是没有快慢的,一切都是“心感”而已。因此,本次的写作核心,不是一味求“快”,而是去体察一种因准备不足而慌乱的囧态,一种突然降临而惊讶的心跳,一种因忙碌而忽视的悔悟。这才是“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的本意。可以想象,当时那个说曹操的人,在诧异中发现“曹操已到”。这是说时他未曾想到的,也可能是自己说得兴起时的疏漏——曹操早就在身后。当我们对命题进行分析后,就要总结出这一写作的核心,就要为文章靶定方向。方向对,才有可能抵达目标。教师要做的,依然是专业的教学分析!写作,也要分析!

两个教学步骤,可以用《周易》中的“天、地、人”三才来观照。小孩唤醒生活,回顾了细节,有了写具体所需的内部语言,“地”基已经打好;教师的指导,犹如让小孩抬头看“天”,方向已定。接下来就是中间的“人”要出力——写出来了。此时,让小孩自由写,只要写出自己经历的过程,只要心中坚定地要表达出“惊讶”“惭愧”等心态,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写,都可以。

教师能教的就这些,小孩写成什么样,不是教学的结果,是长期累积的结果。不要试图在这一节课上改变。拔苗助长的结果必定是人走苗枯。

范文要不要,有没用?当然要。很有用。范文是写作方法的实际操练场,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的活体标本。范文要发挥效力,关键看怎么使用。在小孩写出来之后,提供范文,对照比较,让小孩自己看看“别人写的好在哪里”“别人是如何写好的,窍门在哪里”。学习范文的“语言表达模板”“语言建构框架”。例如之前我用丰子恺先生的《白鹅》教小孩写“动物某一方面特点”时,诸如“引吭大叫”“厉声叫嚣”等词语,都不是我们关注的。我们着力抽取了本段的三个要素:“段首第一句,简单写出特点”“其余句子配合写出符合特点的事例”“文中藏着‘我’,体现对动物的观察是真实的”。三个信息建构起写动物特点的语言模板。这是小孩要获取的,可以学会的。上海师大郑桂华教授说: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当务之急是语言框架的建立,是语言模板的获取,而不是追求“语句优美”“修辞得当”“文从字顺”。

以此案为例。我们给的范文是《说生日,生日就到》,让小孩看看作者在表达惊讶时,选用了哪些素材;上下句之间如何关联,哪些地方能有助于“惊讶”的情绪表达。找规律,找模式。唯独可以不用找“别人用了什么词”。假如学习范文,借鉴的是“词”,是“句子”,或者是“简陋的修辞”,这就好比到了武器库,你只拿几颗子弹,连枪都没有挑选。而只拿子弹还是无法射击的。借鉴他人的词句和修辞,是不会写好自己的文章的。因为那些词汇和修辞都是他人,在他处,因他时,以他心写下的。环境变化,时间与事件改变,如何还要固执套用?

事到如今,我讲完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还有一处提醒:这么教,最终小孩能写多具体,都是我们要接受的结果了。可以肯定的说,绝非你想要的结果,未必达到你心中那样的具体。一步到位的教学效果,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小孩的写作生命线越长,越能写出精彩。教师在评价时,要看到的是变化,是构思在写作中起到的作用,而不是盯着写出来的结果。不要因为教学而为难自己,为难小孩,为难作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