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副主编干海兵: 我一直认为有跨文体写作经验的诗人,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和表达,会更广阔、深沉和丰沛。张羊羊既写诗又写散文,而且散文的写作占比似乎更多,因此他的诗歌中贴近现实的叙事性呈现、切入生活的细节质感及含而不发的理性隐喻,构成了他较有辨识度的诗美特征。 “ 月亮向西“是一组在岁月的寒凉中弥散着亲情温暖的乡愁诗歌,字里行间闪烁着失落与追怀、率性与思辨。“有个秋天,外婆挪出了被窝/留下夏虫、满黄昏的佛//月亮向西,姐姐绾髻/少年带远了口琴与铁环”(《月亮向西》);“阿尔兹海默像笨重的手扶拖拉机/将爸爸/驮回一个寡言的孩子//日薄西山——/我终于看见了一个汉语的血肉”(《黄昏》)。无论是向西的月亮还是落日下的西山,一个时代的经典记忆会随着乡村生活逻辑的改变而出现全新的意义,历史的进程不仅仅停留在物像的更迭上,而在于时代语境映照出的现实人心。“佛”、“阿尔兹海默”、“汉语的血肉”在诗句中的精准“植入”,让即景咏物的浅抒情有了立体的哲学层次感,从而为诗歌腾挪出耐读耐品的空间。 诗歌书写最能击中人痛点的往往不是高蹈的语言宣示,而恰恰是那种不动声色的细微的呈现。张羊羊擅长用具象的生活场景入诗,懂得精妙的裁剪,他有时候还会故意露拙:从简洁朴素的语言衣服里漏出肉体和心灵温润的热度。 张羊羊,1979年生于江苏武进,作品见于《钟山》《山花》《十月》等刊。现供职于武进图书馆。 月 亮 向 西 黄 昏 哎,太多的赞美是多余的 妈妈拖了伤腿 在搀扶拖了伤腿的奶奶 两个女人 晃完了一百五十年的平坦 一种苍老 给另一种苍老浇水 平原上的黄昏 皱纹叠叠 倒映那些精耕细作的田垄 阿尔兹海默像笨重的手扶拖拉机 将爸爸 驮回一个寡言的孩子 日薄西山—— 我终于看见了一个汉语的血肉 夏 夜 很多年没倒立了 在瓦房的屋檐下 光脚的白天 扁担举了箩筐 草帽盛了脸 麦穗边的飞虫有各种口味 青蛙瞪大了眼睛 水蛇戏弄月亮时 一个捕鱼人正抡起扁叉 我仿佛看见鸟窠中 有两颗紧张的小心脏 那么多的萤火虫突然不见了 一支手电筒的光束里 装满了回来又消失的 童年 在水边 浮萍上,蹲了只青蛙 几尾鱼在吐泡泡 他喉结滚了下 说,田鸡可油爆 菱角得清炒,鲫鱼要红烧 这个掬起蝌蚪在岸上晒干的 从前的胖孩子 我的老伙计 在水边盘算了很多年—— 他的眼睛不再辽阔 越来越像墓地 还有一只水鸟飞过 秋 天 秋天摆了六张小板凳 处暑尚热,寒露已凉 外婆的粥碗空了 坟头一筛霜降 扁豆花谢,瓢儿菜长 河坡上谷物戴高了夕阳 昆虫À琴,流水读¾ 晚风撂倒了当年的铁匠 秋分处有三双眼睛 一个老花镜 一个近视镜 一个望远镜 月亮向西 有个秋天,外婆挪出了被窝 留下夏虫、满黄昏的佛 月亮向西,姐姐绾髻 少年带远了口琴与铁环 有人一遍遍地唱着老戏 把爱情哭破了几个朝代 月亮向西,浮叶入泥 我怀抱酒坛醉沉落日 日子越看越慈祥 妈妈终于有空发发呆了 这些年她追我已蹒跚 我又如何再用上学步的样子 选自《星星诗刊》2020年第1期 江雪:植物心理学 瑠歌:瑠歌的诗 : 康宇辰:北大十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