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的富弼温文尔雅,又柔中带刚。他秉性耿介,嫉恶如仇。为了国事他可以六亲不认,他曾手撕妻子家书,当面斥责老丈人晏殊,因此被网友们戏称为“大宋第一钢铁直男”。 作为“庆历新政”中“君子党”的一员,他和范仲淹一样 ,其形象历来都是光辉高大的。 苏轼曾评价说:“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叶清臣称他:“今辅翊之臣,抱忠义之深者,莫如富弼。” 司马光评价他说:“三朝辅臣,德高望重”。成语“德高望重”由此而来。 “德高望重”的富弼也有个小污点,这个当时很少人知道,史书中也没有记载。不过2005年的一场拍卖会,让富弼这一不光彩行为公诸于众。 2005年6月19日,北京翰海2005春季拍卖会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富弼《儿子帖》以462万成交,购买者不详。 我们先来看一下富弼《儿子帖》的内容:儿子赋性鲁钝,加之绝不更事。京师老夫绝少相知者,频令请见,凡百望一一指教,幸甚幸甚。此亦乞丙去。弼再上。 在天干中,“丙丁”属“火”,因此代称“火”,古语有“阅后付丙”之说,就是我们现在的“阅后即焚”。原文中除了一个“丙”字,都好理解,也就不一一翻译了。 为什么要“阅后即焚”,我想大伙都看明白了,这张40几个字的便笺其实是富弼为儿子”走后门“开的条子。这在富弼心目中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他不想让第二人知道。 六亲不认的富弼终究没有抵过舐犊情深。其实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为官的父亲为儿子谋个进身之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而且富弼也没提出很高的要求,只是希望多照顾指点一下。但在贤相富弼眼里,这就是搞不正之风,让他很难为情。写这个便笺,估计富弼也进行了好久的思想斗争。后面那句“此亦乞丙去”,能看出他的忐忑和羞愧。 富弼这个便笺是写给谁的,收信人为什么没有阅后即焚,这些都不得而知。 富弼有三儿两女,《儿子帖》中的“儿子”指的是长子富绍庭。史书称他“性靖重,能守家法”,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官员。他在仕途做到通判、知州,可见富弼对他的助力也是有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