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可遇不可求,很多人也是有幸相识,无缘再会。恨上天不公,恨机遇难得,其实不如重新审视自己,人生可以有缺憾,却不能停止奋斗。唐代诗人李贺才华横溢,却仕途失意,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 野歌 唐代: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首联表面上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是借喻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宏愿。 有不遇之感,但诗人的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的未来。他很快从颓唐中振作起来,诗人以麻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和诽谤自己的哪些人的蔑视,以及听信谗言、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 颈联是不甘沉沦的自勉,尽管落第令人沮丧,然而诗人相信会有一天“雄鸡一声天下白”。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他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遭谗落第后李贺回到家乡,同年冬天他又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一个小京官,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仕途生涯。 达乐观、自勉之情。愤激中有狂放,自勉时见奋发。诗人受压抑并不沉沦,虽愤激犹能自勉,让人读之感到欣慰。 丰子恺曾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一个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很难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所以我们要认真定位,认清自己的能力大小,才不会有无端的烦恼和郁闷。逆境不可怕,失败也不足惧,只要敢于面对,也愿意坚持,相信“寒风又变为春柳”,就会做到遇事不恼,如此安好。 整首诗叙事抒怀,紧密关联。作者以形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发身受压抑、才志不得伸展的强烈愤激,同时用内心的独白、艺术的遐思表 颔联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遭谗落第,仕途受阻,自然会 这首诗描写一位具有豪情壮志的大才子,他不被世用,流露荒野,引弓把酒,麻衣浴风,高歌遣怀。他不屈服于命运,冷静地思考人生。人间枯荣不等,也许这是是天意的偏私;但寒风凛冽时节,依然春柳垂绿。天公又何尝偏私,只有人世尚欠公道。 在李贺的作品中这首诗也是别具一格,不仅托物言志,而且激愤中有豪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