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去嘉兴(39)“南区龙会”民国消防所旧址

 吴越尽说 2020-05-08

走,去嘉兴(39)“南区龙会”民国消防所旧址

作者:吴跃进


 

“南区龙会”是嘉兴市区唯一保留下来的民国消防所旧址,位于城南斜西街上的砖桥街街口。“龙会”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间救火会,在杭嘉湖地区很普及,也叫“水龙会、扑火会”、“义龙”等名称。

现在把“南区龙会”旧址题名为“民国消防所旧址”是为了让今天的人们看得懂。民国时期嘉兴几乎每个街坊都有居民自发成立的救火会,当时就有钟秀、灵光、碧漪、北丽、塘湾、东栅、南堰等街坊共22个龙会,南区龙会是其中较大的一个。

保留下来的旧址上现在仅剩一面墙壁,青砖砌筑,墙上三个西式拱门的形状还能看得出原来的民国建筑式样。据说,原来这座老房子建于抗战之前,抗战中曾遭入侵嘉兴的日军轰炸和破坏,救火器材全部被毁,抗战之后进行了修复。

 
 

嘉兴解放后,房屋内部打通,分隔成几个小间,12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居住了五户居民。历经80多年的硝烟和风雨,在2008年时终于难于支撑,处于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无奈搬出。2011年当地有关部门彻底清理危房,在腾出的地皮上新建“南杨社区活动室”,同时,恢复这一堵旧址墙壁,墙体紧靠在“社区活动室”上,有了依托,更有利保存。

 
 
 

墙壁上方“南区龙会”四个字分别雕刻在四块方砖上,四个砖雕大字,是嘉兴清末进士、著名书法家、教育家、慈善家盛沅(1846—1934)于1933年题写。旧址上分别立着“砖桥街民国消防所旧址”文保碑,和介绍书写者盛沅的石碑。

 
 
南杨社区活动室外


南杨社区活动室内部 
 

“南杨社区活动室”是在旧址上建造的二层楼,基本与旧址墙体等高,完全是现代建筑,在活动室里面一点也看不出原来老房子的痕迹。

   
 
 
 

沿着砖桥街向南走,走过南杨路和杨柳湾路两个路口,突然看到一处旧房屋墙上钉着“采弄”的旧路牌,在这个旧路牌的地方,有一块场地,散落着几座老式平房,空地上还有一口老井。一位阿姨正在吊井水洗着几大盆衣物。我好奇地问阿姨:“这口井是老井吗?”阿姨回答:“是老井,有上百年了,你看,露出地面的水泥井圈是后来新加上的,原来的井圈是石头的,已经沉到地面下,有时小猫小鸡会掉下去,所以就加高了井圈,现在井口上还配了盖子。”是的,往井里看下去,井壁是用石料凿成的,还有一圈一圈清晰的凿痕,凿痕的纹路已变得圆滑和泛着黄色的反光,显着年代久远。

 
 
 

我在想,这口井会是当年为了龙会救火取水而开凿的吗?

再往前走,就看到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基督教嘉南堂,砖桥街最南端、靠环城南路路口就是著名的“沈钧儒故居”了。据资料记载,砖桥街中段过去就叫“砖桥街”;南段过去叫“采弄”,民国时期聚居了很多世族大户;北段叫“砖桥弄”,跨过报忠寺河(即现在的斜西街),因河上有一座宋元古砖桥而得名。2006年整理地名时,将这三段路名合并叫做“砖桥街”,重新编制了门牌号码。

 
 

据老一辈嘉兴人介绍,居住在砖桥街一带的世族,有被日军飞机轰炸掉的清朝大臣陶模宅第、沈钧儒故居(后复建),还有七十年代还残存的高氏园、方家花园和刘公馆等,都是名门大户。这么多大户聚居之地,为保护世族财产,肯定不惜出钱给龙会,南区龙会设立在砖桥街是顺理成章的。

 

民间龙会又名“义龙”,重要的是这个“义”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义务救火队员都由各家各户热心公益的精壮汉子担任,不取报酬,任何一处出现火情,听见锣声,救火队员放下手中工作,立刻到龙会,按照各自分工拿好装备赶去救火;那时,全城龙会都会出动前往火场,即使跑到半路火已熄灭,也还要到达火场,绝不中途退出;不需动员,没有报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个“义”字把全城百姓团结起来,与火灾作斗争。

 
 
 
 位于月河历史街区的“救火弄”

救火队所使用的器材在今天看来十分简陋,有水桶、挠钩、刀锯、斧头、抛绳、火帽、火灯、梯子等,最重量级的装备是“水龙”,就是一个大木桶,桶里有气泵,装满水后用大木杠用力压,水从喷嘴里喷出灭火。“水龙”装水、按压木杠,都需要身强力壮的壮汉用力操作,火势凶猛时要分批轮番上阵,奋不顾身。

 
 
 

 这就是木制的“水龙”(以上三张照片来自网络)

义务救火队员平时必须训练,按照分工,练好自己的本分,还要一起合练,慢慢把训练演变为竞赛。因此,嘉兴各地都有农历五月二十举办“水龙会”的习俗,就是把所有街坊的龙会召集在一起,出动全部“水龙”进行演习,看那个队出龙最快、喷水更高更远。这个习俗延续至今。不过如今演习使用的都是现代消防设备了,不过老式的救火器材作为“古董”也会在现场展示。

新中国建立后,嘉兴在五十年代成立了公安消防中队,配备有35人和5辆消防车;改革开放后,消防事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已经不是单纯救火,范围扩大到抢险救灾和解救受困或遇险群众,开展预防检查和宣传消防知识等各个方面。现在,全市下辖1个特勤大队、10个县(市、区)大队,14个中队,400余名消防队员,配备了泡沫车、登高救援车、城市主战车等装备,建成五、六层楼高的崭新营房和专业训练基地。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新塍等地举办“水龙会”表演(以上两张照片来自网络)

保留“南区龙会”旧址,是为了传承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保留这一面墙壁,也连接着一份乡情和乡恋。


写于2019年11月1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