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负时光不负情 ——回顾我的退休生活 梁镇川

 段建国99 2020-05-08

01


     转眼间,退休赋闲已经是第十七个年头了。回顾这十多年来的桩桩件件,聊以自慰的是,过往自在而忙碌的日子,没有辜负了时光老人的眷顾;充满文情诗意的作品,也抚慰了老头儿的情怀。仔细梳理,似乎写的东西比在任期间还要多,且惊讶地发现,所做的一切,大都与“孝义文化”有关。也许有人会说,你创作的视野不太广阔,题材也不够广泛。是的,这话很是中肯,所说也符合实际。然而,有什么办法呢?生于斯,长于斯,谙于斯,爱于斯,情于斯,因而也就感于斯,写于斯,文于斯,歌于斯,吟于斯了。可以说,这既是我的“短板”,又是我的长项。“写自己熟悉的”,不正是我等常挂嘴边的鲁迅名言吗?何况,人老迟顿缺少顾及其他的精力了呢!

      这一切,皆缘于深深热爱着这块青山绿水的热土,涓涓感恩于这方河滋土育的宝地,因而也便热切地关注孝义大地的山川沃野、人文历史、地域风情、乡愁乡俗、名胜景观等等。久久徜徉其间,悠悠欣赏景物,款款品味人生。于是,痴迷了,激起爱恋不舍的情愫;採撷了,饱含艺海拾贝的猎奇;神思了,宕荡澄怀静虑的缕絮;遐想了,翱翔艺术架构的羽翅。进而,在乡俗中採撷美丽,于平凡处点化精彩,从沧桑中升华哲理,兼构思中激荡诗情。是生命中艺术元素的注入,是性情气质由内而外的流露,是文化素养的积淀,是渲泄诗化了的美感。收天地日月精华于胸襟,绘万般景物情态于构思,在文字里雕琢篇章,在情节中演绎戏文。字里行间有使命的担当,有故土的眷恋,有岁月的凝铸,有乡愁的情感。于是,积数十年的磨练,凝聚了十几部戏剧、十几本著作,以至数以百万计的文字。它是儿子对父母的娓娓倾诉,是赤子对家乡父老的感恩奉献。同时,它也记录了历史前进的脚步,描绘了岁月变换的沧桑,是奋发前行的坎坷足迹,是如火如荼的风云激荡。

02


     写戏、编剧,是我的主业。十多年来,花费三年时间,九易其稿完成大型现代戏《杏花酒翁》;与霍锁昌先生合作,完成了大型古装戏《锯树留邻》和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小戏《借猪》;整理了文学剧本集《亦凡斋戏稿》,由山西省出版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里,着重说一说大型歌舞戏曲《牡丹情》的创作。

     提起马牡丹,烈士牺牲已经30多年了,大概不会有谁会无端再提起她的。然而,我想,不管怎么说,马牡丹总是从大火中救出了两个儿童,而她自己和她亲生的儿子却葬身火海。如此舍子舍己救人的烈士义妇,在孝义,在山西,甚而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极为少见的。难怪时任国家政协主席邓颖超题词曰:“伟大中华的母亲马牡丹烈士名留千古”。正是基于这样的感人事迹,我在30多年前,曾编创电视剧《山溪之歌》,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全国20多个省级电视台热播,并荣获了山西省首届优秀影视作品回顾展奖。作为—个写戏的爱好者,—直在想,应该编创—部舞台剧本,不管能不能立于舞台,也不管有没有人看,我是非写不可的。因为这事如果我不去做,恐怕是无人问津的。于是,在烈士牺牲30周年之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创作了大型碗碗腔歌舞剧本《牡丹情》。还好,《孝义文艺》2014年春之卷卷首,隆重推出。在吕梁黄河艺术研究院反腐、抗战剧本征文中获了奖。其实,得奖与否并不重要,能不能立于舞台,自己也无能为力。不过,我自认为在创作《牡丹情》时,是动了真情,下了功夫的。好在《三晋戏剧》2016年第一期卷首予以发表,也算是此剧觅得一线生机。但愿这一弘扬人性美的文学剧本,在当今修复道德观念的新常态下,能起到它应有的教化作用。    

03


     主编《孝义风采》,是我退休以来,一以贯之、专心致志办的一件主要而又重要的事情。2004年创刊,至今已办了16年,出刊100多期。这一由中共孝义市委、孝义市政府批准,孝义市委宣传部主管的,“写孝义人,话孝义事,抒孝义情,倡孝义风”的综合性刊物,深受孝义父老乡亲和在外工作的孝义藉乡亲,以及在孝义工作过的外籍人士的欢迎。刊物一出,大家争先传阅,已经成为了孝义人离不开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2016年以前是和陈守钦先生共同操办。陈部长去世后,我又聘用了几位年轻人,共同办理。尽管每期审稿、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等诸多程序,劳心费神,颇费周折,但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大力支持,孝义父老乡亲热切期盼,我作为孝义的所谓“文化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近二年来,页码由64页扩大到80页,骑马钉改进为胶钉,力争质量一期比一期提升。孝义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理所当然地应该努力为大家办好这件好事、这一善举。

04


     2014年,孝义市金龙山风景名胜区建设接近尾声,景区管委会面向全国征集了500多副对联。时任孝义市文联副主席李怡萍,特邀我牵头,会同陈守钦、武永虎、薛振华和她,组成评委会,对这500多副对联,进行评选、鉴赏。评委会经过初选、复选、总评,评选出一等奖1副、二等奖2副、三等奖3副;优秀奖10副、纪念奖20副;并遴选其中主题突出、意境优美、尤其是雅俗共赏、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的对联24副,邀请名家书写、镌刻,悬挂于景区的各个殿宇堂阁。之后,由我主编,汇集了500多副对联,并对24副优秀作品,一一进行了艺术鉴赏、评点,请侯长青先生撰写了前言,请薛振华先生题写了书名,编辑成《山西 · 孝义市金龙山风景区对联匾额集锦》,由山西省出版传媒集团 · 山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一荟萃全国撰联名家的优秀作品,颇具文学性、观赏性的对联集锦,是金龙山风景区乃至孝义大地的文化积累,是景区一道具有文化品位的靓丽风景线,也是广大㳺客咏联览胜的文化导㳺,一一观赏品味,定当意趣横生,受益匪浅。我等尽绵薄之力,为孝义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05


     2015年,孝义市文化局组织编写“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 · 孝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时任文化局长马明高先生邀我撰写“孝义传统美食”。这可给我出了一道难题。我原本不是什么美食家,也不怎么会做饭,且—日三餐并不是多么的讲究,只不过从小生在孝义,长在孝义,对孝义传统美食,有着难以忘怀的食性,有着久尝不厌的口瘾,有着眷恋不已的情怀。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感,我欣然接受了撰写书稿的任务。文章都是“逼”出来的。一年多的时日,通过现场采访、乡间收集、挖掘整理,撰写了60道孝义传统名吃、美食,计有十几万字的书稿。

     通过半年多来的采访、撰稿,深感孝义传统美食花样繁多,特色明显,色香味俱佳,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其中也渗透着孝义本乡本土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民情乡俗、传说故事、绝招技艺。在文本写作过程中,我以随笔、散文式的体裁,力求在每—种美食中,穿插故事,讲些传说,写出情趣,写出味道,努力让它人文历史—些,民情风俗—些,让美食美起来,人们看了想吃起来。既是孝义传统美食,就应该有本土民俗风味儿,于是,便为每—道美食冠以几句顺口流、儿歌、俗语、民谣等,以增强趣味性、风俗性、可读性。此书于2016年由山西省出版传媒集团  ·  三晋出版社正式出版。

06


     感谢孝义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正树先生,主持编写出版“孝义文化丛书”。从2013年始,每年出版一辑5册,至今已出版7辑35册。其中收编了我撰写的3册:孝义《戏曲评话》《诗咏孝义》《孝义传统美食》。

    《戏曲评话》是2013年12月出版的。在之前釆访、构思、撰写、修改的一年多时间里,采访了40多位戏剧工作者,参阅了20多部有关著作资料,以五十回的篇章、二十万言的篇幅,评说孝义戏曲,且就古往今来,重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活跃在孝义大地的晋剧和孝义碗碗腔搬上真人舞台后的人文历史、优秀剧目、优伶技艺、珍闻逸事等,一一进行了叙评。文本采用章回评话形式,以时间为顺序,以编排上演的有影响的重点剧目为线索,随剧说事,以事评人,其中穿插了200首诗词曲赋,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诗咏孝义》是2016年12月出版的。我在此书的“后记”中写道,

退休后十余年来,主编《孝义风

釆》,参与孝义市委、市政府,市宣传部、文联、文化局,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三晋文化研究会、孔子研究会等组织举办的文化活动,使我有机会对孝义的人文历史、山川风貌、名胜景观、民情风俗,尤其是当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成就,进行釆风、收集、整理、研究,为我提供了无尽的创作源泉。我是孝义人民的儿子,且忝列“文化人”、“吕梁人民艺术家”之荣,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弘扬、传播孝义文化。十多年来,或触景生情,或偶有所感,或因人而颂,或因事而歌,或受文朋诗友之邀命题创作,或羡名慕景而至采风吟咏,每有感悟,便随心所想,信口吟题,形诸笔端。这样日积月累,创作了不少诗词曲赋。《诗咏孝义》荟集了400首诗、词、曲、赋、新诗、歌词等,分大美孝义、乡镇风釆、人物春秋、名胜景观、传统美食、岁月如歌、梆腔戏韵、非遗拾贝、感恩情深、雅韵清吟、对联集锦等11个方面编排,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可诵可歌,洋洋大观的诗歌读本。

07


     正当“咬了一口的苹果”和“不能熬粥的小米”风靡一时之际,朋友为我从网上抢购了一款mi2手机,又为我开通了微信,并教我怎样收看、转发、编发微信。于是,

    “微友”,便接二连三,蜂涌而来;于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的微信便目不暇及,难以辍读;于是,转眼间便把古稀老人糊里糊涂推进了“微信”潮中。起初,我也是收看、转发、点赞;渐渐的,觉得光这样收来转去,全然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很不够味儿;渐渐的,萌生了自己编创微信的欲望,隔三差五的创作、编发一条,微友们点赞、评论、转发的甚多,心里有了一种创作感、幸福感;渐渐的,越发而不可收抬,似乎每天不编发一条就惶惶然不可终日;渐渐的,林林总总,日积月累,相册里竟攒了大几百条之多。这样,随感随记,随编随发,日久天长,也便集腋成裘、聚沙成堆了。后来,又申请开通了“木易真金”微信公众号和美篇。于2015年,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编辑出版了自创微信集锦《胜溪掬英》。

    在卷首扉页上这样写道,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爱好,所以往往会觉得很快乐。在自序中,又这样写道:“余赋闲无营,居于孝邑。有幸趋鹜时潮,玩赏微信。日每编撰不辍:或偶然有感,吟诵诗词数首;或慨然于怀,撰文五七百言;或忆起往事,精撰诗文;或念及旧作,修改篇什,辄以微信发出,点赞、评论、转发者甚多。如是日见其功,久积其成。犹如于胜溪湖畔,采掬花英。因曰《胜溪掬英》。”

08


     刚退休后,终日无所事事,有些朋友不免邀请,为他们的企业做些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先是受山西孝义万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文玉邀请,到他的公司当顾问。工作二年时间,为公司编辑出版了《企业文化集锦》,从企业理念篇、神农庄园篇、万方大厦篇、美食文化篇、面塑艺术篇、文化娱乐篇、万方荣誉篇、万方大事篇、万方人士篇等九个篇章,综合荟萃了万方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后来,又受聘于我的故乡东关村委,历时一年多时日,釆访、收集、整理、撰写,分总述、政治、经济、文化、人物、大事记、艺文、附录等章节,编辑出版了《东关村史》。

09


     早在1993年,在上班工作之余,主编了一册《梁氏家谱》。当时因历史资料鲜少,修撰经验不足,资料收集欠缺,印刷条件有限,编印成册后显得内容比较简单,装帧也较简陋,且有一些差错之处。2008年清明节,梁氏家族部分成员聚会于赵家庄祖坟祭祖,共同商定续修《梁氏家谱》,组成编修委员会,并责成由我主编。经过近二年的收集资料,编撰修改,几经编委传阅审核后,设计、排版、印刷,于2010年出版了《晋孝东关梁氏族谱》。族谱的修成间世,将梁氏家族历代尚可追溯查考的列宗列祖,将家族成员的家境、经历、业绩,相互间的伦序关系、亲情亲谊,值得记载的轶闻逸事,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一一如实记录,归宗成谱,存照留影,编印成册,对于弘扬梁氏家族行善积德的家族遗风、孝义忠信的道德品质、勤劳开拓的创业精神、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凝聚家族人心,勾通彼此信息,促进相互交流,从而相济相帮,互援互助,兴家立业,大有益处。

     编完族谱后,余兴未尽,接着编修我的家谱画册,以兹作为《晋孝东关梁氏族谱》中梁镇川家系之横向的扩张与补充。画册取名为《进德修业振家声——晋孝东关梁氏家族七世孙梁镇川家谱画册》。画册主要展示梁镇川一家的风貌。举凡梁镇川及其妻李俊梅,以及儿女、孙辈的成长过程,各个时期的存照、资料等,收集较为详尽,内容颇为丰富。重大家事活动的照片,配以简略文字介绍,皆予以收录。可谓图文并茂,风采尽展。画册将梁镇川的成长历程、艺术活动、文朋挚友、戏剧作品以及其他著作,还有寄情山水之诗词照片,予以集中展示。将这些照片、资料、诗文集集成册,编修出版,意在真实记录举家大小的成长过程,介绍与梁镇川有关的亲戚朋友关系,以供家人亲朋观赏收藏,并以兹传诸后世。如此,一册在手,亲情关系尽览,生平业绩尽了,音容笑貌尽赏,洋洋大观,美不胜收,可谓乐在其中,意趣无穷矣!

《进德修出振家声》于2012年彩印出版,做为从艺四十年暨七秩寿诞的献礼,奉献于家人亲友。

10


     孝义市私立五爱学校,是“世纪老人”侯右诚先生创办的民办学校。缘于侯老在世时,多次采访报道了老人家的感人事迹;也缘于家父在世时追随侯先生,当任学校的财务总管;我退休后,受侯老的继承者、五爱学校董事长侯兆星的邀请,成为了学校董事会的董事。十多年来,为“侯右诚先生故居纪念馆”撰写展览脚本,策划并参与了

“五爱学校文化长廊”的设计与文字撰写。主编了学校的《校本课材》三册,创作了五爱学校《校歌》。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1


     孝义,是一个民间文化组织众多、文化活动频繁的诗礼之乡。退休后,受聘于20多个协会,担当顾问 、讲师、文学艺术学术指导等职,多次开办讲座。先后为孔子研究会做了《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审美·情趣·心态》讲座;为三晋文化研究会做了《文化漫谈》讲座;为读书协会做了《言近旨远寄深情》讲座;为孝义中学校友大讲坛做了《珍惜高中阶段的学习》讲座;为真人图书馆做了《终生认认真真办好一件事》讲座;还组织举办了《孝义风采写作讲座》等。

     退休以来,为30多位朋友的著作撰写了序文,为10余个新修建的楼堂庙宇学校,撰写了碑文。为婚嫁的编喜联吉对,为做寿的编寿联贺词,为丧葬的编挽联、写祭文,难以数计。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天天笔耕不辍,日日书写不停。岁月在文辞中流逝,心境在诗意里怡情。其他琐碎事情,就不一一叙写了。最后以一首五绝,聊抒情怀:

平生无所好,

唯恋绣华章。

但得余生乐,

催开万卉芳。

             2020年(岁次庚子)春月

                   于孝邑亦凡书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