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城市更宜居?层级性比城市大小重要

 渔舟夜郞 2020-05-08
导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之中,当下中国,各地新城建设如火如荼,雄安新区更是城市建设中的千年大计,在此背景下对于城市的研究,具有深远而紧迫的现实意义。在一篇 Nature communications 论文中,研究者指出城市规划与层级化组织结构的互动,会影响到城市中生活的人的方方面面。在出行的频率与距离之间,存在较强层级化结构的城市,宜居性更好。

论文题目: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 of urban mobility and its connection with city livability

论文地址:

https://www./articles/s41467-019-12809-y

1. 什么是城市的层级化组织


对于城市,一般人普遍的印象是城市会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圈,这里人流密集,而城市的其他地方,则相对人烟稀少。一个城市有一环二环三环路,一环内会比二环三环之间更加繁华,而人们出行的时候,也会优先去闹市区,从而使人群的出行频率及距离显得层次分明,这是对城市层级化组织(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的直观理解。
不过但凡进行的是科学研究,都需要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数量化的定义,来说清楚那些生活中常用而不能够明确理解的概念。“当你能够量化你所谈论的事物,并且能用数字描述它时,你对它有了深入了解。但如果你不能用数字描述,那么你的头脑根本就没有跃升到科学思考的状态。”(英国物理学家 开尔文勋爵)
如何量化城市的层级结构?本文将通过解读这篇论文,来讲清楚科学家是如何用一个量值,来定义城市的层级化组织这个概念。通过这个例子,带你体会如何数据化思维的路径。

2. 城市的层级化组织的量化定义

研究者在定义城市的层级化组织时,用到来自 300万谷歌用户,2016年间通过手机记录下的在自己居住或旅游的,全球不同城市中通勤记录数据。例如从A地去了B地,便是一条记录。将通勤的起始位置汇集成热图,将城市划分成一个个的小方格,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某个方格间的通勤线路的密度,可以看到不同的城市间,出发地的人流密度有明显的差异。

图1:三个千万级人口大都市,巴黎,曼谷和洛杉矶的通勤热图,红色区域示意着在此区域作为通勤起点的人口密度较大

为了将规模和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放在一起比较,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normalization)操作。研究者将一个城市的总通勤数作为分母,来看城市中不同地点的通勤起始点占总通勤起始点的相对比例。
对应到下图,就是图中的不同深浅的蓝色对应的比例是 10^(-1)到10^(-7)。方格颜色越深,说明该区域越经常被作为通勤的起点或目的地,这个地区越“热”。

图2:对比现实的,和模拟出的纽约市通勤热点区之间的相对连接密度矩阵

为了说明数据背后的规律是真实存在的,且研究用到的尺子能衡量出数据中的规律的强弱,研究者将真实数据和随机生成的数据去对比。如上图所示,研究者对比了随机模拟的纽约通勤网和真实的情况,很明显,在真实情况下,城市会呈现层级化的组织结构。
既然城市的层级化组织确实存在,就需要一个区分城市层级化程度的指标。这个标准,要使得真实的城市和模拟的随机城市,通过该标准打出的分值有明显的区别,并且该标准要对不同大小城市都适用。

图3:城市层级化组织程度 Φ 与通勤热度的关系示意图
由于城市通勤具有层级化的特征,意味着城市的通勤热点之间的人员流动所占的比例,相对热点与非热点之间的比例要高一到两个数量级。将这个观察量化表述,对城市层级化程度的量化,可被定义为的距离对角线上的区域的相对密度之和,文中将其称为 Φ 值。即上图中被黄线圈起来的区域。

           


通勤热度共有 L 个级别。研究者首先构建了矩阵 TTij 对应着从热度为 i 的区域到热度为 j 的区域的旅行。根据城市内旅行的总量,对 T 进行了归一化处理。δij 是矩阵 T 的克罗内克 δ 函数。如果旅行发生在相同热度的区域之间,那么 δij 值为 1,如果旅行是平滑地从高热度到低热度,或者从低热度到高热度,即热度在不同级别上均匀分布,那么 δij 的值为 0。所以更高的 Φ 值,对应着更强的层次结构。


3. 城市层级化程度

会影响出行的选择

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中心,或者如果市中心的旁边,就是荒郊野岭,居住在这样的城市,多半你会觉得交通不方便,不管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跑很多的冤枉路。城市的规划,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人们交通方式的选择。

          

图4:通勤方式中自驾、公共交通、步行分别所占比例在不同的层级化组织间的变化

在自驾车,公共交通和步行三种交通方式中,如果城市的层级化程度相对较低,那么自驾就会成为主流的交通方式,而随着代表了城市层级化程度的 Φ 值的升高,选择公共交通和步行的人数会显著增多。
公共交通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城市中的层级化组织。例如选择多开一些连通不同热点班次,通过减少停靠站点,就可以让公共交通更加快速,让居民更多地选择乘坐公共交通或走路,而不是自驾。

4. 城市层级化程度越高,

对环境越友好

城市的空气污染,很大一部分来自通勤所带来的尾气,因此通勤方式的差异,间接影响了城市空气污染的程度。
在去除了城市 GDP 不同的带来的影响后,可以发现,城市的层级化程度越高,人均造成的空气污染越小。

图5:人均空气污染和城市层级化程度的关系
上图描述了不同城市的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及 PM10 颗粒数,与 Φ 的关系。可以看到随着城市层级化程度的升高,人均污染量有着显著的下降。
除了空气污染,城市的组织层级化程度还会影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图6: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城市层级化程度的关系
如图所示,城市层级化程度  Φ  越高,城市产生的每一美元 GDP 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低。注意这里纵轴的坐标是从 0 到 30 变化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差距数倍这说明 Φ 值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比空气污染要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