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的杰出代表。苏轼创立了豪放词,辛弃疾继而把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们的豪放词都打破了男女柔情、绮丽婉约的传统模式,写男儿情怀,苏轼在豪放中尽显旷达,辛弃疾在豪放中倾尽悲壮。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来自二人的《西江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位宋词巅峰男人平生绝美之作。先看苏轼之作:
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人生无常,世事就如同一场梦。春去秋来,生命只不过是经过几次秋凉罢了。这两句诗词,用来形容人生态度的旷达。 再来看看辛弃疾的:
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上饶闲居,操劳半生的他难得有时间清闲下来,就在这样一个夏日月明之夜,伴着清风、听着鸣蝉,他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田间夜行。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多个方面给我们带来一场绝美的山村风光之旅。 词句从嗅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描写,并以蛙声说丰年,构想奇妙,给读者以最为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并将读者引进了一片美妙的境界之中,是词人颇有创造性的名句。 两位顶级词人,两首《西江月》,两个不同的季节,两种不同的人生感悟,有人喜欢苏轼那个清冷的中秋夜,有人喜欢辛弃疾那个热闹的夏夜,千年来一直难分高下。 苏轼和辛弃疾,谁才是宋词豪放派第一人?千年宋词, 他们是最耀眼的光辉。 一位是胸藏才气的词宗大家, 一位是满身侠胆的词中之龙。 苏轼和辛弃疾用豪情撑起了宋词的脊梁。 你认为他们二人谁才是真正的“词圣”?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豪放中尽显旷达,辛弃疾豪放中倾尽悲壮两位是为数不多的既可豪放又能婉约的词人,世人也是青菜萝卜各有所好! 有人爱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就有人爱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悲壮;有人爱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中的深情,就有人爱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绝美。 苏轼的高峰是澄澈透明,旷达超脱的;辛弃疾的高峰是激情浓郁,悲壮凝重的。手法与表达技巧上,苏轼洒脱大气,辛弃疾凝重,略输苏轼,在思想感情抒发上,辛弃疾寓情于景激情浓郁感染力强,苏轼又略输辛弃疾。 这本《苏轼词传》中不但收集了苏轼的诗,还让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读懂了他的豁达。 当我走近这位“性情中人”,再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诗句,便有了一种“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怀、豁然与洞明。 我读的这本《苏轼词传》中选取了苏轼一生中所作的词和诗。 难得的是,这本书还以苏轼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文笔华丽而不浮夸,如此心静方能品人间至味。 书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笔将苏轼的一生娓娓道来,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从东坡的生平中体会到他作词时的心情,从而更加了解这位诗词大家的超脱心境。 这一套书中还有一本《辛弃疾词传》。 东坡仙才,史无二例;稼轩雄才,如鲸吞海。 辛弃疾是乱世中的英雄,他以武起身,却终成文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被誉为'词中之龙'。正所谓“剑有杀气 词有柔情”。 这本书也以同样的手笔,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再现了辛弃疾传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还有《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