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辩证地对待知识的获取

 道德经不言之教 2020-05-08

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文:足不出户,知道天下的道理;不看门的外边,也可以知道天道的道理。外出越远,他的知识就越少。因此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解释:以民为本之德四:辩证地对待知识的获取。

大道无名,有无相生,生生不息。掌握客观规律,掌握大道,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掌握自然规律,掌握大道,能够全面、客观、辩证的分析、认识问题,不行、不见、不为,但通过辩证法都能够得出正确、全面的认识,因为顺应客观规律,不做事、少做事也能获得成就。

突出掌握客观规律,对获取知识的重要性。“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分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掌握客观规律,并根据规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很多的知识是无用的,很多的书籍是垃圾性质的、有害的。如果没有道德基础,认识不到“为而不争、利而不害、功而弗居”的天地玄德,知识和技术是有害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人很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坏人也很多。

2008年,我在老挝北部的川圹省,参观了联合国排雷组织的炸弹展示馆。我很是震惊于人类毁灭自己的“智慧”,炸弹的目的在于如何高效、大量地杀人。这样的知识,不学也罢。战争期间,人类忙于屠杀同类,高效地毁灭对方的人员、城市、设备,这样的作为没有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