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夏天来得特别快,“五一”期间,全国多地气温超过35°。 炎热高温下,人们总爱戏水,悲剧也随之发生。
短短五天的假期,已出现多起溺水事故,现在就是溺水事故高发期,正是人们的不重视,导致悲剧一再发生。 防溺水安全教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必须马上落实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身上。 01 防溺水篇: 全面了解溺水 做好防范工作 每年五月至八月,溺水已经成为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 及时做好孩子的防溺水安全工作,不是无用功,在关键时刻能够保证孩子的生命安全。 以下这三个要点,希望所有学生、家长、教师牢记于心。 1、溺水高发时间段: ①下午放学后; ②节假日; ③周末下午; ④暑假期间。 2、发生溺水的原因: ①不小心从池塘边、岸边落入水中; ②在水中滑倒后,一直站不起来; ③身上的救生圈破裂或漏气; ④游泳技术不佳,在水中遇到意外惊慌失措、动作忙乱; ⑤突然呛水,不会调整呼吸; ⑥冒险潜水,因水下环境复杂而溺水; ⑦被溺水者紧抱不放; ⑧游泳场所设施不良。 3、溺水高发地点: ①江河;②水库;③池塘;④海边;⑤泳池 以上关于溺水高发的要点,大人和小孩都要牢记于心,做好防溺水安全工作。 02 孩子篇: 牢记安全知识 珍惜宝贵生命 防溺水安全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 1、提高对溺水的认识 孩子往往只知游泳好玩,不知玩水的危险,若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缺少安全防范知识,在遇到意外时就会慌张失措,不能沉着自救。 溺水绝不是只呛几口水这么简单,更多时候会危及生命。因此,我们既要让孩子学会游泳,也要让孩子学会防溺水。 2、牢记防溺水安全知识 不管水性好不好,必须牢记: ①不能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能前往不知水情的地方游泳。 ②必须经过家长或老师的允许,在他们的陪同下才能外出游泳。 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舒服的、不会游泳的不要下水。 ④下水前先淋浴,做好热身运动,下水后不要打闹,不要潜泳,不轻易到深水区域。 ⑤游泳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适,如眩晕、恶心、抽筋等等,要立即停止游泳,尽快上岸或大声呼救。 3、学会“自救”和“他救” ①自救 溺水前最明显的信号,就是抽筋。 当发现自己抽筋时,不要惊慌,尽量放松自己,放松肌肉,停留在原地,等待肌肉状态回复正常。 如果发现抽筋继续持续,就要开始自救,轻轻向后躺,尽量保持仰面姿势,将口、鼻露出水面,用鼻子深深吸气,用嘴巴轻轻呼气。 尽量放松伸展抽筋的部位,减少痛楚,不要挣扎,坚持到被救援的那一刻。 ②他救 如果你水性不好,且溺水者离你过远,最好马上告诉救生员或大声求救。 不要贸然下水施救,应该抛出救生圈给溺水者或让他抓住竹竿,然后多人合力把他拉回岸边。 如果情况十分紧急,确实需要下水救人,记得不要正面施救,从溺水者的后背揽住其腰部,再将他拖上岸。 如果溺水者已经没有呼吸,就要立刻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肺复苏。 03 家长篇: 担负监护责任 保护孩子安全 溺水事故的发生,大多是源于家长的不重视。 请各位家长务必重视防溺水安全教育,做好孩子安全的“把关者”。 1、破解对溺水的误解 ①会游泳的也会溺水。 会游泳,一般是指会在游泳池游泳,但在陌生水域,情况复杂得多。 特别在河流、水库、池塘等地方,水下杂草极多,容易缠住手脚,一不小心被水下碎石划伤,更容易发生意外。 ②溺水时无法大声呼救。 孩子溺水时已然呛水,很难开口呼救,更常见的情况时,他们只能拼尽全力在水下挣扎,但是浮不上水面,所以从水面看一片平静,有些家长甚至以为孩子只是在发呆。 ③一个人很难将溺水者救上来。 溺水时,孩子已经开始失去意识,一旦发现有人靠近,求生本能会让他用尽全力抓住他,奋力挣扎,最后的结果有可能是一起溺水。 2、正确辨别溺水情况 真正的溺水表现,并非如人们想象的用力挣扎,拍打水面,大声呼救。 相反,溺水者会表现得很平静,就是人们所说的“无声”挣扎。
3、时刻确保孩子安全 不管孩子去游泳还是玩水,家长都要在旁伴随,不能让孩子私自玩水。 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有救生设备和救生员的泳场游泳,不去危险的水域游泳。 在孩子下水时,家长最好也下水陪同,就算在岸上也要一直盯着孩子,一旦发现不对就要及时采取行动。 04 教师篇: 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防溺水安全教育有家长的一份责任,也有教师的一份责任。 教师应该多向学生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1、召开防溺水安全教育班会。 每年夏季都是溺水高发时期,教师要抓紧时间召开班会,加强对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哪怕是老生常谈,也要再三强调,直到把这一份安全意识深深刻在学生的头脑里。 尽可能多收集素材,让学生意识到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时刻谨记心中。 2、让学生制作防溺水手抄报。 制作手抄报,也是为了人学生更深入地学习防溺水知识。 孩子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溺水事故,也知道不能去哪些地方玩水。 孩子抄写下的每一条防溺水安全知识,都会在他的头脑里扎根,时刻警醒他注意安全,保护自我。 3、加强家校联系与合作。 溺水高发期往往是下午3:00-5:00,也是孩子放学后还没回家的这段时间。 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老师也要提醒家长留意孩子是否及时回家,注意孩子的去向。 平时多跟孩子科普河塘、水库等水域的危险性,不要前往这些地方玩水,放学后应该立即回家。 各位亲爱的孩子、家长、教师,请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道理,尽可能杜绝溺水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