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夜游广寒宫,写就传世的《霓裳羽衣曲》,凭的就是这张道符 成仙的道人是真是假,可能有人不信,但这些事又怎么解释呢? 当初,唐明皇夜游广寒宫,尽兴归来后,谱出了千古名曲《霓裳羽衣曲》,史实与名曲,都流传至今,很真实,那这段史话就不应该被看成野史或者笑谈,更准确的是,引导唐明皇步入广寒宫之人——叶法善,历史上确有其人! 叶法善(616年-720年),字道元,今浙江省丽水市人。享年一百零七岁,无疾而终,羽化成仙,他的墓地,就在现在的丽水市境内,并且,叶法善还有双铜印留在了世间,俗称“天师印”,被奉为驱魔之宝,只可惜其中一印,后来在丽水遂昌文化馆遗失,甚是遗憾。 关于仙人叶法善的其人其事,很多详实的资料可供查证,在此不多言谈,如此史实,确实难容反驳。在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纪大人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说“叶法善引唐明皇如月宫,即用此符”。那这个符到底是什么呢? 符,原本是古代朝廷,调动人马或者发布命令的信物,它是权力的象征。在汉代时就被巫师、方士和道士借用到鬼神世界,从而创造了道符。道家之人模拟现实社会信符的绝对权威,施之于鬼神,即可招引鬼神,镇压精怪,佩带着道符的法师则具有不可抗拒的法力。 如此说来,当初叶法善引唐明皇游览月宫,并不是真的到了广寒宫,仅仅是法术使然,可唐明皇归来后,就谱就了名曲《霓裳羽衣曲》,并流传至今,现在看来,那也只是唐明皇本来就精通音律,在畅游月宫之时,心思迷乱,加以天赋在身,有所感触,有感而发,这也并不奇怪。 所以说,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很多事情我们不明白或者觉得不可思议,那仅仅是我们认知范围有限而已,但不能就因此就加以否定,一棍子打死一切未知之事的想法与做法,都是不正确的,都只能说明你孤陋寡闻,被限制太多,说白了,就是你还不懂而已。 借用道符,施展法术,并不仅仅是在影视剧中常见,在流传至今的古籍之中,也并不鲜见,今天就给你讲一个小故事,见识一下这道符的法力。 清朝乾隆年间,山东德州人田山,在家里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因为他是朝廷的户部尚书,也就是现在的财政部长,经济大权在握,在古代,这是最重要的官职之一,朝廷设立六部,户部第一,关系民生。既然如此,户部尚书举办盛会,那谁还能不来呢,就算是收不到请柬的人,黄牛倒票,挤破头皮,那也得来。 来人一多,三教九流,那自然就是啥人都有,林子大了鸟也多,就热闹了。 在大厅之中的偏僻之处,有一桌人正在吃吃喝喝侃大山,唾沫星子飞舞,正在兴头上。其中一个年轻人言谈颇多,颐指气使,很是没有教养,根本就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坐在他身旁的另一位中年人,也是轻薄之徒,嘴皮子更不轻易饶是人,就训示那年轻人说: “你这个人,小小的年纪,说起话来啰里啰嗦的没完没了,呱唧呱唧的,就像青蛙!” 说话多的那年轻人一听,立时,气就不打一处来,站起来,伸手就要来打这多管闲事的中年人,就在此时,端坐在桌子上位的一位老秀才,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呵斥两人道: “如此文雅之地,岂容你们这两个粗俗之人在此吵闹,成何体统!” 刚要吵架的两个人一听,什么?说我们是粗俗之人?!两个人不服气,立即就合二为一,化干戈为玉帛,结成了同盟,怒目而视那老秀才。 一桌之上,也就是十来个人,就有这三个如此吵闹之人,别人谁还能忍受得了,就都站起身来,到了别处,让他们三个狗咬狗,随便玩吧。 而就在此时,邻桌上坐着的一位老道长,看到了他们的吵闹,眉头一锁,计上心来。 道长轻声叫来了自己的随同,一个小道士,拿来了纸笔。道长就在纸上龙飞凤舞,画了三道符,让随同之人一并烧掉的同时,老道长口中念念有词。奇怪的是,咒语刚刚念完,大家就看到邻桌上那三位吵架的人,竟然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鱼贯而出,走出了大厅,来到了院子里。 三个人到了院子以后,各自忙着自己的,谁也不搭理谁。 话多的年轻人坐在院子一角,自言自语。大伙仔细一听,原来他是在跟自己的老婆谈论家事,一会儿左顾右盼,似在劝解;一会儿和颜悦色,又为自己辩解;一会儿做出承诺,很是认真;一会儿跪下一条腿,一会儿两条腿全都跪了下去,还叩头不止。 再看那位中年男人,他坐在西南角花园栏杆上,挤眉弄眼,似在调情,卿卿我我,细声软语。一会儿嬉笑,一会儿推辞,一会儿低声吟唱,咿呀不已,自己还手打着拍子,极尽放荡。 再看那老秀才,则端坐在石凳上,正在讲解《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也”,一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然后又指点东西,左顾右盼,好像在跟四五个学生做着详细地讲解。 大家看看这边这个,又看看那边那个,真是又惊又喜,都笑成了一团,似在看一场滑稽好戏。 整个大厅的人都围拢过来,包括主人户部尚书田山,也走过来,看得津津有味,时而随着众人大笑不止。 那三个人极尽丑态,面对众人的目光与嬉笑,却浑然不知,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尽情的表演着。 大家也顾不上吃喝了,这场好戏,一直看到日落西山,仍意犹未尽。 此时,走南闯北,经验老到的田尚书走到了道士身边,作揖见礼,笑着轻声说道: “老神仙,天色已晚,咱们就到此为止吧。” 老道士也报以微笑,又命随同取来纸笔,在纸上又画了三道符,一边烧掉,一边还是念念有词,刚刚完毕,就见院子里的那三个人同时都站了起来,如梦方醒,伸了伸懒腰,走到了众人面前,对刚才之事,竟浑然不知,只是有点抱歉,忙着对大家解释: “多有得罪,喝酒太多,刚刚睡了一觉……” 众人闻听,又是哄堂大笑,弄得三个人云山雾罩,不知所以。 等大家回过神来,再找那老道士,老道士与他那随从,竟然不知所踪,也不知道是何时离开的。 以上之事,皆为流传下来的故事,但到底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明白。不过,没有什么真凭实据,还请大家笔下留德,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