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内斯特·梅索尼埃是法国古典学院派画家、雕塑家,他用17世纪风俗风格回顾大革命前、工业化前法国的骑士冒险精神,及与拿破仑相关的军事历史,有法国梅特苏之称。加布里埃尔·梅特苏(1629-1667年)是善于捕捉生动自然的中产阶级风俗、室内日常生活的荷兰画家,名盛一时,后世对其评价不亚于同时代的维米尔。
梅索尼埃1815年2月21日生于里昂,擅长风俗画和军事题材的创作,笔法细腻,富有生活情趣。梅索尼埃是19世纪法国学院派画家中的另类,艺术风格既不同于浪漫主义,也不同于写实主义。他虽是学院派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但他独特的艺术经历全然是非学院的。因梅索尼埃的一部分作品反映了拿破仑出征的历史事件,所以被授予大十字荣誉勋章。他的作品被收藏在巴黎、波尔多、波士顿、布鲁塞尔、纽约等地的博物馆,其中卢浮宫收藏他39件作品。
梅索尼埃是一个讽喻式的画家,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他的军事画,他以一种透过表面洞察内心的方式更能揭示事物本来的特点。他画的每一个士兵,龙骑兵、榴弹手、火枪手,身着军服或是工作服,甚至在营房衣冠不整,都有自己独特的相貌、神情。他们一个个都栩栩如生,艺术家的精心描绘创造了他们,并且塑造的如此成功。他最有影响的作品是《1814年出征法国》。它取材于法国人民十分感兴趣的拿破仑出征故事。它以泼辣真实著称,连行军中士兵裹腿的纽扣都毫无遗漏地描绘出来。充分体现了学院派绘画“重规范,重典雅,重传统,重技巧”的基本特征。
雪地路面泥泞湿滑,拿破仑骑着白马走在队伍前面,虽然落败而归但是人和马都依旧器宇轩昂,紧随其后是他手下的元帅奈伊和贝尔蒂埃,将军德鲁奥,弗拉奥和高洛德,再后面队伍中老兵些则表现出极度痛苦的沉默,对未来战争走势的焦虑不安以及厌战情绪。为了观察服装细部,梅索尼埃经常试穿各种服装;为准确描绘骑马时衣纹的曲线,他在镜前放置一匹木马,骑上去观察服装在各种动作中光线的变化和运动;为了画好拿破仑及其幕僚骑的马,他倾囊购买同样毛色的马。由于画中的背景是宽阔无垠的大雪原,他克服重重困难,亲自到田野中去观察,还特意让人们在下雪时穿上正规的历史服装,在原野活动。连遗弃的武器,他也不忘点缀在大雪原上。
梅索尼埃早期作品深受荷兰小画派的影响,但较之荷兰小画派的恬静与祥和,梅索尼埃的绘画传达出一种消遣、闲适的布尔乔亚精神。他的作品以精致小巧著称,咫尺人物可谓细微精到,生动至极。生动,来自画家对人物造型与表情的深刻把握,了然于心方能信手拈来;细微,来自画家对一些细节、道具、表情的深入观察与精心设计。为了生动、完美地刻画微小的细节,梅索尼埃经常使用放大镜作画,“纤毫毕现”本为审美的禁区,却在他这里焕发出神采。
梅索尼埃对传统的油画技法熟稔于心,他喜欢在木板上作画,基本上以直接作画为主,过程中他会逐层加大树脂媒介的剂量,最后再运用光油进行整体润色,以达到画面饱富光泽的效果。他通过对颜料肌理的处理强化对象厚重坚实的质感效果,使不同的笔触纵横恣肆、意趣盎然,以达到在严谨的构图和精准的体态中挥洒自如。
梅索尼埃与同时期的学院派画家相比,他没有显赫的师承和辉煌的履历;他接受学院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绘画的技巧几乎全靠自己领悟;他未曾受过严苛的素描训练,只是插图和版画创作锻炼了他的造型能力;他未通过追求“罗马奖”来研究构图,只在插图的布局中发展了他对画面的控制力。他的绘画采用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扬弃了同时代画家作品中夸张、说教的主题,他借鉴十七和十八世纪弗兰德斯和荷兰的风俗画,最终形成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梅索尼埃虽隶属于学院派阵营,但与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惺惺相惜,彼此倾慕。梅索尼埃勾勒的草图——即使是很小的幅面——线条恣肆、笔触生动、敷色浓郁,甚有德拉克罗瓦作品的神韵。他经常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快速地进行生动地表达,在逸笔草草的节奏中烘托出几个刻画得十分精细的中心点,使画面形成一种张弛有度的节奏。他惯用未完成感来体现生动的效果,而不同于古典主义的“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这种既有精准的素描造型,又保留生动、随性的绘画感,或许就是我国著名油画家徐芒耀教授对梅索尼埃极为推崇的原因之一,他曾不讳言自己的创作受到过梅索尼埃的启发和影响。
梅索尼埃深受自然主义思想的影响,他意识到古典主义的陈规旧序不利于他在绘画本身的探求深度。他的作品既没有古典主义的神话题材,也没有现实主义的典型化。他把艺术作品变成对生活场景的客观再现,并保持其最小的细微末节,比如他迷恋于人物的姿态、容貌和服饰最细微的差异;耽迷于马匹的每一条静脉、每一块肌肉和闪闪发光的皮毛,即使马在飞速奔跑时是看不到这些细节的。
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在放大镜下仔细欣赏了梅索尼埃的作品,惊叹于他的手工灵巧和对迷人细节的敏锐观察,“几乎可以看到画中人嘴唇的翕动”(戈蒂耶语)。梅索尼埃能够如此精细地描绘细节,与其在不同程度上借鉴照片有关。晚年的梅索尼埃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谈到过,当一些收藏家想要他放弃利用照片或雕塑模型进行创作的习惯时,他对此采取了不予理睬的态度。1891 年1月31日,76岁的梅索尼埃巴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