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请问我的这个模型为何最大位移比超限的地方出现在梁中点?导致这种计算结果是什么原因? A:位移比计算时,我们通常会选择“整体指标采用强刚,其他非强刚”,当勾选了此项,程序会自动完成强刚和非强刚两个模型的计算,并在结果中提供强刚模型的整体指标(位移比、周期比、刚度比等)及非强刚模型完整的分析和设计结果。当需要查找最大位移比出现的具体位置,应到当前工程目录下的“$强刚”模型去查找相应的节点。 以上述工程为例,X向正偏心静震工况位移结果如下图: 若在原模型中查找,2层999号节点位于杆件中间,与常规认知不符。应到“$强刚”模型下查找最大位移比节点位置,即在模型角部,如下图所示: Q2:Satwe中可以考虑外墙的堆积荷载和水土压力,需要怎么设置及注意什么呢? A:首先,在satwe参数中,设置地下室信息,正确设置外墙侧土压力及室外地面附加荷载,选择面外设计方法选为“有限元方法”,水土侧压计算有两种方法,水土分算和水土合算,这两种算法采用的公式不一样,然后选择是否考虑这些对整体结构的影响。 然后,在特殊荷载下面的“外墙与人防”中,可以修改外墙的水土压力,外墙属性等,修改以后的颜色以红色显示。 然后计算完以后,在计算结果中的“地下室外墙”中,就可以查看外墙的位移、应力、内力及配筋的结果了。 Q3: 砼梁施工图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实配筋率”是如何计算的? A:砼梁施工图软件中,“配筋面积”校核时, ”实配筋率”用于梁实配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计算,我们按照下图所示的KL5(3)的左顶筋为例说明一下钢筋的实际配筋率的计算。软件中,KL5(3)的截面为350x750,砼保护层为20mm,箍筋C8@100/200(4),左顶筋实际配筋为5C20,实配面积为1571,软件计算的实配筋率为0.63。 图1 梁的实际配筋 图2 梁的实配面筋 图3 梁的实配筋率 手工计算过程如下: 实配筋率= 实配面积 / [ 梁宽 x (梁高-保护层厚度-箍筋直径-半个纵筋直径) ] 实配筋率= 1571 / [350 x (750-20-8-20/2 ) ] =1571 / [350 x 712]=0.63% 。 如上所述,对于梁纵向受力钢筋实配筋率的计算,手工与软件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Q4:半层高柱该如何建模? A:半层高柱,柱顶标高比层高矮。调整柱顶标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使用“上节点高”命令,但此方法对于半层高柱建模可能存在问题,当采用“上节点高”命令将柱缩短时,若模型中柱顶位置存在层面梁,在计算模型处理时,程序会将半层高柱会强制拉长,柱顶被调整到层高位置,此时会导致计算模型与实际不符。当遇到半层高柱时,建议采用建立层内斜杆的方式来模拟柱子,程序对于层内斜杆的设计方法与柱一致。 ![]() Q5: 按新钢标计算轴心受拉构件,程序是如何处理的? A:在《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中,对轴心受拉构件的截面强度计算公式,和旧版规范相比有所变化。按新钢标7.1.1条,轴心受拉构件的强度有两项验算,分别为毛截面屈服和净截面断裂。 ![]() ![]() ![]() ![]() ![]() 如上图所示的截面,毛截面屈服: ![]() 和上图中给出的最大应力一致,其应力比为: ![]() 净截面断裂: ![]() 其应力和毛截面屈服接近,但是由于钢材抗拉强度更大,所以净截面断裂对应的应力比更小,不起控制。 修改构件的净毛截面面积比为0.5,其余条件不变,重新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 ![]() 由于除净毛截面面积比之外,其余条件均相同,所以毛截面屈服结果不变。 净截面断裂: ![]() 其应力比为: ![]() 此时净截面断裂的应力比更大,所以起控制,输出的和程序显示的一致。 供稿:段方舟 审核:刘孝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