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孟皇后与永年龙泉村

 东莱愚公 2020-05-08

作者:洺州清园

   相传河北省永年县龙泉村于宋代称孟家湾,其地址在今龙泉村西北二里,龙泉村是从这里向东迁移后新起的村庄。孟家湾必是姓孟人氏居住的村庄,它大约存在于北宋前后。据史志记载,当时永年县有名人孟元(北宋眉州防御使)、孟一相(宋哲宗孟皇后),二人是祖父孙女关系。二人极有可能是孟家湾人氏,与孟家湾孟家为近亲必定无疑。而从掌握资料来看,这一推论业已成立。

   在当时,孟氏在全国分布不多,不大可能在一个县内有两个以上孟氏居住的村庄。况且,即使到了明朝永乐初年大迁民,从山西迁到河北永年的孟氏也不过几户,而且均到龙泉等一两个村。

   山东孟氏从孟轲至以后的二十代均为单传,他们是孟轲-仲子-睾-寓-舒-之后-昭-但-卿-喜-镃-兴-尝-展-戫-敏-光-康-宗-揖-观,孟观即为孟轲的第二十一代孙。观生二子,长子曰嘉、次子曰陋。嘉又生二子,长子曰怀玉,次子曰龙符,他们是孟轲的第二十三代孙。从孟怀玉往下十代,到孟轲的第三十三代孙又均为单传,即怀玉-表-斌-威-恂-儒-景-善谊-诜-大融-浩然。浩然即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他是孟轲的第三十三代孙。孟浩然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曰云卿,次子曰庭玢。长子云卿又生二子,长子曰简,次子曰华,他们是孟轲的第三十五代孙,但孟简、孟华均无后代,所以把孟庭玢的孙子—孟郊(唐代大诗人)之子孟常谦作为孟轲的第三十六代继承人。孟常谦生二子,长子曰遵庆,次子曰元阳。遵庆生一子,曰孟琯,琯生二子,长子曰方立,次子曰方迁,他们是孟轲的第三十九代孙。从第三十九代往下至第四十五代均为单传,他们是方立-承诲-汉卿-贯-昶-公济-宁。这时正值唐代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因战乱不断,孟公济携全家避乱于山东。   

   在上述叙述中,三十四代孙孟云卿传至孟简、孟华,以后没有后代,为此把孟郊之子孟常谦作为三十六代继承人,但是其次子孟元阳的后代并没有提及。

   一〇三六年,即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孔子的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被派到兖州为官,孟轲的家乡邹县正好在他的管辖区内,孔道辅认为,孟轲在儒家学派中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贡献最大,应当大加褒扬,于是,他到处寻找孟轲的后代,终于找到了孟公济的儿子孟宁。孔道辅积极筹划在邹县大修孟子庙,并派专人管理孟轲的祭祀活动。他还积极向朝廷举荐孟轲的后代为官。从此,孟轲才开始享受祭祀,其后代子孙也开始受到朝廷的封赐,孟子的社会声望从宋代开始才逐渐提高。孟宁被朝廷封为迪功郎、邹县主簿、主祀事等职,孟氏族人都把孟宁称为 “中兴祖”,即孟氏家族从此又开始兴旺发达了。

   孟郊,(751~814),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孟氏三十五代孙,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孟郊60岁时,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守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八月己亥(二十五)日(9月12日)暴病去世,时为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此后孟郊之子、孟氏三十六代继承人孟常谦,以及孟郊的孙子即孟氏三十七代孙孟遵庆、孟元阳下落怎样呢?

    据永年县龙泉村前街孟氏1995年《重修祖庙大门碑记》:“始祖孟子讳轲字子车,亦字子舆,居山东兖州府邹县儒里村,封亚圣公。传至三十七代祖讳遵庆,迁居山西太原府榆次县福堂村,传至五十四代祖讳世英于明初迁居直隶广平府永年县龙泉村。……”此内容是该氏族根据孟氏祠堂内树立的光绪年间碑记所编写的,该氏族于清代先后有4名奉祀生,奉祀生是掌管家庙祭祀和续录家谱的,当时清政府厚待天下孟氏族人,在徭役、科考等方面给予照顾,这说明孟遵庆迁居的信息是确定无疑的。

   据可靠资料,山东龙口市(烟台市辖属县级市,原为黄县)孟氏先祖于北宋天圣年间由邹县孟府外徙,因多有为官、为将者,故居住地遍及中原。又据2007年6月22日《今日龙口》“宋代孟皇后与龙口孟氏渊源”一文,史料记载宋代元祐皇后册立诰语中为“邹鲁华胄流光储祉”八字,推断孟后为亚圣孟子后裔。其中引用《四川大邑孟氏家谱》有载:孟皇后名一相,祖父孟元,父孟在。这为孟后与山东龙口孟氏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有力证据。据《孟子世家黄县支谱》(光绪十五年本)载:孟元与孟贯为龙口孟氏四十二世祖,孟在与孟昶、孟瘦同为四十三世祖。孟后的先祖与龙口孟氏的先祖同出一宗,都是山东孟氏。这一结论已经载入邹城市人民政府编写的《孟氏新志》,将孟后列为“孟氏外徙后裔”。

   然而,山东孟氏“从第三十九代至第四十五代均为单传,他们是方立-承诲-汉卿-贯-昶-公济-宁。据此推断,孟元与孟贯不是亲兄弟,孟在与孟昶也不是亲兄弟。孟元应是三十九世孟方迁的曾孙,或者是三十七世孟元阳的玄孙之子。不管怎样,孟元是龙口孟氏,其往上第几世祖迁徙到洺州(永年县)。

孟后生于公元1072年,即北宋神宗熙宁五年。以此推断,其祖父孟元,大约出生于1032年之前后,即北宋仁宗明道(初年1032)之前后。因为《宋史·列传》记载:“王则于贝州反,孟元赴城下攻战…”是在仁宗庆历八年(1048),仁宗从天圣初年(1023)至嘉佑末年(1063)年为帝,故而时间上相符。再具体考证,《宋史·列传》载孟元:“少隶禁军,以挽强选补殿侍,累迁散都头班指挥使,擢如京使、并代州兵马都监,改钤辖,徙高阳关路,又徙真定路。”而后才于贝州城下攻战。从少年为禁军后,任殿侍卫,累迁指挥使,多次擢升,据此推算,其攻战贝州时(1048)年龄至少为30岁,那么他的出生时间可以确定在公元1018年前后,即宋真宗天禧(初年1017)至乾兴(1022)年间。也就是说其在55岁时,孙女孟一相出生。

   在古代,确定某人为某地人,必是其祖父已经在某地已经定居。为此,至少在公元978年之前的几年,甚至早二十到六十年,孟元祖父或曾祖或高祖迁居到永年。这个时间划定在五代(907)至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这与“山东龙口市(烟台市辖属县级市,原为黄县)孟氏先祖于北宋天圣年间由邹县孟府外徙”不同,应在其前迁徙的。

   这样可以肯定,公元907—978年的某一年,龙口孟氏一位先祖从山东迁到洺州永年县某地居住,几十年后孟元出生。那么,永年龙泉村的前身即孟家湾村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可以大胆推论,在同一个时代,泱泱华夏,仅在一个永年县就同时出现两族孟氏人家而分别住在不同的村庄,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为此,龙口孟氏的一位先祖当时迁到临洺城东侧的洺河岸边,起名曰:孟家湾。无独有偶,很可能是三十七世孙孟遵庆、孟元阳兄弟二人同时从山东迁出,哥哥到山西榆次福堂村,兄弟到河北永年孟家湾。直到六百多年后的永乐初年,哥哥的后代即五十四代孙孟世英又迁居到先祖兄弟曾经居住的地方,孟家湾迁址后的龙泉村。不久,远在山西的孟世弘来龙泉看望三弟世英,难以舍下,而在龙泉后街定居;而其二弟(兄弟共三人,父亲孟之泰)仍在山西福堂村。

从以上推论可以得知,孟元、孟在、孟一相均是永年孟家湾人,即龙泉村的起始村。这个结论尚待更有利的证据,只是一个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