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南唐的亡国之君,同时又被称为千古词帝。 都说李煜是一个被皇位耽误了的词人,不做皇帝他是否能在词的国度走得更远虽不好说,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填词确实救赎了他。他一生创作了很多精彩绝伦的词作,对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更是影响颇深。 纳兰性德便是在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词人之一。 一个是南唐后主,一个是清初的贵胄,俩人相差700多年,但是俩人的词作经久不衰,成为后世典范之作。世人经常将这两个人拿来对比,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个人的身世和词风颇为相似。 在词风上,梁启超曾说:'容若小词,直追李主',这句话肯定了俩人在词风上的相似。 其实李煜的词经常会被后人模仿。而李煜本来就是纳兰性德的偶像之一,纳兰曾多次表达对他的欣赏,而且曾多次模仿李煜的词作。 实际上,自古以来,李煜的词被模仿了太多次了。自从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写愁后,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种时尚;自从他写出了'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后,西楼月就成了两宋文人争相吟诵的意象;更夸张的是他的那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仅其中一个'又'字,就让宋元明清的文人效仿不绝。 但不知为何,李煜最妙的这首《长相思·一重山》,却700多年来无人敢仿,我们来读一读:
这首词是李煜早期的作品,还没有经历亡国之痛,所以他的词风还是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这首词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因此十分难仿。 而700年后,李煜的这首词传到了纳兰性德的手中,便被仿成了另一首非常经典的《长相思》,成千古绝唱:
这是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创作的一首词。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纳兰性德用'山一程'代替'一重山',化静为动,一开篇就惊艳世人。全词无论是从语言风格,还是意境之美,都与李煜的作品异曲同工。更为重要的是,这首词同样写的是愁,却也是不见一个愁苦的字眼,可谓是仿的妙啊! 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才华都让人为之惊叹这两首长相思是他们二人跨越了700多年的两段愁思,是他们二人之间跨越时空的惺惺相惜。 即使过去了千年,再读他们的词,我依旧能够融入进他们的词中,仿佛能够清楚地感受他们的经历。 他们二人的诗词都被记载在《李煜词传》和《纳兰容若词传》里面。 《李煜词传》里面收录了李煜的诗词,让我们以词为媒介,去感受李煜被历史尘封的过往。繁华落尽,不问世事,只有他的诗词,依旧在绽放美丽。 《纳兰容若词传》不同于以往的传记,这里面不仅收录了纳兰容若的诗词,还以纳兰容若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把纳兰容若的情,以美妙的语言为载体,将我们带入他的生活,感受他的生活轨迹。 这套书共有6本,除此之外还有《仓央嘉措词传》、《李清照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 何不在五月与诗词来一场浪漫的约会,体验诗人不同的人生,感悟他们诗词的意境。 六本书,只需要45元,一顿饭的钱,就可以读到6位诗人的名作,还可以在诗人的美妙意境的海洋里遨游,何乐而不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