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自己的篆刻学习历程吧。我从初中的时候开始对篆刻感兴趣,然后就开始自己捣鼓,但是当时还是上个世纪的事了,上学的时候没有钱买刀,买石头买这些相关的东西,也没有学习的途径,毕竟当时的信息还是比较闭塞的。所以当时浅尝辄止,然后一直到今年三月份,开始之前每个周末去学车,考完之后忽然周末没事做了,然后突发奇想就把这门给捡了起来。 篆刻当然得有点工具什么的了,当时什么都不懂,然后就淘宝搜啊搜,然后权衡之后就买了一个初学者套装低配版,比如下面这个 这个就是随便找的,仅供参考,不作为推荐。 其实这套东西都很全面了,勾线笔、刷子、磨刀石、印泥、砂纸、印床、刻刀、印石,但是也就是因为便宜又太全面,所以:质量都很差!当然对于那些不确定自己是否是喜欢的人来说,简单买一套自己试试还是可以的。 以下我就分别从篆刻常用的装备聊一下自己一路走来买的这些东西吧。 1、篆刻刀先聊一下比较基础的刀吧。话说篆刻最基础的东西,除了石头就是刀了。但是刀能说的东西相对于石头来讲还是比较少,先聊一下这个。 篆刻刀一般是钢制,莫氏硬度在6-8左右,材料一般有白钢、钨钢,在各电商平台能买得到的出名的品牌就是永字牌篆刻刀、吴昌硕篆刻刀等等,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怎么挑选呢?我根据个人经验推荐如下: 刀口选平口刀,一般斜口刀是根本用不到的。刀口宽度在3mm、5mm、8mm的比较多,5mm的比较宽度比较适中建议初学者选用。材料白钢钨钢都行,但是钨钢的硬度会稍微高一些,遇到比较硬的石头会更有优势,但是钨钢刀相对于白钢刀也存在以崩裂的缺点,所以尽管到很硬,也不要硬来。作为新手我推荐这把刀: 不用买多了,1-2把就够用了,先不急买太多,用着不好再换吧。关于刀的我觉得我可以写另外一篇文章来专门介绍,这里我就只发一些自己的刀的照片给大家看一下,有问题的话可以私下聊哦。
用的比较多,有粘一些石粉、墨迹在上面。左边两把是钨钢刀,右边三把是白钢刀。刀主要是宽度、坡度不同,用途不同,例如宽的、坡度大的适合刻白文,宅的坡度小的适合刻细朱文。这些刀都是定制或者自己手工磨制的,有兴趣可以留言哦。 石料除了刀,再有个石头就可以刻了哦!石头我觉得能写的太多了,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这四大国石就可以写几本书来专门介绍,更别提老挝石新疆石青海石辽宁石广东石云南石印尼石印度石等等了。简单聊一下,然后推荐几种吧。 青田石青田石产自浙江省青田县,四大国石之一,刀感爽脆易崩,朱白文皆宜,低端价格便宜,高端价格疯狂。青田石细数品种巨多,一般小品种又根据矿洞或者特征来命名,比如青田灯光冻、青田白果、青天白洋石、青田仙居石、青田封门青、青田岩门晶等等。以下借图一张,我的石头都是比较便宜的青田,就不好意思晒了。 上好青田石石质细腻,刀感爽脆,透感好,无丁裂,是不可多得的篆刻精品,但近年由于过度开采,不少矿坑已经封矿,好的石料越来越少了。 昌化石昌化石产自浙江昌化,也是四大国石之一,昌化鸡血石是比较出名的品种之一,昌化料一般比较耐放,不容易裂开或者风化,价格便宜,受很多人喜欢,但是也存在刀感不够青田爽脆的特点。 巴林石巴林石产自内蒙自治区赤峰市的巴林右旗大板镇西北,雅玛吐山北面的大小化石山一带。巴林石的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精美绝伦。早在800多年前就已发现,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 寿山石寿山石,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寿山田黄素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可见其珍贵,寿山芙蓉石、田黄石等非常出名。 印床印床属于可选项。一般印床有木制、铜制,木印床的优点是轻便,价格合适,一般在30-200元范围内,铜印床厚重,可旋转,不需要整体转动就可以更换角度,更加方便,价格也更贵。我晒一下我自己的印床吧。
印泥印泥是个很有历史传承的东西,好的印泥需要好多年才做得出。工业化生产的印泥,有很多品牌和类型,比如西泠印社的印泥、漳州八宝、双维、耘萍印泥、姜思绪等,种类一般有朱砂、朱石票(请原谅我用两个字代替,ios打不出来)及其它特制印泥,个人推荐上海西泠的镜面朱砂、硃石票朱砂印泥。
钤印台钤印一般在一个稍硬且平的平台上,可以用到钤印台,喜欢的可以去了解一下,没有的话在书本,亚克力板等上面也是可以的。 纸钤印用的纸一般是连史纸,铅山产的天元古法连史纸可以了解一下,个人用的就是这个,非常棒。 另外水印上石会用到拷贝纸,也可以去了解一下。 笔开始用毛笔,后来嫌麻烦换成中性笔,水性笔、马克笔,其实都可以,个人推荐uni的针管水性笔1.0盒中性笔。 其它其它有一些小喷壶、刷子、砂纸、印石保养油等等。随着慢慢深入了解就会用到了。 附作以下贴一些拙作给大家看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