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范雍祈求上天 2020-05-08

最近,有一部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这就是[再见,妈妈]

很多人评价它是越南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和越南版[喜宴]的综合体。

既有生动含蓄的同性情感在绿意悠然的越南乡间温柔生长,也有闹哄哄、乱杂杂的出柜难题。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再见,妈妈]豆瓣评分8.0

2015年,越南司法部才正式废除了存在多年的同性伴侣不可结婚禁令,然而这个废除,却并不代表法律上的许可。

越南的LGBTQ群体依然在受到歧视和打压。但即使如此,越南也已经是亚洲国家里同性观念发展最快的几个国家之一了。

[再见,妈妈]的诞生和公映,似乎就是这种印证。

它在残酷的现实中,温柔地托起了这个简单却不平凡的故事,一个出柜的故事,在越南式的大家族前。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是典型东方式同影的那种含蓄和留白。

全片带着一种并非伤感的忧郁,而是悠悠弥漫着的真挚的悲伤,最后结局又夹有一点乐观情怀。

[再见,妈妈]的故事起始于机场,也结束于机场。

两个男孩子都是常年生活在美国的越南裔,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文化、两代人新旧观念的碰撞——

他们是回来出柜的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机场这一幕中男友伊恩是失焦的,就如他在这里的身份

「出柜」一词来自于英文俚语中的「橱柜里的骷髅」(Skeleton in the closet)一词,听起来就不是什么好词汇。

英文中the Closet常被引申为不可告人的意思,于是同性恋者因为长期所遭受的排斥、厌恶、仇恨、偏见和歧视等现象,就被比喻为橱柜里的骷髅。

那些隐藏身份的人是躲在衣橱里的人,勇敢向家人、朋友宣告性向,便是出柜了。

[爱你,西蒙]里,对同志出柜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想象:凭什么只有同性恋需要出柜,异性恋就是固定的预设选项啊,也忒不公平。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于是,西蒙还一本正经地想象了直人们向家人出柜的场景。

孩子们忸怩着,似有些低落,说出「不好意思,我有件事要告诉你们,我其实是直的。」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虽然场景看起来有些滑稽和奇怪,但这正是性少数群体出柜场景的投射嘛。

可能什么时候,他们也像直人一样,再无需为出柜难题惴惴不安,也才是真正社会平权和天下大同的时候吧!

当然,这是后话。就目前来说,即使在相对宽松的西方,出柜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小事一件。

更何况是在有着浓厚家庭与宗族观念的东方环境呢。

1993年,李安拍[喜宴],实质就是个无法出柜的故事。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定居生活在美国、有个完美男友的伟同,要应付远在台北的父母的一次次逼婚,终于有一次,二老坐不住了,杀来了美国。

面对着这样一对时时刻刻等着抱孙子的父母,不能诚实,无从出柜,只得各种欺瞒,才有了这一出闹剧般的假结婚和糊涂喜宴。

20多年过去,[再见,妈妈]的故事至少是进步了的。他们没打算瞒,两人一起回家就是出柜来的。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这是开场。但从机场开口的「这是我的朋友」开始,出柜大计就注定没那么简单易执行。

因为,就像他们时刻提醒自己的「这不是在美国」。回到越南,他们也回到了一个被动失语的状态。

阿棕带着男友伊恩回越南,有一个很东方式的缘由:父亲的坟墓要迁了,作为长子的他必须在场。

而和很多中国家庭都很像,电影里的阿棕之家,也是个典型的「小家族」。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电影里的吃饭、扫墓等很多场景都是家族式的

因为父亲的去世,这个多辈分、多兄弟姐妹的小家族紧紧围绕在奶奶这个大家长身边,家族生意由长子之妻,也就是阿棕的母亲打理。

而这次回家,以母亲为主的家人都希望他能定下来,娶妻生子,承担起长子之责。

阿棕和伊恩的真实关系,两人其实已经给了家人很多暗示。

阿棕给母亲带的礼物,在自己的行李箱遍寻不到,反而需要在伊恩那里找;饭桌上,看到那一碗酸鱼汤,伊恩开口:我们好久没做这道菜了是吧。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可这些亲密的暗示,都被家人刻意忽略和过滤了。

只要没说出口,他们就可以接着自欺欺人,张罗着给儿子介绍姑娘、在家族聚会上当场催婚,一片笑谈和谐,处处无事发生。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而两人亲密关系所能存在的空间,也被越挤越小。

同住一间屋子,却得一床一铺地分开,夜间偷偷相拥而眠,清晨闹铃响,一个就得在家人醒来前,一骨碌滚回床上。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在这个家里,唯一一个自由之地,只剩下了卫生间。

抵上房门,在狭窄暗仄的小小卫生间里,接一个湿漉漉的吻,就已经是最大的抚慰。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更露骨的情欲戏,皆是通过言语暗示来完成的。比如两人关于床板硬与不硬的那段对话:

— 你想上面还是下面啊?

— 什么?

— 我说你想睡床上还是睡地板?

— 这床很硬,你应该不习惯。但如果你想要,我可以下面哦。

大概只有[少年的你]里陈念和小北那段,[—硬不硬?—你说什么?—我是问,沙发硬不硬?]可以比拟了。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人像是戴着面具才能活下去的动物一般。

在清醒的家族人面前是无从诚实以待的,只有咧开嘴笑,无论什么话题,脸上摆出花一般的笑。

讽刺的是,倒也恰是电影很可爱的地方,是患有阿兹海默症奶奶的设置

奶奶因为痴呆,状态时好时不好,但倒是一如既往地永远不认得自己真正孙子阿棕,她把伊恩当自己孙子,每天缠着伊恩聊天、一起睡觉。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奶奶也成为这个家中最早知晓真相的人

当她第一次搂着伊恩睡觉,阿棕过来亲吻伊恩的额头,就被顽童般的奶奶偷看了个遍。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后来终于忍不住问出口了「那天晚上亲你脑门的娃是谁啊」,伊恩也就顺势大方出了柜。

可爱的奶奶听闻两人是恋人后,第一反应是呆呆地说「男人怎么生小孩啊...」。可是,也是痴呆的奶奶,很快接纳了他们:

「你向你的家人介绍你的爱人,怎么会有错?」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甚至,也是在奶奶的助攻下,最终在家族面前才出了柜。

在公开的家族聚会上,被话筒和舞台逼到绝境的阿棕,面对层层不穷的逼婚问题,奶奶一把抢走了话筒,「这个男人,是要跟我孙子结婚的。」

这才打破了故作粉饰的和谐家庭聚会。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底下人们面面相觑,两个人很快把奶奶架走,「哎呀她是疯子,别跟她一般计较。」

在这个逼仄的环境,只有“疯子”,才有说出真相的权利

无奈至极,一声叹息。

日本学者三部伦子在他的著作《出柜后的亲子关系:同性恋与家庭的社会学》开篇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我的名字叫康嗣,子嗣的嗣,是爷爷取的。从小他就常对我说,努力学习,长大成人后娶一个好妻子,好好把小仓家的家业继承下去。

我既不能顺从爷爷和父亲的心愿,又无法欺骗自己,我已沦为“透明的存在”。」

太熟悉了。熟悉至渗入骨血的东亚文化语境下,婚姻和家庭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它是一个涉及亲情、家族、邻里、社会关系网的事。

[喜宴]里,来自台湾的父母听闻儿子要简单宣誓结个婚,立马就恼了。

「我们光在台湾就收了3万多美金彩礼,你这个样子我们回去怎么跟人家交代嘛!」

儿子喊,「我结婚又不是为了跟人家交代!」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但是,作为同志的儿子最终还是在各方压力下,和异性完成了盛大的结婚,给了大家一个交代。

不能摆脱责任,更不能斩断亲情,这才是费孝通所说的在「礼俗社会」中,出柜所面临的真正压力。

出柜,不再只关乎一个人的身份认同,它在传宗接代和东方式的家庭伦理上都成为一种绝对的反叛。

实话说,[喜宴]是个好电影,但[喜宴]的故事也真的恶俗

同志为了隐藏性向,找异性结婚,在兵荒马乱的闹洞房习俗和酒精作用下还搞出了孩子。

明明听得懂英语的父亲,一直知晓真相,却为了抱孙子的大业,亲自参与这一场闹剧。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人人都是生育的机器,为了传宗接代,甘愿成为工具式的存在。

这都不是戴面具的人了,这是赤裸裸的动物性。

但在生于斯、死于斯的东方社会,一代又一代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出柜,就成了一件如此反叛的事,自愿且自豪地选择成为主流社会的一个“异常者”。

但它又是如此郑重而神圣,因为出柜关乎一个人是否诚实而正直的剖析自己,追求内心本意真正想过的生活。

[再见,妈妈]里,男性长辈是缺席的,族长式人物是奶奶和妈妈,带着女性的温柔和强韧,最后张开怀抱,接纳了他们。

这部小众越南电影,在豆瓣口碑榜居高不下

一个很理想化的、美丽而温情的结局。

但真挚永远比技巧重要,无论是电影还是电影中的出柜故事,因为足够真挚,所有的不完满都可以被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