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学校区,一些考生和家长总感觉低人一等。其实,这是一种误区。随着高校扩招,现有容量不足,新建校区拓展校园已成为很多大学的迫切需求,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要钱给钱、要地给地的优惠政策,建设跨市、跨省的异地校区也呈现蓬勃兴起之势,并将整体向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理由如下: 一、大学异地校区发放与主校区一致的证书目前,面向全国招生,有独立的招生代码、独立的招生计划的异地校区都是原“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在异地分校区就读的学生毕业时发放的都是与主校区盖同样的公章、钢印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虽然有些大学也会注明培养校区,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其含金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反还可能是其特色的体现,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二、大学异地校区是学校互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之常情,可以不管干儿子,可以不理侄儿子,但不会不疼亲儿子。异地校区就是大学的亲儿子,自然受到大学的高度重视。一般而言,大学都是把分校区定位为与主校区错位、互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将汽车工程学院整体搬迁到了威海校区,在深圳校区设立研究生院,电子科技大学把最强势的专业留在了沙河校区,北京师范大学则准备从今年开始把所有的公费师范生都放在珠海校区。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异地分校区形成特色,与主校区遥相呼应,整体推进学校的建设发展,特别是推动一些原“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大学的“双一流”建设。 三、大学异地校区大都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抛开一些特例不管,比对现有大学异地校区以及部分高校正在积极建设的异地校区区位,我们不难发展,大学异地校区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和城市,从渤海边的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到黄海沿岸的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再到南海沿岸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从环渤海经济区到长三角经济区再到粤港澳大湾区,都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从目前正在建设和着手准备建设的异地校区看,更多地集中在江浙沪和广东省相关城市,整体具有较为优越的区位优势。 四、大学异地校区的录取分数线呈现“低开高走”趋势一般而言,大学异地校区的存续时间都还不是很长,大多是本世纪以来才建立的,甚至很多校区连毕业生都还没有。跨省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分别在2017、2018、2019年才开始招生。在较短的时间,不为人所熟知,自然报考的考生也少。至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则是早些年才由独立性较强的“干儿子”变成统一管理的“亲儿子”,受原来的毕业证书的差异等影响,许多考生和家长不明真相,不敢贸然报考,自然也影响了录取分数线的提升。 虽然目前大学异地校区在各省份的高考录取分数整体上比主校区要低一些,但都在逐步缩小与主校区的差距,哪怕开设的是学费高昂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都呈现“低开高走”的趋势。通过对比部分高校主校区与分校区在河北省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特别是理工类的录取分数线,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种趋势。在河北省,抛开2017年一些异地校区超过本部几十分的极端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从2018年第一年招生便超过主校区,还有合肥工大宣城校区以较快的速度在短期内超越主校区,2019年在河北的文科录取线超过本部11分。 选择大学具有独立的招生代码和独立的招生计划的异地校区,对于当前的高考考生而言,也许是低分进名校的一个大好机会。否则,借用一句时下俗语:今日你爱理不理,明日你高攀不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