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涎丹出自《三因方》,又称子龙丸,由大戟、甘遂、白芥子三味药组成。具有祛除胸膈上下痰涎之功,不仅能治疗胃脘痛、眩晕、癫狂、胁痛等疾病,对其它痰湿疾病也能出奇制胜。 笔者应用本方治疗顽固性头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举两例,以示其效。 一、病例介绍 例1:田某某,男,31岁,农民,因患头痛,经其朋友介绍,请余诊视。见其家中,已做寿衣,据家人介绍,曾去三家医院就诊,疑为脑瘤。究其因与家人闹气,食冷冻肉后发病。病人面色苍白,精神不佳,呕吐物如胶痰,食不能进,舌苔白腻,质青暗,脉沉紧,肢体发冷,思量片刻,忽想《验方新编》曰:“控涎丹治疗头痛。”便随手处方,嘱其每次服5g,日2次,姜水冲服,嘱不可多用,以免发生不良作用。 次日家人又至,曰:“头痛大减,泻下黏性秽滞之物,已稍进食。念其体虚,减药量至3g,次日病人精神倍增,泻下少:共用10次,沉疴已起。因其长时间的精神压抑,仍有头晕、头胀,加脑灵素、沈阳红药、谷维素调其神经,配合精神治疗,现患者已恢复体力劳动。 例2:张某某之母,78岁,因家中烦恼之事,忧心忡忡,患头痛月余,经送上级医院诊为脑萎缩,多方医治无效。邀余前往诊视,面黄消瘦、喃喃自语,呕吐物清稀,不能进食,舌质淡白,苔黄腻,脉细涩。此乃胃气失降,聚浊生痰,肾不化水,虚实兼并,治应以攻为补,投以控涎丹,每次3g,日2次,服药后当晚泻下2次,有黏液,硬结粪便夹杂水样大便,次日呕吐渐减,头痛转轻,觉有食欲,嘱其家人用小米加大枣煮食,以补其脾胃之气,继服药3g,日1次,另用健脑补肾丸,每次15粒,日2次,此病人共用控涎丹8次,半月余,病人起床,生活自理,唯有头晕感,用健脑补肾丸以固其后。 二、体会 控涎丹是治痰之重剂,殊有奇效。方中大戟能泄脏腑之水湿;甘遂能行经脉的水湿,直达水湿新结之处;加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并有化湿作用,共奏良效。痰为水湿之气聚生,一旦人体的某部位气机不畅,影响了水湿的代谢,就会出现种种痰病。应用控涎丹祛除顽痰痼疾,常可收到很好的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