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受制于人:灵宝之战,二十万唐军为何灰飞烟灭?

 思明居士 2020-05-08

灵宝之战,大唐二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潼关失守。

天下形势瞬间大变,安史之乱发展成“兵满天下,毒流四海”,大唐盛世一去不返!

一直以来,人们对此战反思多聚焦于唐玄宗的昏庸、杨国忠的误国上。

其实,作为一场规模宏大的伏击歼灭战,此战双方主帅的战役指挥也是非常值得回顾的。

此战中,叛军主帅崔乾佑表现出的杰出军事才能。正是崔乾佑的精心部署,使哥舒翰二十万大军自始至终受制于人,有力使不出,瞬息间灰飞烟灭。

胜利的曙光

安史之乱之乱爆发之初,承平日久的大唐难以抵抗。叛军仅耗时三十三天,即攻取洛阳!

可是,很快,安禄山就发现自己遇到了致命危机。

1、进攻,全面受挫。

攻取洛阳后,安禄山向三个方向发展,但全部受挫。

西面。安庆绪进攻潼关,被哥舒翰所阻。

西南面。叛军武令珣企图攻取南阳,截断唐军江淮粮饷,但被鲁炅阻于南阳。

南面。叛军尹子奇部企图下雍丘、睢阳,直取江淮,但被张巡阻于雍丘。

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唐军从初期的措手不及中走了出来,逐渐开始稳住形势,叛军“袭击红利”渐渐消失,其攻势已进入“顶点”。

受制于人:灵宝之战,二十万唐军为何灰飞烟灭?

此时叛军的情势活似一条被按在地上的毒蛇。

2、后方,岌岌可危。

安禄山集团的补给线(永济渠)已摇摇欲坠,就连老巢范阳也岌岌可危。

郭子仪、李光弼军在常山、九门、嘉山连续大败叛军,已围攻博陵,直指范阳。

而颜真卿部围攻冀县,贺兰进明围攻魏县,“河北十余郡皆杀贼守将而降”,永济渠几乎不为叛军所有。

渔阳路再绝,贼往来者皆轻骑而过,多为官军所获,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四》

由于范阳与洛阳联系几乎断绝,叛军人心已动摇。

此时的叛军,已如一条被压在地上的毒蛇。虽然毒蛇依然吐着信子,但如果捕蛇者不出现失误,毒蛇是没有机会的。

大唐,依稀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潼关:叛军选定的破局点

安禄山对局势非常担忧,大骂当初劝他造反的高尚、严庄等人:你们一天到晚唆使我造反,说什么有万全。现在潼关进不去,北路又已断绝,各路唐军四面来攻,而我只不过有汴、郑数州而已,万全何在?你们给我滚!高尚、严庄吓得不敢见安禄山。

田乾真见状,从潼关前线回来。在给安禄山喂完鸡汤狗血后,田乾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唐军虽多,不过都是新募的乌合之众,不是我们的对手。

看来,安禄山很清楚叛军身处困境的源头:潼关打不进去!

田乾真则指出了破局机会:而唐军虽多,野战能力不如叛军。

要破局,关键是要破潼关。要破潼关,关键在诱唐军出来野战!

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安禄山令崔乾佑将精锐隐蔽起来,造成陕州只有数千羸弱之兵的假象,试图诱潼关唐军出城野战。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孙子兵法.始计篇》

作为不掌握主动权的一方,叛军”多方以误之“,试图引诱唐军犯错,是明智的选择。

不过,最后到底失误不失误,选择权仍在唐军手中。

中招

很快,陕州只有不满4000羸弱之兵的消息传开了。

对这个情报,唐军名将们的脑子是清醒的。

哥舒翰很清楚安禄山不是草包,不可能无备。现在做出兵力薄弱的样子,必是诱我。潼关唐军应该坚守不出,待到敌军内乱、削弱时,再出兵进攻。

受制于人:灵宝之战,二十万唐军为何灰飞烟灭?

唐军众名将的计划。

郭子仪、李光弼指出:“潼关大军,唯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叛军家属都在范阳,只要郭、李攻破叛军范阳,叛军必然崩溃!

看来,唐军名将们都很清楚:制胜关键点在范阳。“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坚持自己的方略,不应被敌军牵着鼻子走。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孙子兵法.谋攻》

可惜,哥舒、郭、李是“能将”,唐玄宗却已不是“不御之君”。

国忠疑翰谋己,言于上,以贼方无备,而翰逗留,将失机会。上以为然,续遣中使趣之,项背相望。——《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四》

战争史一再表明:军事上的昏招,往往源于政治上的昏庸。

杨国忠与哥舒翰的权力斗争、唐玄宗在安禄山造反后对大将的猜忌,都是政治昏庸的表现。

君臣相疑、将相不和,这种氛围下,谈什么“将能而君不御”,恐怕是说梦话了。

灵宝:叛军精心选择的歼敌战场

哥舒翰被逼出征,崔乾佑的诱敌之计成功了。

可是,崔乾佑要把仗打好,却并不容易。

1、这支唐军兵马多,且不乏精兵。

河陇、朔方兵及蕃兵与高仙芝旧卒共二十万,拒贼于潼关。——《旧唐书.哥舒翰传》

与早先高仙芝、封常清临时收集的部队不同,此时哥舒翰的唐军,已有河西、陇右的精兵,不能说全是“乌合之众”。

2、必须打歼灭战。

田乾真费尽心机把唐军弄出来,目的是为了野战歼敌,夺取潼关。

如果打成击退战,让唐军有生力量回到潼关,那这胜仗又有何意义呢?

田乾真把目光放在了灵宝西原。

受制于人:灵宝之战,二十万唐军为何灰飞烟灭?

灵宝西原以北,地形狭窄,极利于叛军阻击、伏击。

自潼关到陕州,地形大致是:南面是秦岭,往北是黄土高垣,再北是黄河。

其中,利于大规模行军者,只有山河之间一条狭长的通道。

而这条狭路,在灵宝西原这一段,变得尤为狭窄。

因此,在灵宝西原作战,对叛军十分有利。

1、拦头:地形狭窄,唐军兵力优势难以施展。

2、截腰:南面高垣利于伏击。

3、断尾:南面南山是茂密桃林,利于叛军隐蔽迂回至敌后。

可以说,灵宝西原的这块阵地,是叛军最为理想的歼敌阵地。

在这里,崔乾佑将给哥舒翰,给大唐王朝,发出致命一击。

诱敌:哥舒翰为何乖乖进入敌军伏击圈?

打伏击不能一厢情愿。

凡军行,遇山林翳荟之地,防有伏兵,先须选矫健三二百人于险要不防之处偷路过,把其出道,又选骁勇当道搜索,或自高山、树梢,使人远视,审无藏伏,分兵前后,以为领招,然后遣辎重老小先度,以步兵济其后。——《武经总要》

对易设伏区域进行侦察,是兵家常识。哥舒翰不可能不知。

唐军不可能读过宋朝的《武经总要》,但对于险要易伏之地是很敏感的。

封常清、段秀实攻小勃律时,敌军败退,段秀实恐中埋伏,“大索,悉得其叟伏”,不但不中伏,还歼灭了伏敌。

当然,自潼关到陕州,地形狭长,如果唐军一路都是小心翼翼,部队行军速度慢,士气容易低落。后来,被我军围点打援打怕了的国军,就常常过于小心翼翼行军,结果,部队行军缓慢、士气低落,到头还是被我军吃掉了。

哥舒翰采取的是“主帅观察法”:哥舒翰将指挥部设在船上,在黄河上,哥舒翰虽不能洞悉高垣伏兵,但能清楚看到“当道之敌”的部署。

毕竟:如果当道之敌太弱,唐军迅速通过狭路,那山上即便有伏兵,也要变成马谡了。

这种“主帅观察法”,也是古代常见的防伏击方法。

在“曹刿论战”中,齐军败退,曹刿恐有伏击,遂“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因此,要想让哥舒翰这样的宿将就范,还需要“多方以误之”,巧妙诱敌。

崔乾佑的戏演得很足。

唐军不是说我无备吗?好,我就做出个仓促的样子来。

“乾佑为阵,十十五五,或却或进,而陌刀五千列阵后。王师视其阵无法,指观嗤笑”。

乱七八糟的阵型,显示出:叛军是真无备,仓促应战,连陌刀都部署在阵后,不像是诱敌的样子。

哥舒翰在船上见到叛军兵少且乱,认为敌军仓促,遂以王思礼率5万精锐为前部,其余十余万人在后,发起进攻。

受制于人:灵宝之战,二十万唐军为何灰飞烟灭?

唐军中计,进入敌军伏击阵地。

崔乾佑诱敌之计成功。

乱敌:唐军如何陷入混乱?

前部唐军既是精卒,而此地地形又是典型的伏击地形,唐军自然不会被简单的伏击所打乱。

于是,崔乾佑又加了一场戏。

及战,乾佑旗少偃,如欲遁者,王师懈,不被备。——《新唐书.卷六十》

前面,叛军以乱阵诱敌(类似曹刿论战中的“辙乱”,只是战车换成了步卒)。现在,叛军又上演了一出“靡旗”。

此时,在唐军眼中,已然是“视其辙乱,望其靡旗”了,似乎可以如当年曹刿一般放心“逐之”了。

可惜,正如后来张巡所说,叛军“云合鸟散,变态百出”,他们调整速度极快,与曹刿当年面对的齐国堂堂之师不是一回事。

随着唐军不断深入,道路愈发狭窄,争先向前的唐军挤成一片,已出现混乱。

叛军突然奋死抵抗,伏兵也一起跃起,用 木石攻击唐军。

由于道路拥挤,唐军枪槊不得用,施展不开,伤亡惨重。

哥舒翰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并不慌张,他知道:只要击破前方敌军,突破隘口,伏兵什么的可以慢慢收拾。

于是,唐军用毡车驾马为前驱,冲击叛军。

毡车,以毛毡为蓬的车子。居前可以防御箭矢,掩护唐军推进(有些书中说哥舒翰的毡车刻画了许多猛兽图形,可以吓唬敌军战马。小编知识面有限,对此只作引述,不敢轻信)。

崔乾佑早有准备,以草车数十乘,塞住毡车。

此时,东风大起,叛军趁势纵火粉草车!

唐军本就挤成一片,又被烟熏得不能睁眼,只能对前方胡乱射箭。“日暮矢尽,乃知无贼”。

受制于人:灵宝之战,二十万唐军为何灰飞烟灭?

唐军渐渐混乱。

奋战了一天的唐军疲惫不堪,混乱不已,即将迎来对手的致命一击!

致命一击:滚雪球

就在唐军一片混乱时,一支精骑正在南山的掩护下快速迂回。

这支同罗精骑快速插入了唐军前军与后军的结合部,猛攻唐军前军。

唐前军后路遭遇突袭,一片大乱。

其实,几千同罗精骑虽猛,一刀一刀砍,也是解决不了5万唐军前军的。

可是,唐军挤在一起,根本就没有空间重新组织!

如此,在前后夹击下,唐军如滚雪球一般,崩溃了!

唐军既没有空间组织反击,又不愿留在原地等死,遂各自求生。有人弃甲躲入山中,有人跳黄河而逃!

唐军粮船开来救人,但因挤着上的人太多,竟沉!其他唐军用矛盾绑起来渡河。

前军,彻底崩溃了!

可是,这个雪球还在越滚越大!

唐军分为三部:王思礼的5万精卒是前军,后面跟着10余万军,黄河北岸还有3万军。

其实,即或叛军迂回前军后部,打乱前军,后军如果发挥作用,唐军未必会败得这么惨。

参考博望坡之战:当时,夏侯惇也是在路狭林密处遭刘备伏击,大乱!但后军李典前往接应,刘备遂不能追击,最后只能打成击退战。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此时唐军后军如果积极作战,唐军虽仍然难免大败,但必不至全军覆没!

可是,我们知道:哥舒翰大军,本就是少量精锐+大量新募之军的组合。

“隘路打仗,全在头敌”,精锐都在前方灰飞烟灭了。

于是,后方这些新募之军,也如雪球一般,争先败退了!(其实,该军已成军至少半年,按理应不至毫无战力。但因哥舒翰疾病不能视事,将领之间不合,军队训练状况非常差。)

《资治通鉴》的描述言简意赅:瞬息间,两岸皆空。

受制于人:灵宝之战,二十万唐军为何灰飞烟灭?

唐军如雪崩一般的总崩溃。

瞬息间,二十万唐军全盘崩溃!

后果:大局逆转

哥舒翰犯下了一个指挥官最不该的错误——抛弃部队。

哥舒翰逃跑的路线是:在黄河以北狂奔,从首阳山以西渡河入关。

这说明:哥舒翰彻底放弃了他的部队。

其实,唐军虽败,但若主帅有善败者不亡的素质,重新组织,虽不能继续反攻,但仍有可能依潼关拒敌。

潼关关外有三道堑,都有两丈广,一张丈深,以此拒敌。

可是,失去指挥的败兵乱作一团,人马坠落其中,把堑全部填满了!

受制于人:灵宝之战,二十万唐军为何灰飞烟灭?

哥舒翰在撤退中放弃对部队的指挥,这是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最后,只有8000余人回到了潼关。

不久,叛军追来,攻克了潼关。

二十余万大军灰飞烟灭,潼关破,天下形势瞬间逆转!

唐天子放弃长安,被迫西逃;郭子仪、李光弼退出河北,转攻为守;安史之乱“兵满天下,毒流四海”。

大唐盛世,一去不返!

大唐盛世,一去不返。

总论:受制于人,虽有实力也无法施展。

很少有人提及的是:叛军主帅崔乾佑此战的指挥确实漂亮!

此战叛军的表现十分类似西方“战略之父”汉尼拔在坎尼会战中的表现。

与当时的汉尼拨一样,崔乾佑以弱师前出(汉尼拔的反弓型前队)诱敌,将敌军引入预定区域,又通过骑兵夹击,压缩敌军空间,使敌军没有空间施展,陷入混乱。

不同的是:汉尼拔压缩罗马军两翼,主要靠的是坚强的的部队,而崔乾佑,主要靠的是黄河、山地等自然地形。

在崔乾佑的操作下,唐军虽有二十万大军,但从始至终,真正开打的只有5万前部,而5万前部,又因为各种限制,无法施展,任人宰割。

整个过程,唐军受制于人,无法施展!

其实,原本可以让敌人无法施展的,是大唐。

郭子仪、李光弼的建议,就是要坚守潼关,“先为不可胜”,大军取范阳,以叛军家属使精锐叛军“受制于人”。

诚如此,则叛军虽精,又何能为也?

可惜,大唐拱手让出先手,将必胜之局转化成五五波的主力决战,又被敌人抓住机会,受制于人,灰飞烟灭!

若非安史集团内讧不断,鹿死谁手,未可知也!

博弈中,我们常常陷入“唯实力论”的误区。

其实,在同一量级的前提下,所谓强弱,是有条件的。有实力,却发挥不出来,太常见了。

我们只有认真审视自己和对手的优势、劣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危机意识,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赢得胜利!

祝君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