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传3000年的《易经》,现身贵州老人手中,专家:这是什么字?

 wlr6688 2020-05-08

“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易经》。”

这是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在英译《易经》的序言上,所写的一句话。由此便能看出世人对中国智慧巅峰著作《易经》的推崇程度。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从未断绝。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老祖宗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经典文物。譬如《诗》、《书》、《礼》、《乐》等经史子集。然而,其中最为出众的,无疑便是“时历三古、人更三圣”的《易经》。

失传3000年的《易经》,现身贵州老人手中,专家:这是什么字?

上古时期伏羲始作八卦易经,中古时期周文王作六十四卦,下古时期孔子作易经十翼,此后《易经》传承千古,成为中华民族先贤思想智慧的集大成之体现。班固《汉书·艺文志》释六艺之术皆引用易文。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篇中写道:“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

因而,《易经》被推崇为“群经之首”。

不过,倘若对《易经》相关学说有所了解的话,大家应该知道,我们通常所说的《易经》便是《周易》。而从史料中我们可以得知,除了《周易》之外,老祖宗其实留下的还有《连山》、《归藏》两易,而这两易据说自魏晋以后便已经失传了。

那么,《连山易》和《归藏易》真的失传了吗?

据近些年的发掘考证,普遍认为《连山易》并未失传,而是在暗中流传了下来。

失传3000年的《易经》,现身贵州老人手中,专家:这是什么字?

一、水书《连山易》出世

《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合称三易,易学界普遍认为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而作于夏朝和商朝的《连山易》和《归藏易》俱已失传。一直到2004年,一次意外改变了易学界的这种认知。

2004年,贵州省荔波县在抢救民间水书时,征集到一本在水语中被称作时“连木桑”的手抄本。这本“连木桑”手抄本共有五册,是由一名来自于三都水族自治县的78岁水书先生谢海潮所提供。

当时负责抢救水书的一众专家问及这是什么书时,老人说这本书就是“失传已久”的《连山易》,是他在民国时期抄写的。从老人的言语间可以得知,这几册《连山易》在他的家族世代传承,每一代都会誊抄一次,并且把上一代誊抄的烧掉祭祖。

老人言语之间有理有据,尽管众位专家不敢相信,但也不敢轻视。

消息传开之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同时有很多学者专家对所谓的《连山易》保持谨慎怀疑的态度。后来,经过一众专家详细的查探史料中对《连山易》的记载,对老人捐赠的“连木桑”对比研究后发现,此本水书确实是夏朝所作的《连山易》无疑。

失传3000年的《易经》,现身贵州老人手中,专家:这是什么字?

至此,事情才变得清晰起来。原来,我们一直认为失传的《连山易》居然是贵州水族地区的一部家族秘传古册。如此,也难怪数千年来,《连山易》没有出现在世人的眼中。

那么,这本传承于谢海潮家族内部的《连山易》为什么叫做“连木桑”呢?水语又是什么文字呢?

实际上,所谓的水语是一种小范围内传播使用的语言文字(或者说是符号)。

二、水书上的水语

在专家学者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水书上面的“鬼画符”一般人难以辨认。因此,一些学者先从荔波县的一些老水书先生那里学习认字。随后,经过大量的调查考证,认为谢海潮老人所说的“连木桑”翻译成汉字,正是“连山易”三个字。

经过一系列的考证,专家认为水族的秘传《连山易》所用的水书文字符号在炎帝之前就已经形成,其文字跟河南偃师二里头夏墟出土的24个夏陶符号能找到22个相同的符号。由此可见,从文字符号成型的时间来看,谢海潮老人捐赠的《连山易》符合《连山易》作于夏朝的结论。

失传3000年的《易经》,现身贵州老人手中,专家:这是什么字?

另外,历史上也有不少对水书的记载。比如说,晚清西南大儒莫友芝就曾在《邵亭诗钞·红崖古刻歌》中写道:“稍从乘马究虞寽,水书竹历参摩研”意思就是要研究西周虞国时期的钱币文字,可以从水书上文字来进行参考研究。

由此可见,既然水书文字能作为西周时期的研究参考对象,那水语无疑是早于周朝以前的文字了。

而这些考证,也进一步证实“连木桑”就是《连山易》。由此可见,《连山易》确实流传了下来,并未如同人们所想的那样已经失传。

既是如此的话,那么同属三易当中的《归藏易》是否也被秘密流传了下来呢?还是说《归藏易》并没有被发现的实证,还是失传“状态”?

也许是我们的幸运,老祖宗留下的《归藏易》也被考古发现,被证实并未失传。

失传3000年的《易经》,现身贵州老人手中,专家:这是什么字?

三、《归藏易》

根据传言所知,三易之中的《归藏易》是黄帝所作,有四千三百言。在《汉书·艺文志》当中对《归藏易》没有收录,因此在《隋书·经籍志》中有“《归藏》汉初已亡”的说法。而明代杨慎则认为“《归藏》藏于太卜”。

可见,有人认为《归藏易》已经失传,有人则认为《归藏易》并未失传。

纵观史上众多文献记载,关于《归藏易》是否失传各有论述。久而久之,在人们研究考据之时,这已然成为一个难解的谜团。直到王家台秦墓的秦简《归藏》出土现世,则为历来众多未能论断的争议提供了直接证据。

1993年,考古学家在湖北江陵荆州镇邱北村的王家台15号秦墓发现了秦简《归藏》。《归藏》简有384枚,总共记载文字四千有余。总的来说,是大致符合《归藏易》有四千三百言这种说法的。

虽然《归藏易》的出土轰动了学术界,使人普遍相信它并未失传,但是《归藏易》作于何时,依旧有一些争论。有人认为出土的《归藏易》是战国晚期秦人的手抄本,也有人认为是战国中期所作,晚于《周易》。

失传3000年的《易经》,现身贵州老人手中,专家:这是什么字?

当然,这个要确切的考证其具体年代并不容易,不过从出土的《归藏》筮辞分类分析考证的话,其成书年代应该是早于《周易》的。

但不论怎么说,《归藏易》的出土现世,确实让人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明珠,并未如同人们所想的那样,只剩下《周易》存世。三易并存于世,对我们来说,便是天大的喜讯。

结语:

《易经》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被后人誉为“众经之首,大道之源”。它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在四书五经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其中所概括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哲学思想,影响了数千年之久。

爱因斯坦曾经这么评价《易经》:“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另外,像诺贝尔获奖者玻尔教授的论文《相生相克原理》就受到了《易经》的启发。再比如说,法国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首创的二进制,便也是受到《易经》阴阳卦理的启发。

失传3000年的《易经》,现身贵州老人手中,专家:这是什么字?

由此可见,《易经》并非如同历史上各朝各代的经典书籍一般,只是根据世时世情“相须常备”之学,反而是蕴含亘古不变之理的大道真言。

因此,若是深入研究《易经》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不仅可以体会到古人智慧的非凡之处,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和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而这,也恰恰是《易经》的伟大之处。

参考资料:《邵亭诗钞·红崖古刻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