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莱茵河上游地区之旅~一个无国界的纯美中欧

 昵称39096373 2020-05-08
五洲留痕
2020-04-26

 摄影 五洲留痕

    撰稿 五洲留痕

    著名的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和荷兰,注入北海,全长1232公里,分为上、中、下游。

    上游:瑞士的阿尔卑斯高山之上有两条源流,即前莱茵河(Vorderrhein)和后莱茵河(Hinterrhein)。发源于托马湖(Lake Toma)的上莱茵河与来自南方的后莱茵河在库尔(Chur)上方的赖谢瑙(Reichenau)会合,在库尔下方,莱茵河离开阿尔卑斯山脉,首次形成瑞士与列支敦士登间的界河,然后注入康斯坦茨湖,出湖后往西流向巴塞尔,再折向北经曼海姆进入中游地区。

 2019年10月,我们16位朋友组团走定制小众之旅,尽赏中欧之秋,大部分行程就是在“中莱茵河谷”和莱茵河上游地区旅游,几个月前我曾编写了【世遗美景 莱茵河谷】,意犹未尽。于是,又编写本篇,内容涉及的国家、城镇、景点较多,篇幅偏大,希望阅览的朋友们能包容、鼓励。

 莱茵河沿岸有许多古老而著名的城市,有许多风景如画的旅游度假胜地,有丰富的地区文化历史。

    莱茵河上游地区也可称为上莱茵河谷段,在历史上曾经长期作为沿岸国家间的界河,因此这个地区也曾屡次沦为硝烟弥漫的战场,但,也是一个没有国界的纯美欧洲。

    本篇以莱茵河的流向进行编写,首先上场的是列支敦士登,随后是瑞士、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一些地区。

  列支敦士登公国

    欧洲中部的内陆袖珍国家,在瑞士与奥地利之间,莱茵河东岸,面积160.5平方公里的国土中1/3在河谷(西部),2/3是山地,2016年人口统计为37666人,首都瓦杜兹。

    这是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不设常规军,关税由瑞士管理,人均GDP为176910美元(2016年),全球第一了吧。邮票是支柱产业之一,约占财政收入的10%。工业、农业、服务业和旅游业发达。

    有四大政党和议会,有大学,有高山有小湖,没有机场和火车站,没有公交车,没有海关。

    上图是圣佛罗琳教堂,门口花园中有大公和王后的塑像。

  瓦杜兹城堡(Schloss Vaduz)矗立在碧绿的山丘上,那里住着列支敦士登大公,他既是国王又拥有最高实权。

    走在瓦杜兹,随处抬头都能看到这座童话般的城堡。不对外开放哦。

    大公在家,有旗为证。

    列支敦士登曾经是罗马帝国瑞提亚行省的一部分,1719年,当时的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将许内勒贝格庄园和瓦杜兹郡合并成一个独立的小型大公国,赐名为列支敦士登(原本是一个王室家族)。1806年,列支敦士登成为主权国家,1866年获得独立。

    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以德语为官方语言但与德国没有交界的国家。

  瓦杜兹的Stadtle大街几乎就是城市的全部了,从圣佛罗琳教堂开步,所有的博物馆、中央行政厅、国会、购物店、咖啡厅、餐厅都在大街两侧。

    市政厅广场旁、最大的名表店门前,列支敦士登国旗与中国的五星红旗分列两侧,迎风飘扬,中国的影响不仅仅在大国。

  这就是著名的、每个游客都会进入的邮票博物馆,1930年建。

    它是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的一部分,相邻的还有历史博物馆和珍宝博物馆,都值得一看。不远处还有国家美术馆,那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油画博物馆之一(大公家族收藏品)。

    1912年,列支敦士登才发行了第一套邮票,却成为了国际上的邮票王国。这是因为列支敦士登的邮票创意独特、题材广泛、印制精美,每一枚都是可收藏的精品,早已超越了邮资本身的价值。

    馆内展出的邮票依年代及主题分类,藏品极丰。除了邮票还可了解邮政史。

    馆内出售各年代各主题的纪念邮票及玲珑雅致的纪念品。

    看完这几个博物馆,你对列支敦士登至少有了一半的认知。而我们还正巧遇上“立国300周年展(1719~2019)”,值!

  这个内陆小国的邮票名扬世界,但吸引人们特别是瑞士人奥地利人前来,绝不仅是看看邮票而已,更有度假、消费、滑雪……。

    列支敦士登是全球企业的避税天堂,在这个国家注册的公司总数早已超过其全国总人口的2倍以上。

    更有天方夜谭般的“国家出租方案”,这是真的。2011年,该国决定允许出租整个国家,每晚的租金为7万美元,2晚起租,(最长不能超过一个星期),租者在议会仪式上得到一把象征性的“国家钥匙”,就可以成为这个国家的“临时拥有者”,让你的名字出现在临时路牌和货币上,然后就可以拥有土地,巡视全国,可以带上150人的贵宾团入住,全国的80名警察听侯调遣等,体验做国王的感觉,但是,不能动用国库,不能违法……。

    据说,光顾者不少,巨头企业在这个神话般的国家租上2天,开个国际会议,一举数得。

    爱TA,就租个列支敦士登给TA!

  市政厅及广场

  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大楼,楼上是首相府,楼下是法院,地下室是监狱。

    政府由议会选举,大公任命,总共5名成员,即首相、副首相和三名兼管各部门事务的政府委员。

  著名的街心铁雕作品:【自画像】,令人思考的地方。

    瓦杜兹街头众多的雕塑作品之一。可以称之为雕塑艺术之国了。

    列支敦士登仅有1/40个上海大,瓦杜兹就更小了,也没有连锁酒店青年旅社,高档酒店收费最低400瑞士法郎一晚,贵!那天,我们团队是住圣莫里茨的。

    莱茵河离开列支敦士登继续向北将注入康斯坦茨湖,在这之前,流域的西部有两座美丽的旅游城市~阿彭策尔和圣加仑。

  阿彭策尔Appenzell

    瑞士倒数第二的小州——内阿彭策尔州的首府,约有7000人。

    地理位置在瑞士西北,列支敦士登之北,圣加仑之南,莱茵河西边。因为是写游记,就编入本文了。

    这里没有高大的山峰,没有冰川和湖泊,有着舒缓的山丘和诗一般的田园风光。

    阿彭策尔像绿翡翠般镶嵌在大地上。

    密集的徒步线路纵横交错围绕城市。

  当地民众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民风保守,以畜牧业和生产奶酪为主业,闻名世界,于是,因生产生活而派生的木制号角、牛铃、刺绣、木制工艺品等就成了奶酪之外的当地特色工艺品了。

    上图:停车场里的老爷车,老绅士颇具派头。

  邮政街,阿彭策尔的“主巷”,最繁华的地方,游客活动的重点街区。

  靶标街,是阿彭策尔小城北侧的一条主街,南北走向,远处就是牧场啊。

  时光停滞在几百年之前,古代瑞士的美丽景观似乎依旧。

    小城到处是深刻印象的屋脊,色彩缤纷的壁画,整整齐齐的小木窗。

    没有汽车喧嚣的中心街道,令人赞叹的店招下的百年老店和乡村酒吧是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

    市内古建筑和遗迹众多,如哥特式教堂、市政厅、16世纪城堡等都被列为瑞士的国家古迹。

  社区广场,座落在小城中心,四通八达,西南角有一座喷泉。

  当地人在街上的即兴表演,小合唱形式,还有指挥,他们手中的陶盆里滚动着石头小球,发出清脆悦耳的节奏响声,演唱者表情轻松自然,曲调悠悠。虽然我听不懂歌唱的内容,但已享乐其中。

  傍晚了,我们即没有在阿彭策尔吃也没有在阿彭策尔住,而是随车去了莱茵河东岸奥地利的费尔德基希(Feldkirch),在那里吃中餐住酒店。

    行程单上是宿“周边小镇”,实际上是中等城市了。个人认为不外乎两个原因吧:一是没有预订到(瑞士)酒店,二是奥地利的食宿比瑞士便宜哦。又跨了一国。

  圣加仑 St Gallen

    瑞士东北部城市,州府城市,“瑞士最美丽的厅堂”,人口约7万,北去不远就是康斯坦茨湖了。

    上图为加勒斯广场和修道院。拍不下全景。

    以612年爱尔兰的修道士加勒斯(Gallus)建立的修道院为基础,公元8世纪建成的圣加仑修道院是中世纪欧洲的学术圣地,空前繁盛。

    先有修道院,后有圣加仑。

    整个建筑群在18世纪重建如新。

    现在已不再作为修道院使用了。

  最最重要的看点就是世界闻名的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和修道院图书馆,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教堂重建于1767年,高耸的双塔钟楼是圣加仑的城市地标。

    大教堂是巴洛克建筑风格。

  富丽堂皇的大教堂内景。

    异常美丽的壁画装饰是特色。

  拥有17万册图书的图书馆深藏在修道院建筑群里,不起眼的门口有威风凛凛的武士和饱学的神父世代把守。

    藏书中包含2100本中世纪手抄书,近百册近千年的羊皮书手稿。

    进去参观要更换馆方提供的软底拖鞋,才可以踩在会叽叽咕咕作响的考究的彩拼地扳上,开始细细观赏。

    希腊文铭牌【灵魂药房】刻在入口处棕色门框上方。

    禁止拍摄,绝对的。

  室内照片翻拍于宣传海报与手册。

    世界上最美图书馆!

    经典的洛可可风格,精美绝伦的壁画浮雕,古色古香的中世纪藏书拒,整整齐齐的无价书籍,令人心醉、震撼。

    大厅里展出近5万册各年代的珍藏书籍,还有古老的地球仪。在大厅深处的玻璃柜里还保存着一具2700多年前的木乃伊。

  羊角面包很好吃,圣加仑香肠更好吃。

    曹导将午餐安排在市中心的一家百年老店中,三道式的主菜是香肠,见下图。

    这是已有超300年历史的当地特色烤肉肠,选用精选的阿尔卑斯小牛犊肉与猪肉混合制成,加特殊香料,学名为Cervelat,翻译就是“以牛肉为主的熏香肠”,香气扑鼻,口味太棒。

    只有在圣加仑才能品尝得到。

    与瑞士或德国的其他城市的Bratwurst(烤香肠)口味不同。

  这是一座说德语的瑞士城市,德式建筑比比皆是,美丽的湿壁画似巨毯挂在墙体上,雕刻精致的凸窗装点古老的房屋。

    旧街区,中世纪氛围浓郁。

    新城区,则显富丽堂皇。

    还有研究型的圣加仑大学,尤以金融和工商管理见长,被誉为“德语区的哈佛大学”。

  莱茵河在瑞士与奥地利交界处注入博登湖(康斯坦茨湖)。

    湖西、北岸的德国小城梅尔斯堡,我已编写了专题。下面简要记录两个小岛和康斯坦茨市。

  赖谢瑙修道院之岛。

    赖谢瑙(Riechnau)岛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博登湖西部的一个小岛,属康斯坦茨市。

    除了自然风光和良性环境,岛上保存着三座古老的本笃会修道院(又称罗马教堂),这在基督教历史悠久、影响力巨大的欧洲,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圣地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赖谢瑙修道院是一座伟大的本笃会修道院,是中世纪早期宗教和文化的杰出代表。2000年,该修道院之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最早,于724年建了一所本笃会修道院,造就了许多主教,影响极大,1803年停止了宗教活动,已无存。由于该僧院的影响,于9~11世纪间先后建筑了圣佐治教堂(Minster of St.Georg)、圣玛丽圣马古斯教堂( Minster of St.Maria under Markus)和圣彼得圣保罗教堂(St.peter und Paul Church)等三座罗马式教堂,是10世纪和11世纪欧洲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艺术中心,在艺术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照片摄于圣佐治教堂。

  圣佐治教堂中保存着德国最古老的壁画,千真万确的原版真迹。

    绘制着丰富的圣经故事。

    有些画作向世人展现了当时宏大的宗教活动的场景。

    参观小岛修道院,没有弄明白的是当年发生的这些事怎么会是在一个现今才几千人的小岛上的。

  曼瑙岛 Mainao

    下载一张互联网图,看看曼瑙岛全景。

    网评,这是德国旅游界为之自豪的胜地。

    一座著名的花岛,拥有精美华丽的花园和伯爵宫殿。座落于博登湖的西北部。

    绝大多数游客是从康斯坦茨乘船或开车过去。我们是大巴进去,停在原野中的停车场,沿路标前进,走过长长的栈桥,20€/人的门票,走在巨树参天的迎宾大道,随后游览园区。

    20欧元的门票,在欧洲是真心贵。因为,这是“私家花园”。

    这个小岛有人居住的历史已有3000年左右,19世纪巴登公爵买下小岛,在兴建府邸的同时种植多种国内外植物;20世纪,巴登公国的公主嫁入瑞典王室,后来,公主的孙子(即瑞典王子)因恋情出走王室定居小岛,集遍天下奇花异草,成为对外开放的“花岛”。现在的岛主是王子的第二任妻子。

  曼瑙岛上,除了建筑物和道路,就是花草树木世界了,还有一个赞誉颇丰的蝴蝶馆和巨型暖篷。

    外行看热闹,认识的花卉、树木实在太少。

    宫殿、教堂外观都很漂亮。

  康斯坦茨

    因佩莉亚女子雕像:妓女因佩莉亚头戴花冠,穿低胸上衣,裙子下还露出一条美腿,双手各托着一个造型滑稽的光屁股小人,左手那个头戴一顶镶有十字架的帽子,显然是教皇,右手那个头戴皇冠,手执权杖,无疑就是皇帝。意喻教皇和皇帝被一个妓女玩弄于股掌之间。

    建立雕像的历史背景是当年宗教大会在康斯坦茨召开,只有8000居民的城市竟然接待了与会的宗教领袖、文职人员、三教九流达72000人,其中包括3000名妓女。康斯坦茨人用这样的方式对神权和世俗皇权进行了一次辛辣嘲讽。

    雕像高9米,重18吨,底盘一直在旋转中。很远处就能看见。

  康斯坦茨位于康斯坦茨湖西端,一座有2000年历史的古城,也是一座年轻的大学城。

    从湖中流出的莱茵河穿城而过,北岸是大学区、工业区和住宅区,南岸是老城区,有行政中心、大学等,老城区的南部与瑞士的罗伊茨林根小城接壤,就是一条马路之交,就像是我国城市中这个街道到那个街道。车进入瑞士这边时,曹导提醒:车轮正压着国界线呢。再看看车窗外景,丝毫没有正在跨越国界的感觉。

    关于德、瑞、奥三国共管的康斯坦茨湖(德国境内称博登湖),我在【梅尔斯堡】中已介绍,这里不再记录了。

  莱茵瀑布 (德语Rheinfall)

    莱茵河经过康斯坦茨向西,过赖谢瑙岛后在河谷中流向瑞士的沙夫豪森州,在距州府沙夫豪森市约3公里处形成了欧洲流量最大的瀑布,即莱茵瀑布。莱茵河整个流程中唯一的一个瀑布。

    瀑布宽约150米,最大落差约23米,水潭深13米,夏季平均水量为每秒1000多立方米。

    摄自瀑布正前方的服务区。游客的必经之处,这里集中着码头、餐厅、咖啡厅、商店、观光车站等。

  瀑布中央有2块岩石,比较大的岩石上设有阶梯,游客可以攀上岩顶插着瑞士国旗的小小观光平台,感受脚下激流咆哮。

    要登上巨岩就必须乘坐景区的平底游船才能到达,属于瀑布景区的两个收费项目之一。

    另一个收费项目就是参观劳芬城堡。

  中央岩石后面观。

  瀑布上游水面,远处是铁路与人行桥。

    去劳芬堡而不坐船,就可沿瀑布左岸逆流而行,经过老磨坊,过桥后进入劳芬城堡。

    大瀑布周围有欧式老房子,有城堡,有铁路和火车,这种画面在世界上应该是绝无仅有了吧,莱茵瀑布的魅力所在。

  沙夫豪森是瑞士最北部的城市,建城于1045年。如今新经济产业发达,是瑞士连接欧盟市场的大门,也是瑞士联邦铁路和德国铁路网交汇的铁路枢纽,其中一条支线就是与莱茵瀑布所在的诺伊豪森镇相连,车站就在瀑布上,太方便了。

    IWC 万国表产自这里哦。

    据说老城区有精美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外部壁画和雕塑很美,还有中世纪城堡等。可惜没有进城。

  瀑布右岸的劳芬城堡(德语 Laufen)

    照片中可见一个柱状体,那是电梯井,从劳芬堡可以乘坐垂直电梯下降到瀑布岸边,那里有临水观光台,水花飞溅的地方。

  在劳芬堡的防御城墙垛口向下探望,碧绿色的莱茵河水奔腾而下,穿梭的红、黄、蓝色游船象一叶小舟漂流其中。

    要乘船体验瀑布的力量,就要准备水溅衣衫。

  莱茵瀑布卫星图。

    莱茵河西行,在瑞士、德国、法国交界处的瑞士巴塞尔折向北,成为德法边境界河,再穿过德国进荷兰。

    没去过巴塞尔,离开沙夫豪森的莱茵瀑布后北上斜穿德国黑森林,游览滴滴湖。

  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有一片被平缓的高地、丘陵和茂密的森林包围的地区,南边和西边是莱茵河谷,北起巴登—巴登,南北长160公里东西宽60公里,林山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到处是参天笔直的杉树和松树,远远望去显得黑压压的一片,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德国黑森林”。

    这里植物茂盛,水土肥沃,盛产葡萄酒、啤酒、黑森林蛋糕、黑森林火腿、蜂蜜、猪肘和布谷钟,温泉出名,是德国的旅游胜地。

  滴滴湖,德国西南部最小的湖之一,黑森林地区最漂亮的湖泊之一。海拔858米。

    风景宛如少女,美得清澈纯净。

    却也实在很小,面积仅1.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

    在普通地图上查蒂蒂塞Titisee,就找到了。

  我们租了一艘仿古电瓶船,绕湖一周,饱览湖上、湖边秀丽秋景,一路欢声笑语。

    据说滴滴湖的水质是达到可饮用标准的,如同国王湖(水质),德国人注重环境保护,湖上没几条船,而且除了小划艇,动力船是限定接待人数的。

  布谷鸟钟(也称杜鹃钟)是当地的特产。图示巨型广告钟,每到小时正点,小巢木门打开,鸟儿昂首欢鸣,王子公主在悦耳的音乐声中向人们致意。

  滴滴湖岸,秋色醉美。

  滴滴湖景区小镇,十分想入手布谷钟、火腿和蛋糕,可是肉类禁入境,蛋糕不宜带,布谷鸟钟只能买个小巧的。

    没有料到小小的滴滴湖竟然有这么多中国游客,小镇小店中文广告颇多,免税店里有华语、华裔营业员,有可以接待团队的中餐厅,有深受大款土豪富人亲睐的名表、水晶、皮具等,还有当地艺人制作的玻璃和陶瓷工艺品。

    后来,查了一番旅游资料,原来不少大陆旅行社的德.瑞团队游线路中就是将滴滴湖做进去的,既顺路又不要门票还带购物。

    滴滴湖又是情侣相处的幽静地。

    滴滴湖的旅游角在湖岸东北角,似乎将度假的德国人“排挤”到湖的其他角落去了,其实吧,西南西北角不但有房车基地,精致的度假屋也散布林间,这才是湖区精华所在,坐船环湖游途中观察到的。

    滴滴湖往西偏北就是弗莱堡。

  弗莱堡 Freiburg

    靠近法国和瑞士的德国西南边陲城市、“黑森林的都市”,德国最温暖、阳光最灿烂的城市,也是德国最古老、最具旅游吸引力的城市之一。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住在弗莱堡的人,另一种是想住在弗莱堡的人”,这份自豪与自信,是这座20万人口城市的底气。

    这是巴—符州的直辖市,滴滴湖就在它的辖区中。

    巴—符州有四个行政区,其中的弗莱堡行政区的首府就是这里。

  弗莱堡市政厅,左为新厅右是老厅。

  弗莱堡老市政厅门口的人行道。

    鹅卵石铺成的人行道色彩斑斓,各种图案华美而实用。在老城的许多人行道上都可见到类似的图案,面包圈后面就是面包店,剪子后面是理发店,等等,另一种店招。

    老城中道路边都有一条窄窄的人工修砌的小溪,流淌着900多年前从黑森林山上引入的河水,穿过市区,最终注入莱茵河。

    现代化城市里,中世纪的人工水渠保存到今天,令人赞叹。据说在炎热的夏季,城市小溪是儿童嬉戏、啤酒降温的好地方。

  弗莱堡大教堂大厅。这座大教堂始建于1200年,直到1513年正式完工,其规模和建筑艺术较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并不逊色多少。

    大教堂广场是最大的内城广场,每天都有集市,食品、鲜花琳琅满目,我们这些过路客只能看看而已。

  马丁之门。

    是自中世纪以来保存下来的弗莱堡两座城门之一,曾经是城市防御工事。

  美丽的老城区

  与照片无关的记录:弗莱堡大学创建于1457年,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产生过21位诺贝尔奖得主(列世界第32位)。

    欧洲的很多老城市,人口仅一、二十万,但都有历史悠久的知名大学,如我们到过的圣加伦、康斯坦茨、沙夫豪森、弗莱堡、图宾根等,“教育立国”千真万确。

  弗莱堡,绿色城市的典范,被誉为“欧洲的环保和生态之都”。

    不知朋友们是否还记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内就有弗莱堡展馆。

    上图中,看到城市道路旁边的小水渠了吧。留意观察下全城都可看到。

  莱茵河畔的布赖萨赫 Breisach

    一座莱茵河边的古城,背倚山川秀美的凯撒施图尔山,面向辽阔富饶的莱茵河平原。

    就在德法交界处,距离弗莱堡和科尔马分别约为20公里,南接巴塞尔,北邻法国斯特拉斯堡。总人口约15000。

    莱茵河游轮在这里停泊,今后如有机会搭乘维京游轮,可能还会再来。

  老城建在河畔山坡之上,悠悠莱茵河绕城流过。顺坡而上就能与山上的圣史蒂芬大教堂握手了。

  山上的圣史蒂芬大教堂,是罗马与哥特风格相融合的建筑,建于12~15世纪间。

    教堂内有珍贵的已经褪色的彩色壁画,当然是圣经故事。

  莱茵河畔的餐厅。

    过河到西岸,就是法国,不远处是著名的科尔马小镇。

    包场真好,无需顾及邻桌老外了,美酒佳肴。

    布赖萨赫盛产葡萄酒与气泡酒,拥有全欧洲最大的葡萄酒农酒窖(巴登酒窖)。酒窖欢迎参观,美酒欢迎品尝。

  科尔马 Colmar

    世界最浪漫的地区之一,法德混血,浸润了严谨与浪漫相结合的别样风情,不但是法国最美小镇之一,还屡屡入选“世界十大魅力小镇”、“世界最美的十个小镇”等荣誉。城内的运河、花船和木筋房是代表性景观。

    它是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大区的一个小城,包括郊区的总人口近9万人,是阿尔萨斯葡萄酒中心。

  科尔马城内是一个由许多不规则形状的广场组成的广阔步行区,其间穿插着小城的历史名胜。

  小威尼斯河道,科尔马明信片上最上榜的标志性景点。

    运河两岸,簇拥着17世纪的木筋房,酒店、餐厅、咖啡厅、集市密集。

    蒂雷纳街桥(Pont rue de Turenne)是最佳观景地。站在桥上,前后左右景观尽收眼底。

    老友Zhang女士曾推介桥边的一家餐厅,烤肘子烤鸡配雷司令,打败天下美食。错过啦。

  注入莱茵河的伊尔河支流酪赫河从科尔马穿城而过,静静流淌。

    “法国小威尼斯”小桥流水,平底花船轻轻滑过你的身边,将平静的河面拉出一条“伤痕”,窄巷幽幽,16世纪的栋栋木屋散发着鲜花的芳香,构成一幅幅动静皆宜的水彩风景画,欣赏之余,不想离开。

  小城有个景点叫做普菲斯泰屋(Maison Pfister),传说是科尔马最漂亮的建筑,被宫崎骏的动画片复制的。

    就是上图中教堂塔楼下面有两个尖顶的房屋,我没有拍好,应该到街角中心拍个全貌的,但是走到那里却疏忽了,一是眼睛不够用,四周都是各式各样的老房子,二是要驻足静静观赏,毕竟是500年的老屋了。

  普菲斯泰屋隔壁的绿房子。

  门洞那边就是哥特式的圣马丁教堂,

  巴尔托尔迪博物馆

    巴尔托尔迪于1834年8月生于科尔马,是举世闻名的自由女神像的作者。

  人头屋。

    外墙雕塑了几十个表情各异的人头,现已改建为一家餐厅。科尔马的网红景点之一。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还是不太明白其网红的理由。

  这好像是“钥匙街”了,一条中世纪的街道,两旁是经过修葺的木屋和有趣的店铺,陷入会难以自拔哦。

  阿尔萨斯是世界著名葡萄酒乡。

    我们有幸深入了科尔马附近的卡巴酒庄,在酒庄的景观餐厅品尝了自产的阿尔萨斯白葡萄酒,这种酒味道独特,口感绝佳。

    秋天的葡萄园竟然是这般的金黄色!在阳光照耀下,真美啊。

  酒庄的法式午餐,要是天天如此大快朵颐,肯定会有足够的免疫力来抵御新冠病毒的。

  根根巴赫 Gengenbach

    走弗莱堡经过布赖萨赫,去了莱茵河西岸的法国逛了逛,然后又回到了河东的德国,在奥芬堡住了一晚后去了又一个古老、美丽的小城~根根巴赫。

    这是上午约9点,小城似乎尚未苏醒,这么安静,我们又走进了一个中世纪时代。

    看上去没几棵树,可出城就是黑森林地区,遍地的绿包裹了五彩的古城。

  根根巴赫市政厅。

  这是主街一端的博物馆,建于1696年,更吸眼球的是大门一侧竟然是WC,想进去看看,需要投币,那就省了0.7€吧。博物馆右侧邻市政厅,门前就是集市广场,骑士喷泉雕塑耸立在小广场的中央。

    东方人眼中的德国中世纪小城似乎长像差不多,其实,各有特色。

    根根巴赫有着“黑森林的珍珠”之誉,城外广植葡萄和水果,还有牧场和奶牛。小城还因节日和文化而闻名,博物馆、小剧场众多,音乐会和展览常年不断,还有传统的阿勒曼尼狂欢节。过客匆匆,只看到市容镇貌。

    据说,根根巴赫是访客必尝的黑森林蛋糕的起源。

  根根巴赫的两座城门之一:金齐希塔。

    小城是后罗马帝国时代的“自由镇”,建有防御性的城门、城楼、城墙。

  照片中的高塔是教堂,教堂的一部分和集市广场周边建筑中有奥芬堡大学的根根巴赫学院的校区,大学办在教堂里。

  另一座城门及城楼。古老的城门至今仍然是交通要道。

    门洞是车行道,人行道窄窄的,贴着城门旁边的房子,不显眼。这是众多老城的标配,去过了就不会贸易闯入车行道了。

  旧貌新颜。

    没有一栋房子是雷同的,从格式、色彩到外饰。内敛中有张扬,和谐中有反差,相邻中有间距。

    在这种风格的城市里,有时候已经目不暇接了,有时候也忘记手中的相机了,只是尽情地打量着,希望留下的印象深刻更深刻点。

    集市广场旁边,照片中左侧小巷就是“黑森林最美小巷”~天使巷(Engelgasse),走进去,寻觅美的感觉。

  充满艺术的根根巴赫处处可见墙壁画,有水彩画有磁砖画还有其他表现手法,展现了历史画面。每幅画都有故事。

  根根巴赫正北方向是巴登巴登,往东是图宾根,都是巴—符州的名城。

    图宾根(Tubingen)的游记我另成一篇了,因为再加入本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了。有兴趣的朋友可查阅【图宾根~一座美丽的大学城】。

    以下接着写巴登巴登。

  巴登—巴登 Baden—Baden

    欧洲屈指可数的温泉疗养胜地之一。

    Baden在德语中意为“沐浴”或“游泳”,两个巴登连读,表示“巴登地区的巴登”。

    巴登—符腾堡州的西部城市,接近法国了,黑森林地区的北缘,西去近8公里就是莱茵河。

    人口约5万。

    目前,城里还有十多座公共浴场。

    大巴行驶在进城的道路中。

  奥斯河在城市穿行,城市沿着山谷蜿蜒伸展,背倚青山,面临秀水,处处花园,妩媚多姿。

    巴登—巴登保存着几百年的老房子,也更多的建起了近代风格的豪华厅堂。

  入住的酒店,位于小城中心,一栋老房子。

    又发生了尴尬事,曹导和司机努力再努力,根据导航、根据酒店总台服务生的遥控指示,想将大巴开到酒店门口,结果,失败了。于是,在古老的石砎路上拖行李200米方才进店。

    外出游览就十分方便快捷了,门前是步行商业街,左手即中心广场、市政厅,辐射出去就是浴场、赌场、会馆……。

  巴登巴登的列恩普特广场,四通八达的中心区域。

  市政厅,十九世纪时曾经是最初的赌场,后来赌场搬家了。

  市政厅一旁的俾斯麦雕像。

    19世纪,俾斯麦、维多利亚女王、拿破仑三世、沙皇亚历山大、陀思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勃拉姆斯等王侯贵族、作家和音乐家们都曾光临此地,为了那池温泉。

  巴登—巴登的赌场历史悠久,据说也是德国的最大赌场,1824年开张后营业至今,即使在两次世界大战那些年间。

    它有个文雅的名字——休闲宫(Kurhaus),因为除了赌场,里面还有音乐厅和舞厅。

    巴洛克式的赌场建筑外观端庄简洁,正面看像一座庄重的会议中心,据说内部的厅堂则极其富丽奢华。                                       赌场前面是大草坪,草坪那边是露天剧场。

  赌场主通道。

    我等一行身着旅游服装,进入门厅后即遭“挡驾”。不是没有银子,而是服装寒酸。必须更衣,不过,这里提供服装租赁。

    没人下手,连赌具都没看到,走了。

    相比较,拉斯的赌场像是“下里巴人”,巴登这个赌场则是“阳春白雪”了。

  赌场草坪广场一侧的店铺,外表毫不起眼,可都是奢侈品店,赢者就在此血拼,极大的方便了顾客。

  巴登—巴登剧院,新巴洛克风格的精致建筑,不开门,看不到里面。

    据介绍是德国最大的歌剧和音乐剧院,历经几次大的改建,如今拥有2500个座位,成为一座外表内涵跨世纪的现代音乐厅。

    多明戈、李云迪等名家都曾在此专场演出。

    一座小城,由于温泉,大亨纷至,造就不凡。

  都说巴登巴登的招牌猪肘是德国最好吃的,而我们已经在科布伦茨那家百年老店里吃撑过了,那种量的烤猪肘和香肠只能配德国人的胃!况且真的好吃,还有那啤酒,哀叹胃口太小。

    在巴登巴登的晚餐是土耳其烤肉。

  我们仅仅是出了国门就天天在路上奔波的观光客,住在巴登巴登竟连温泉都没去浸泡一次,后悔啊。

    欧洲人德国人提到温泉疗养,一般至少需要在疗养地呆上2~3周,也因此,富豪之外的普遍人需要赚够疗养的开销,工作之外尽情生活。

    为了使客人不感到厌倦,疗养地都具有完善的娱乐设施和消费环境,都要求上档次的水平。巴登巴登每年吸引全球60万有钱人前来度假,想不富想低调都不可能啊。我们这帮朋友纳入60万之中了,但不富,挺平常,也是祖国发展的缩影。

  弗里德里希浴场(Friedrichsbad)。

    这是200多年前在罗马浴池遗迹基础上修建的。罗马浴池则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栋建筑物的半地下的底层展览馆里可以看到当年的文物。

    这个浴场每逢周三和周日是男女混浴的,其他时间则分浴。罗马式的过程,全部流程(全套17个步骤)洗毕要3个小时。

    浴资多少?没打听到。以到巴登巴登的国人的消费能力来说肯定不贵。

    据说马克·吐温在这里泡温泉时留下一句名言:“在弗里德里希浴池泡温泉,5分钟,你会忘记自己;10分钟,你会忘记时间;20分钟,你会忘记世界”。

  腓特烈浴场正门和主梯。楼梯半白半黑,难道是上、下行之分?

  巴登巴登温泉之长盛不衰有几个特色:一是水质优良,纯自然;二是医疗作用突出;三是各温泉的洗浴方式多种多样。

    尤其是其“温泉治疗身心疾病的本质”的理念持之以恒。

  卡拉卡拉浴场(Caracalla Therme)。

    巴登巴登的一个欧洲最大最美的温泉浴场之一,富有现代感,年龄35岁,浴区面积达1000平方米,包含多个室内室外温泉和桑拿浴,水温从18度至38度,任选。

    卡拉卡拉是罗马一个皇帝的名字,他在公元213年曾来到此地享受温泉浴,用这样的命名,想是今天的浴场有罗马人留下的印记,包括古迹和文物。

    这个浴场可穿泳衣哦。

  巴登巴登一路往北就是海德堡和曼海姆这两座城市。莱茵河流到曼海姆,上游段就此为止,中游接棒,继续向前。

    我在2019年11月发布的美篇【世遗美景 莱茵河谷】记录了中段的历程。

    这个关于莱茵河上游地区游记的美篇写到这里已经篇幅过长了,原想在巴登巴登后接着写的海德堡也就单列一篇了。

    谢谢各位朋友的阅读。

    2020,大概率是出不去国门了。本文中的那些国家和城市也被疫情所困,但是,人类必胜!疫情过后,再整行囊。

                                五洲留痕 2020.04.26

发布于 04月2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