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民同志因患淋巴癌于今年3月31日16时40分去世,时年66岁。那时我不在国内,无法送他最后一程,是我终生遗憾。我已年老,生离死别经历已多。润民故去,我仍伤怀至极。但我深知,润民是条汉子,他不喜欢悲悲戚戚的情绪。怀念他,长歌不必当哭。 3月19日我出国旅游前,去医院看他,他主动和我谈到生死问题。他说:真到那一天,我也要痛快地有尊严地走,不就是死吗?谁不死?比起我的父亲,我已经够可以了。再说,患病之后妻贤子孝,大家都尽了力,我无遗憾。我当时看他精神很好,根本没有发生这类事情半点迹象,还批评他,要他为了一切爱他的和他爱的人,坚强再坚强!好好配合医生治疗!没想到这次谈话,竟成永诀。 【1997年底重回建安公司任经理兼党委书记的李润民同志】 我和李润民相识于1988年5月初,因为当时的建安公司要配备一名管工程的副经理,建安当时的经理皮树连提名,党委书记王作盘附议,请求公司党政提拔时任机动处检修科副科长的李润民担任。那时我是人事处干部管理科长,我在组织部(人事处)和我的分管部长韩仲高学了一招,就是提拔干部最好亲自去考核一下对方,心里更有数。我就“亲自”了一把,到了机动处。 为不兴师动众,我未找处领导,直接去了检修科,一进门,看到的正是粗眉毛,大眼睛,高鼻梁,黑皮肤的李润民。我没说是来了解干部,而是说人事部门想了解一下一、二季度检修工程进展情况。李润民说,呵,这人事部门的工作方法变了,你们过去好像没有专门了解过这种情况。要不要和我们处长或者科长谈谈,我只是副科长。我说既然见到了你,那我们就先谈谈吧。他说那好,就和我谈起了一到四月份的检修任务完成情况。最后说,这是我个人看法,可能不全面,你最好还是和我们科长谈谈更好些。他的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对业务工作的熟悉给我留下很好印象。当面对话,对一个人的思维言表马上就会有个基本了解。我看似不经意的拿过他的笔记本,说可以看看吗?他说这是工作日记没有隐私,想看随便。我翻了翻感觉字写得流利洒脱,很不错。我心里有了底,起身告辞。他礼貌得把我送到楼梯口道别。回到人事处,我和科里的同志说,去两人找机动处几位处长,几位支部成员,主要了解一下李润民的人品,是否会团结人,政治上是否成熟就行了,能力应没有问题。考核回来科里碰情况时,一致认为李润民学生和下兵团时代就当过干部,能力很强,人品好。有培养前途。就按着我们碰的意见写了考核材料,只是感到如马上用是提拔副科时间不长,再就是他还不是党员,是入党积极分子。是直接提拔建安副经理还是先提拔任助理,请处领导报请公司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定夺。很快公司决定他先任建安公司经理助理。 【1990年,时任建安公司副经理的李润民在为施工队伍作业点标图】 润民同志不负组织期望,在建安经理助理位置上表现出色,在当时的两炉会战中荣立一等功。只10个月,就在1989年3月正式提拔为该公司副经理。成为经理的得力助手,那时他才38岁,精力旺盛,经常钉在现场解决问题,打了不少漂亮仗。并于1990年12月入党。1991年在2号高炉大修中,他作为建安公司工程指挥,与包钢大修工程指挥部配合得当,指挥有方,表现了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荣立一等功。 【包钢炼铁厂3号高炉】 【3号高炉正在出铁】 同时,也进一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历炼,能力也有上佳表现,引起了包钢领导及组织人事部门的重视。1991年11月自治区党委调整了包钢领导班子。由毕群同志任包钢经理,曾国安同志任党委书记。毕群同志提出“两高一认真”的治厂方针,急于改变包钢整个厂区面貌,改变设备落后状况。他与曾国安同志决定起用更多的年轻干部担当重任,在这样情况下,1992年,1951年出生的王子章提拔为公安处长,同年出生的李润民于3月分被提拔担任基建处处长。 【1993年包钢基建处与二冶工程处刚合并时的李润民同志(左二)在会议上,居中的是包钢经理助理池育民,右四是当时的基建处副处长王纪生】 可以说,在润民参加工作后,他在包钢基建处长岗位上的近六年中,对他考验是最大的。首先是工作任务重,其次是干部多,人事关系复杂。且除一名新提的副处长比他年轻外,副手都比他年龄大,对于这个所谓工农兵大学生出身的“二娃子”,内心不服气,冷眼看着他的人也不是没有的。在这样情况下,润民同志一身正气,敢于担当,大胆领导,敢作敢为。很快打开了局面。紧接着,二冶进入包钢,二冶的工程处并入包钢基建处,这一下领导干部更多,因为除了处领导外,还有不少处级的工程指挥。摆布人员,合理分工又成了摆在润民面前的难题。好在润民已经有了近一年的与副职相处的经验。他白天处理业务工作,晚上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有重点的找同志们谈心,干部生病,他一定挤时间到医院探望。他真诚率直的人格魅力就这样春风化雨,打开了一些同志的心结,二十余名处级干部摆布的很顺,表现出了高超的驾驭班子的能力。 【1994年李润民同志(左四)随包钢党委副书记宝振儒(左一),副经理许万成(左五),副经理王金明(左三)慰问转炉建设参战职工】 与二冶合并的第二年,即1994年是包钢大打设备改造攻坚战的一年,公司要求在一年内完成四座50吨转炉的改造任务。在现场一边生产,一边施工改造的状况下,组织好施工改造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润民派出处级、科级管理干部及工程管理人员各两名盯在转炉,他也不分昼夜时不时到现场了解情况,协调施工单位与业主之间关系,解决难题。使其中三座距平炉相对较远的转炉分别于5月1日,6月29日,7月19日顺利投产。最后1号转炉也于当年9月20日胜利建成,为实现94年产钢300万吨做出了贡献。 【这三张拼图是原包钢日报记者白立新,2005年拍摄的炼钢厂80吨转炉生产场景】 不仅如此,94年实现交工工程52项,重点项目交工率、一般项目交工率全部超额完成考核指标。这一年,基建处在劳动竞赛中荣立集体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他是一个成熟的复合型干部,在他任基建处支部书记的几年里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抓得很紧,这为他团结一班人,特别是20余名处级干部起到了很好的保证作用。在他担任基建处长的近六年中,包钢在曾国安同志为主要领导的党政班子主导下,上了四号高炉,五号焦炉,高速线材这三大工程,可以说这些工程处处留下了润民的足迹。润民是有功劳的。1995年晋升为冶金炉高级工程师。(未完待续) 【1995年11月14日4号高炉建成投产,作为基建工程处处长的李润民同志(右二)出了大力,左二呼群,时任计划处处长。右一李玉梅,时任包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左一何卫东时任宣传部宣传科长。李何在工地办小报,搞现场宣传鼓动。他们在庆祝大会召开前在会场合影。】 2019-12-19 17:46:55(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