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红别样美 ——盛泽镇杨扇村党总支书记、苏州市三八红旗手吕晓鹃 作者: 沈佳丽 杜鹃花,生命力极其顽强。火红的杜鹃花,不仅能给人以鼓舞和震撼,还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是一朵为群众服务的‘杜鹃花’。 人们口中的“她”是盛泽镇杨扇村党总支书记、盛泽镇妇联执委、苏州市三八红旗手吕晓鹃。 村里来了一位干练的女书记 吕晓鹃的家离杨扇村很远,所以她必须要在6点之前起床,洗漱完毕后赶上公交车在8点之前到村里。习惯坐公交车,吕晓鹃说那是一辆离民生最近的“车”。 在公交车上,曾有一位大爷问吕晓鹃有关贫困户补助的问题。爱“管闲事”的吕晓鹃把自己所知道的告诉了大爷。 “哦,你真厉害,知道不少哦,那你去哪里?” “我去杨扇村。” “听说杨扇村来了个女书记。” “我也听说了,村里人怎么评价这个女书记的?” 干练! 这是吕晓鹃第一次听到村民对她的评价,而这样的干练,在此次疫情大考面前,让百姓心服口服。 “书记妈妈”在 “小娃娃们”不要怕 1月22日,盛泽镇召开疫情防控紧急会议。会后,吕晓鹃立即召集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内成立工作小组并细分任务,领着各个小组分片挨家挨户进行核对和排摸,并登记造册。 干练的是速度! 杨扇村是个近郊村,外来人口众多,疫情防控工作相对复杂多变,任务艰巨。疫情刚发生的时候,很多人并不了解新冠肺炎,但知道它的传染性很强。 “当然会怕,因为你对病毒是陌生的。听到有武汉回来的人,很多人都不敢接近。如果这个时候你作为书记不带头上,难道让那些年轻的、没有太多经验的小娃娃上吗?” 在吕晓鹃心里,比自己年龄小的习惯称他们为“小娃娃”。这听上去让人分外亲切,又感受到“书记妈妈”身上的责任。 干练的是果敢! 很快,村民就看到了吕晓鹃带着她的团队们在排查村民信息、摸清返盛人员人数、宣传防疫知识。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杜鹃花”簇拥开放。 “吕书记,我们跟你一起上!”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细腻” “居家隔离人员应做好哪些事情,出租人又应该怎么做。谁承诺、监管和监督,你们要有书面通知,要责任到人,保证村民安全健康,我想这也是村里领导们要做的事情。” 2月13日,在吕晓鹃所在的防控微信群里,有村民发来了这样一段信息。 “字里行间中似乎在质疑我们工作没到位,以这样的方式公开信息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往往做人的思想工作最难做,明明已经将所有的防控工作尽心做到位,但依然有不理解的村民会给吕晓鹃出难题。 “打电话,耐心解释。所有的问题不过夜!” 除了女性独有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细腻,当然还有关心。“吃穿缺不?心情如何?身体怎样?”针对居家隔离人员,吕晓鹃一遍遍的电话,一次次的问候,让人的心也变得更加暖和。打几次不接,或者听到声音不对劲,就上门看看,确保万无一失。 一个电话少则十多分钟,多则一个小时。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您别害怕, “那您害怕吗?”记者问。 “我的村民都在,我就不害怕!” 155顶帐篷的热心事 二月凌晨的户外,温度只有零下七八度,这让坚守在防疫观察点的志愿者有些难熬。好在还有一顶帐篷,防住了风雨,让守护人的心里暖和了不少。 但是一开始,物资比较紧缺,只有凳子、热水和简单的几块防风布。 “心疼!” 在盛泽镇社会事业局民政科的帮助下,吕晓鹃了解到盛泽有一家企业生产帐篷,让人感动的是,这家企业也愿意捐赠各社区和村里所需要的防风帐篷。 “我特别激动,和镇上的工作人员一起去厂里拿帐篷。” 知道吕晓鹃联系到了帐篷厂家,其他社区和村里的书记纷纷联系她。 “吕书记啊,我们社区也想要,天冷了,志愿者在那里可苦了。” “晓鹃,帮我也搞一顶吧!” “拿一顶也是拿,两顶也是拿,索性做回热心事,帮所有的防疫观察点的帐篷都拿了。” 吕晓鹃以为拿帐篷很简单,殊不知热心事也不好做。 “帐篷的布幕和支柱是分开的,要去仓库取,爬楼梯,走好几次。来来回回,膝盖吃不消,到现在还没完全好。” 原先打算1个小时内拿完帐篷,吕晓鹃用了近3个小时。匆匆吃上方便面,已是下午1点半。 一件件微小而善意的举动,就像黑夜中的一束暖光,温暖而有力量。 奉献百姓,做一个富足的人 “等疫情结束了,我要去苏州看看老爸。把欠着的年夜饭补回来。” 何止吕晓鹃,绝大多数人都欠着一份年夜饭。 说完,吕晓鹃吃完了最后一口方便面。因为早上来得匆忙,吕晓鹃没有带饭菜。这几天,一个小小的电饭煲解决了吕晓鹃的中饭。 “早上做好饭菜,中午热一热很方便。能多呆在村里就多待一会。” “服务百姓的核心是奉献,其实,我们收获的比给予的多,你参与了,你就是一个富足的人。”吕晓鹃说。 2020-05-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