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西军——大唐最后的荣耀

 小学生STY 2020-05-08

说起安西军,大家可能并不陌生。毕竟一部名为《大唐漠北最后一次转账》的微电影就已经使安西军的故事家喻户晓。虽然大家都被安西军的壮烈所打动,但对安西军的历史可能不太清楚。所以今天小编给大家讲一讲安西军背后的故事。

公元640年,为了对突厥用兵,唐朝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辖下部队就被称为安西军。安西军在唐朝的军队序列上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为什么这么说呢?在郭孝恪担任安西都护时,安西军时常以两三千人的兵力深入焉耆等地作战,屡战屡胜,从未有过败绩。在唐玄宗时期,安西军的威势更是达到了顶峰,连皇帝都知道安西军的战斗力极为强横。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吐蕃与大食国扶植傀儡政权阿了达为拔汗那国王,由此使原国王遏波之向安西都护府求救。时任安西都护府巡察张孝嵩对都护吕休璟说'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吕休璟随后派张孝嵩统率万余精兵长途出击,帮助原国主复国。安西军向西挺进上千里,在战斗中所向披靡,很快在当年十一月攻克阿了达都城。随后,张孝嵩传檄西域诸国,吐蕃、大食等国摄于安西军威势,不敢与之争锋,由此安西军声威大震。之后安西军在高仙芝等唐朝名将的率领下,先后攻克小勃律等国,气势达到了顶峰。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唐玄宗在执政后期的昏庸无道,安史之乱爆发了。由于中原的军队疏于军事,以至于在安史叛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这时安西军被急速调到中原地区作战,安西都护府只留有数千士卒驻守西域。在与安史叛军的作战中,安西军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在战争中先后多次打退安史叛军的进攻,在之后安西军又收复了洛阳等地区,可谓战果累累。但是此时因为唐朝统治者忙于平叛,驻守西域的安西军将士被统治者遗忘了。而且由于当时朝廷忙于平叛,无暇顾及河套地区,虎视眈眈的吐蕃趁机攻占甘肃地区,由此掐断了安西军与中原的联系。于是从公元766年开始,数千安西孤军开始独守西域,也开始了壮烈的卫国生涯。

在此期间,安西军在大将李元忠、郭昕的带领下驻守安西和北庭地区,先后打退吐蕃军队的多次进攻,使吐蕃军队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放弃了对西域的图谋。但吐蕃仍未放弃消灭安西军,在吐蕃人的威逼之下,西域诸国不敢给安西军提供粮食,安西军只能在无奈之下自己开荒种粮。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由于驻守西域没有增援,所以安西军的士兵年龄都渐渐大了起来,和敌人作战也力不从心了。为了使安西军延续下去,安西军士兵在上官的要求下娶了西域女子,以此来延续安西军的血脉。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郭昕联合李元忠派遣使者绕道吐蕃回朝奏事,以此表明西域仍然在唐朝手中。公元781年,即建中二年的时候,安西军秘使才与长安联系上。朝廷本以为'安西'、'北庭'地区早已失守,此时才知道西域还没丢,将士们仍在戍守大唐边境,文武百官在听闻安西军将士的事迹后,无不沧然落泪。但是此时因为安史之乱的隐患仍未消除,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再加上唐朝君臣的不思进取,朝廷并不打算派兵增援安西军。在这种情况下,德宗皇帝只能对安西军进行隆重嘉奖,其封李元忠为 北庭大都护,郭昕为安西大都护,所有军兵连升七级,这在大唐帝国是前所未有的封赏,同时这也是安西军最后的荣誉。此后,安西军与朝廷的联系就断了,安西军也开始了最后悲壮的辉煌。

公元808年,吐蕃军队举全国之力进攻安西都护府,企图一举消灭安西军,最后安西军将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全部战死,从此安西都护府灭亡,西域被吐蕃占领。由于安西四镇已经孤守西域42年,精壮的安西军早已战死阵亡,剩下的安西军只是一群须发皆白的老人,所以安西军的悲惨结局早已注定了。尽管安西军的身影不再矫健,但老兵们仍然身先士卒,与吐蕃军队死战。最后,在都护郭昕的率领下,安西军在死战中全部阵亡,由此结束了安西军在西域的历史。

在历史上,安西军被称为大唐帝国最后的荣耀,这是名至实归的。因为安西军将士用他们的生命捍卫了大唐帝国最后的尊严,所以安西军无愧于大唐荣耀的称号,也注定会在历史上熠熠生辉。

注:郭昕,郭子仪的之侄。唐肃宗末年至唐代宗永泰年间,郭昕奉命巡抚河西、安西等地,之后继尔朱某之后,担任安西四镇留后。在与唐朝断绝联系的情况下,依旧驻守西域。最后以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武威郡王的职位殉职于任上。后世尊其为“铁血郡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