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外地理 | 我愿为你粉身碎骨——风化作用

 hjh2004 2020-05-07

风化作为大自然中常见的一种外力作用,在它的作用下,形成了很多独特的地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下风化作用。

01

风化作用的定义和类型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我们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1.物理风化作用

2.生物风化作用

3.化学风化作用

下面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三种类型的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

表现形式:热力风化,冻融风化,矿物的水分与结晶膨胀作用

1)温度变化(热力风化)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代表景观-花岗岩球形风化

结构均匀的厚层或块状岩石,若有三组节理把岩石分割成棱角状块体,风化作用特别集中在三组节理相交的棱角部位,棱角逐渐被圆化,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或椭球体。这种现象叫做球形风化。

(2.岩石裂隙中水分的冻结

在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较突出的地区,岩石中的水分不断冻融交替,冰冻时体积膨胀,好像一把把楔子插入岩石体内直到把岩石劈开、崩碎。

代表景观-冻融作用 冰劈作用  冻胀丘

龙门涧峡谷处于沿河城大断裂带边沿,经过一亿五千万年的造山运动,水流不断下切,侵蚀软质岩石,两侧岩壁不断抬升,同时,由于这里处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岩石的溶蚀速度缓慢,岩层中的冰劈作用大于溶蚀作用,最终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峡谷。

冻胀丘是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称冻胀丘。冰锥是在寒冷季节流出封冻地表和冰面的地下水或河水冻结后形成丘状隆起的冰体。

2.生物风化作用

岩石在动、植物及微生物影响下所起的破坏作用称为生物风化作用,引起岩石生物风化作用的因素:

(1).引起岩石的机械破坏,如树根生长能使根深入岩石裂缝,劈开岩石

(2).植物根分泌出的有机酸,也可以使岩石分解破坏(如地衣,苔藓)

(3).植物死亡分解可以形成腐殖酸

腐植酸是一种由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以及地球物理化学作用下,通过不断分解和合成,最终形成的一类天然大分子有机弱酸,它是土壤腐殖物中最活跃的组分。

(4).动物的挖掘作用(地洞)

3.化学风化作用

是指岩石在水和各种水溶液的化学作用和有机体的生物化学作用下所引起的破坏过程。

 化学风化作用类型:水化作用、氧化作用、水解作用,以及溶解作用

02

经典回顾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03

举一反三,试题演练

1. 我国高山流石滩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和四川的西部山地。这里年均温在-4℃以下,最热月均温也在0℃以下,经常出现霜冻、雪雹和强风。流石滩上植被稀少,没有茂盛的草甸,更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植被的形态特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理特征。流石滩上的植物多具有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等特点,强大的根系是为了适应了强风和松动的碎石环境。

流石滩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通常指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过渡地带,在山坡较平坦处形成扇形岩屑坡。这里年均温在-4oC以下,最热月均温也在0oC以下,经常出现霜冻、雪雹和强风。植被稀少,多具有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等特点,多呈斑块状、簇状匍匐在地面零星分布,花色艳丽(如下图)。

(1)描述高山流石滩的形成过程。(6分)

(2).分析高山流石滩植被稀疏的原因。(6分)

(3).分析流石滩上的植物是如何对抗恶劣的生存环境的。(6分)


2.山顶苔藓矮曲林是由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甲),枝丫或叶片上有附生的苔藓植物。图乙示意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山顶苔藓矮曲林(   )

A.群落组成种类复杂 B.生长地多岩石碎块

C.生存环境相对干旱 D.都分布在南方地区

(2).苔藓矮曲林树木弯曲变形,主要是因为山顶(   )

A.气候寒冷 B.光照不足 C.土层浅薄 D.山风强烈

(3).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上限表现为西高东低,造成其东西分布上限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热量 B.土壤 C.地形 D.大气环流

通过上述讲述,你是否对风化作用有了一定了解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继续与我们探讨。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 | 百度搜图

文字 | 夏巧云

排版 | 张   腾

审核 | 利之王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