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让他的子孙们作诗,他只用一眼,就看出朱棣是皇帝命

 历史解密坊 2020-05-09

明太祖朱元璋别看是文盲,可是他当皇帝后,附庸风雅,却对诗歌很感兴趣,在考验子孙作诗能力时,朱元璋敏锐地发现儿子朱棣是做皇帝的好苗子。令人奇怪的是,即便朱棣表现的如此英明神武,可朱元璋还是准备将皇位传给太子朱标。朱元璋的这种心态究竟出自于何种原因?朱棣又为何在争夺皇位方面败给大哥朱标?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戎马,灭暴元、诛陈氏、翦张氏,如此才鼎定天下,建立了明朝政权。从史料记载来看,后世对朱元璋的评价毁誉参半,他既是英明神武的霸气君王,同时也是大杀功臣的暴戾之主,李善长、徐达、蓝玉,这些开国将领,无一不是死于朱元璋的屠刀之下,而对于朝廷内外,朱元璋的政策更是血腥严酷,令朝臣百姓人人自危。

对于朱元璋的施政措施,太子朱标却表现得极不满意,认为父亲行事太过严厉。朱标生于龙凤元年,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在朱元璋还是吴王之时,朱标便被立为世子,随着大学士宋濂学习经传。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朱标,其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也十分关爱,一旦他们犯错,朱标都会在父亲面前加以袒护,致使其在诸王中威信颇高。

朱元璋对于朱标的期望,要远远大于其他的儿子,在朱元璋看来,以朱标的宽仁恭谨,将来一旦继位,必会成为一代仁君,此为朝廷之福,也是社稷之幸。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的儿子们都完美地继承了父亲的基因,在分封各地后也都各自撑起一片天,成为大明王朝的四梁八柱,而在诸多藩王中,尤属燕王朱棣最为突出。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刚出生时,正值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由于前方军事紧急,朱元璋甚至都来不及看上朱棣一眼,便匆匆赶往前线指挥。可想而知,朱棣就是在这样的战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也正是如此非凡的经历,令其迅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史书曾记载,称朱棣狠辣果决、头脑异常敏锐,行事作风与性格特点都像极了父亲朱元璋。

朱元璋驾崩之后,曾将皇位隔代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而朱允炆的性格特点与朱标类似,虽宽厚有余却魄力不足,最后才酿成了靖难之役的大祸。仁厚与柔弱往往是丢失江山的原因,这一点,仅从他们所赋诗句中就能略窥一二。

一天夜里,明月初升,太祖朱元璋见银月如弯钩般在云中穿梭,便顿时来了雅兴,吟出当年宋太祖所作诗句“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此时太子朱标与朱允炆都在身边,朱元璋便指着月亮,命二人以此为题吟诗作赋。太子朱标吟道“昨夜延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虽然不得团圆象,也有清光照九州”。朱允炆也相继吟道:“谁将玉指甲,舀破碧天痕。影落江湖里,鱼龙不敢吞”。

不得不说,作为龙子龙孙,朱标与朱允炆的文学创作水平尚可,言语之中表达了对月亮的无限赞美。不过在朱元璋看来,二人的诗作却温婉有余,却缺少蓬勃的活力,尤其是“不得团圆”及“鱼龙不敢吞”,既不吉利又暗示着二人将来对君主之位的不自信。

反观燕王朱棣的诗作却完全不同,在一次游园活动中,朱元璋曾以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为题,命朱允炆与朱棣二人对出下联。朱允炆才思敏捷对道“雨打羊毛一片膻”,其对仗之工整着实令人叫绝,不过仔细分析来看,朱允炆的诗句却柔弱无力,显然是一介书生之言。朱棣的下联则完全不同,他对道“日照龙鳞万点金”,其中的霸气自然不明而喻,不由得令人拍案叫绝。如此一来,叔侄二人的性格特点高下立判,朱允炆在叔父朱棣面前,正如绵羊之于猛龙一般。

朱元璋曾对朱棣的能力给予了足够的肯定,认为其文才武略皆不输于朱标,唯独一点逊色于太子的,则是其性格特点。在朱元璋看来,王朝之治在于一张一弛、宽容相济,如此一来,百姓才能守法知理,统治才能长治久安。洪武朝历来刑法甚严,因此在自己驾崩之后,必须要有一位仁君施以百姓恩德,太子朱标则正是最好的人选,而刚烈英武的朱棣却只能被排除在外。只可惜,太子朱标去世过早,最终导致朱元璋无奈将皇位传给朱允炆,为靖难之役埋下了可怕的祸根。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