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止血药:三七——伤科第一圣药

 chi_ping 2020-05-08

《中药入门》第18讲
 

大熊

大熊,理工男,从事医疗大数据工作。有幸十几年前结识并师从中医老苗学习中医,自己和家人都成为中医的受益者。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以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临床上有哪些出血症呢?中医里讲的衄血,是从鼻腔流鼻血;咳血,是咳嗽的时候把血咳出来,或是痰中带血,咳血病位在肺。吐血是来源于胃,现在说的是来源于上消化道,如食道,不过中医学中说的是来源于胃。尿血是小便里面有血,其中有尿道疼痛的,又叫血淋。大便里面有血叫便血,便血又要区分,如果大便的血是咖啡色,那么出的血来自上消化道,经过了消化液的作用,血的颜色已经变暗了,这种叫远血,离肛门比较远。如果大便中的血是鲜红的,那么出血部位就邻近肛门,一般多在直肠,就叫近血,离肛门比较近。妇女崩漏是在非月经期的阴道出血,来势较猛的叫崩,比较缓慢的就叫漏,总称崩漏。皮肤出血又叫肌衄,也叫紫癜或斑疹;另外还有外伤出血等,都可以用止血的药物。
 
止血药入血分,在人体中和血相关的脏腑有三个,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所以止血药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其是归心、肝二经者为多。药性有寒、温、散、敛的区别,药性和功效不同分为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四类。
 
凉血止血药: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分,能止血兼清血热,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储出血证。本类药以止血为主要功效,虽有凉血之功,但清热作用并不强,所以在治疗血热出血病证时,常需与清热凉血药同用。若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当配化瘀止血药,或配伍少量的活血化瘀药。
 
收敛止血药:药物大多味涩,或为炭类,或质黏,故能收敛止血。广泛用于各种出血病证而无瘀滞者。因为性收涩,有留瘀恋邪的弊端,临床上常多和化瘀止血药或活血化瘀药一起使用。对于出血有瘀或出血初期邪实的应该慎用。
 
化瘀止血药:既能止血,又能化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若随证配伍,也可用于其他各种出血证。此外,部分药物还能消肿、止痛,还可用治跌打损伤、心腹瘀阻疼痛、经闭等病证。
 
温经止血药:本类药物性属温热,善于温里散寒,能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具有温经止血之效。适用于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病证。因其性温热,故血热妄行之出血证不宜使用。
 
 “止血不留瘀”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而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则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
 
根据前人的用药经验,止血药多炒炭用。一般而言,炒炭后其味变苦、涩,可增强止血之效,但并非所有的止血药均宜炒炭用,有些止血药炒炭后,止血作用反而降低,故仍以生品或鲜用为佳。因此,止血药是否妙炭用,应视具体药物而定,不可一概而论,总以提高止血的疗效为原则。


三七


三七属药食同源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其根、茎、叶、花均可入药。生用有止血强心、散瘀生新、消肿定痛的极好功能,熟用能活血、补血、强壮补虚的疗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能治一切血病。《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 1765)也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为中药之最珍贵者。”有“南七北参”之称。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三七与被誉为“百草之王”的人参、西洋参是近亲,他们同属五加科植物。
 
据《云南土特概况》记载:“三七原名‘山漆’,现名‘三七’。为什么我们命名叫三七?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也就是猜测。比较通行的一种说法,就是这种植物它这个复叶一般是有三枝,我们这个看到的是有四枝。就是说多数是三枝,每一个枝上又有七片左右的小叶,所以称为三七。另外一种推测,就是说三七这种药物在栽种的过程当中,它对光照的要求,它三分喜阳,七分喜阴。为什么原名叫“山漆”,《本草纲目》记载因为它生长的环境在山坡上。为什么有那个漆?止血生肌的作用很好。“如漆粘物”。我们中国传统用的漆,就是从一种树上把它收集起来的一种液体,它的粘着能力是非常强的。
 
三七最早的道地产区是在广西,所以就叫广三七,在田州、田阳,为集散地,就是现在的百色地区,所以过去又叫做田三七。后来发现云南地区土质更好,所以栽种的面积不断的扩大,现在云南后来居上,成了当代的三七的新的道地产区。所以一般又称为云南三七或者滇三七。
 

三七的功效


三七的功效实际就两大功效,一个止血,一个活血化瘀。虽然功效简单,但应用起来却很强大,被称为“直如神龙变化 莫可端倪”,这话是谁说的呢?这话是张锡纯说的,张锡纯一辈子他都在实践探索,这三七的药用价值,他用了一辈子,到最后他总结的是:三七的那个药用变化,简直太神妙了,像神龙一样,莫可端倪,他说我都没总结出来,三七到底有多少种用法,这三七太神奇了。
 
1. 止血
 
我们开篇讲了出血症有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三七是治疗所有出血证的要药。《本草纲目新编》记载:“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气补血药中则更神。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尤以有瘀滞者为宜,单味内服外用均有良效。
 
很多文献里面就把三七称为金疮的要药。金疮其实就是兵器伤,就是刀伤。过去打仗的时候,主要就是用金属的这个器械互相来斗。为什么它是一个治疗金疮的要药呢?第一,它能够全面的针对金疮的病因或者病理变化。如果说金疮没有伤口,有瘀血,它能够化瘀止痛,有很强的化瘀止痛的作用;如果有伤口,三七是一个很好的生肌的药。如果有出血它又能明显的止血,而且止血不留瘀。所以能够全面适应。而且三七还可能能够增强外伤的患者对于出血和疼痛的耐受性。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古时候的人在当时如果触犯了刑律,要过堂之前,有的人就恐惧刑法之苦,担心在公堂上,挨大板的时候受不了,就会先吃一点三七。书中记载这样一来就不容易瘀血,恶血不容易攻心。也就是避免出血性的休克,疼痛性的休克。
 
2. 活血化瘀
 
三七的药用,既能制止体内外的出血(止血),又能促进血行,让血液流快(活血,化瘀血),同时消肿定痛。张锡纯(清末民初的医学家)还曾使用三七为自己消肿化瘀。
 
张锡纯平时睡觉都会将窗帘挡上,这天因为天比较热,没拉窗帘,窗户也开了个缝儿。张锡纯没在意,夜中只觉一股凉风吹到脸上。第二天早晨竟发现一边脸肿了。他认为自己受了风肿,应该疏风,用外散的方法将肿块消解出去。张锡纯是个中西医结合的人物,对西医也熟悉,他就用阿司匹林发汗,汗虽出来,但肿没消,反而更严重。他又给自己开了一个疏风、解毒、通络的小方,配药服下仍未见效。肿块彻夜疼痛,让人寝食难安,直到他想起三七这味药。用量不大,两钱三七粉,相当于今天的六克,饮水服下没一会儿,疼痛慢慢开始消失。张锡纯接着服用了二、三天,最后肿消病愈。
 
罗大伦也曾经用三七食疗方治疗母亲的骨刺。当时他母亲的膝盖疼痛,步履蹒跚,连起坐都成了问题,需要人拉一把。用3克的三七粉,放了5根鸡肘,煲汤,当天晚上喝的,第二天起床,困扰她多日的膝盖痛就好了,行动自如,情绪大好。
 
为何用三七粉炖鸡腿骨会有效呢?一般来说,骨刺本身并不会引起疼痛,而是病变关节周围的血管、神经损伤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等原因产生了疼痛的感觉。也就是说,因为有了增生,导致关节周围的结构发生改变,会磨损到周围的血管、韧带、神经等组织,导致出现局部损害,比如水肿、瘀血、炎症等,是这些局部损害,导致了疼痛的症状。
 
三七对于消除局部的组织损害有很大的好处,所以此时用三七粉来活血化瘀,能促进布局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通状态,一旦骨刺周围的环境改变了,水肿和瘀血消除了,则疼痛也会随着消失了。
 
三七能活血化瘀,还能防止出血。老年人多瘀血,老年斑就是体内有瘀血在脸上的一种标志,所以老年人就可以经常用一些三七粉,化一化瘀。老人用云南三七是最好的,甘甜的多一些,化瘀之中偏于养血。对于慢性瘀血,效果也好。
 
经常坐办公室的人,由于缺乏运动,血行不通,也会有瘀血,需要经常化一化,常吃三七粉也很适宜。体力劳动过多会造成劳伤,其间也有瘀血,也同样适宜用三七。
 
三七最好是打成粉,直接吃下去。
 

 
3. 补虚强壮,促进新血化生
 
三七还是一个补气血的药,它能改善造血功能,对营养不良性贫血有良好效果。很多产妇一般在产后都要用三七来蒸蛋或者蒸鸡,不仅仅是一个活血化瘀止痛,有利于产妇气血亏虚的恢复,用它来补气血。
 
民间用三七主根置于冷水浸泡半小时左右,将其敲碎成蚕豆大小,用纱布包好,与鸡肉或排骨一起放入锅中(每500克肉类用三七20克),盐少许,文火炖1-2小时即可食用,可以起到益气养血滋阳强壮作用。治疗崩漏、产后虚弱、自汗、盗汗,又治气血虚弱之劳损、头晕等。
 
三七具有祛瘀生新的功效,可以化瘀血、促进生新血。现代研究也证实三七具有补血作用。

跟老苗学病因病机

今晚,中医老苗在享泰极会员群解读本篇推文,讲解《中药入门》第18讲——《止血药:三七——伤科第一圣药》,该节语音课会上架到享泰极会员课商城,供享泰极会员随时反复听。


享泰极学堂由中医老苗创立,在过去的2019年,中医老苗每天坚持在享泰极公益学堂给广大中医爱好者上课,深受好评!

 

中医老苗

中医硕士,家传中医与学院派的结合,热衷于中医的传播和中医疑难病研究。

中医老苗《中药入门》课共33讲的课程。课程的纲要如下:



中药入门(已开课)

1 中药为什么能治病?

2 配伍——中药间的爱恨情仇

3 解表药:彪悍的麻黄与柔和的桂枝

4 解表药:生姜的传奇

5 解表药:柴胡——万能的感冒药

6 清热药:黄连的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功效必须分清楚

7 清热药:青蒿——因为治疗疟疾而出名

8 泻下药大黄只能在便秘时用吗?

9 祛风湿药:桑寄生——寄生在乔木树上的小灌木

10 化湿药:苍术的芳香化湿、苦温燥湿与健脾祛湿

11 利湿药: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积

12 温里药:附子——回阳的第一品药

13 温里药:肉桂——引火归元

14 行气药:陈皮橘核橘络橘叶橘红都是药

15 消食药:鸡内金——小时候妈妈常用来给我们消食健脾

16 消食药:山楂——既可以串冰糖葫芦还能用来消食

17 驱虫药:南瓜子——磕着瓜子驱绦虫

18 止血药:三七——伤科第一圣药

19 止血药:艾叶——主治下焦虚寒出血

20 活血化瘀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21 化痰药:必须要炮制的半夏和名贵的川贝

22 止咳平喘药:杏仁——甜杏仁当零食,苦杏仁才药用

23 安神药:酸枣仁——养心安神方剂中最常用的一味药

24 平抑肝阳药:珍珠和珍珠母都可入药

25 息风止痉药:牛黄就是牛的胆结石

26 开窍药:麝香——雄性麝香囊里的分泌物

27 补虚药:人参、黄芪和甘草都是补气药

28 补虚药:鹿茸——东北三宝之一,补阳药

29 补虚药:阿胶——就只是水煮驴皮吗?

30 补虚药:石斛和龟甲都是补阴药

31 收涩药:乌梅——望梅止渴的“梅”就是乌梅

32 攻毒杀虫止痒药:硫磺的是与非

33 拔毒化腐生肌药:升药——主要成分是毒性较大的氧化汞

我们习惯平常看许多养生类公众号的文章来获取知识,坚持了许多年之后,当你面对自己和家人身体问题的时候,你翻遍所有你曾经看过的文章,或者网上查到的各种解决方案,众说纷纭,你就傻了、慌了、对不上号了、没办法了。你就开始怀疑人生,觉得中医好难、好玄呀。

我们平常看到的中医文章,里面提到的只是一个个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需要有中医的基础理论(阴阳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中医诊法和断法、中药、方剂等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
因此,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系统学习各种专病的辨证治疗方法,才能把我们平常看到的中医文章里提到的知识点连成线,连成面,才会明白,为什么治疗肥胖需要从健脾祛湿入手,为什么调理颈椎病可以按摩锁骨下方的痛点……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能力将看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
因此,我们需要老师带领系统学习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