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5古典诗十二期 五律第十五讲
2020-05-09 | 阅:  转:  |  分享 
  
古典诗十二期五律第十五讲



诗词创作之——留白

大家晚上好!

我们前面讲到物象的选择,“造景”和“景物”的定格。那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留白”,为什么要“留白”?



留白这个词,本来不属于我们诗词这个“行业”,本来是一个绘画的术语,留白一词指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

那么我们就从绘画开始讨论,当然我是不懂绘画的,但是从中吸取点营养还是可以,下面我去找几个绘画的图,以清楚表达这个意思,直观性强,我们不讨论画的好坏,就讨论氛围的营造,因为我们不懂画,如果有懂画的可以深入去了解,我们只了解表面,我们先看几幅图:











都是梅花,哪个更让我们有感觉呢?很显然,第二幅更有感觉。







这两幅都是鱼,哪个更有感觉呢?

恩,很显然只画几个树枝的梅花和两条鱼的那个更有感觉







我们再来看盆景:

这个作品留白充分





这个留白不充分







现在看完几幅图片,我们不妨总结一下:

留白是什么?

留白就是留下空间给读者去想象,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不要把话说尽了。把话说尽了,就如同我们前面说过的,把甘蔗嚼完了吐给读者,读者一定无趣。

以上是让大家对留白这个词有个直观的认识,这样的图片有利于我们在脑海里产生形象记忆

诗词的“留白”就是留出空白的地方,不能写的满满当当,不能把所有的事理剖析完。那么为什么要留白呢?俗话说“词尽而意未尽”就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你如果写完了所有的情感或事理,就会让所有读者跟你一样去理解,那么有的就会不以为然了,只有留出空白,让所有的读者去想象,每个人的想象不同,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填补作者留出的空白,写成圆满的境界,这样才会得到所有读者的齐声叫好。而再不会有人不以为然了,不会有人置疑了。这种境界是诗词的最高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这里先讲留白两种情况:

一,是写作实景时的“留白”。二,是意境上的艺术“留白”。————————————————————————————我们现在先说第一点,写作实景时候的“留白”;

那么我们现在就用画画说明一下写作实景的“留白”。

比如一个画家画一副荷花的画,他不会把整个池塘全部画上荷花,最多画几朵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画家心情的荷花,剩下大部分是画水的,为什么呢?这就是“留白”啊,如果池塘里画满了荷花,那么我们读者看到就会像心里堵着什么一样,总会想这幅画缺少什么一样,不清秀,没有魅力,给人以笨浊的感觉。

那么我们写诗,也是同样的道理,你一句诗中最多写进去一两样景物就差不多了,再多就会感觉杂乱,意境繁杂,混乱。

比如写的好的古诗,一句中的景物就比较少,给人以简明扼要的清秀之感。

比如

唐代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爱坐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大家看看,整首诗只写了几种景物啊?“石径,白云,茅屋,霜叶”四种,白云和霜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几样景物,在读者的意境中组合,就会出现一副优美清秀的图画,轻灵飘逸,而又落落大方。

唐代诗人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全诗只写两样代表性景物,水蒸气和水波浪,简明扼要,却给人无比的震撼,读者也会从意境中知道洞庭湖的浩淼壮阔,声势澎拜。

杜甫的《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现在说第二点;意境上的艺术“留白”。就是留下余韵。

同样用画画比喻,上面画荷花,留下的空白,读者会怎么去想,水中有鱼,还是虾子,或者青蛙,荷花边有蜻蜓,或者蝴蝶,或者美人采荷花,读者随便联想。这就是余韵,余味。也叫“留白”。

最有代表的是“维纳斯”塑像的双臂,读者可以去想象“维纳斯”的双臂应该如何接,应该摆放什么位置,什么姿势?这是最好的艺术“留白”。是结束后的意境“留白”。总体“留白”,和前面讲的局部写景“留白”是不同的。

我们先讲画画的艺术留白;看唐伯虎的诗:

【题张梦晋半身美人图】?天姿袅娜十分娇,可惜风流半节腰;却恨画工无见识,动人情处不曾描。

大家看诗中写的美人只有上半身,没有下半身,正因为下半身是“动人情处”没有画出来,给人留下了“渴望”和“想象”,才会使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为之题诗,如果整个美女都画出来了,也许看过就忘记了,不会给人留下多少“渴望”了。这就是“留白”的魅力。

那么写诗也是同理。下面我们看古诗的“留白”艺术,

比如,《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兒,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这首诗前面三句都是写“闺中”是蓄势,最后句把线索一抛就抛到“辽西”去,那么读者就会跟着去“辽西”看看是什么人能够让美女魂牵梦萦的。他又为什么好好的美女不去关心反而跑到“辽西”去呢?这些都是艺术“留白”,让读者去想象。留白,其实就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用读者的想象去弥补“留白”的地方,让读者满意。





两个字不说是你要表达什么就不要说什么,憋着不说出来,用物象来表达,或者用环境氛围表达

再补充一下:诗应该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作者写的,另一部分是读者心里想象的,需要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那么读者这一部分的完成,就取决我作者是不是给读者留了完成的空间。

比如我们现在读王维的诗,我们可能现在读来,比古人读更觉得好,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社会科学技术发达。我们很容易在电视电影或者图片上看到一些景色,即使没去过那个地方,我们的理解可能比古人更透彻。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古代人没去过大漠的人很多,而且一辈子就没见过那样的类似的场景。

当然我们也多数没去过,但是我们经常在电视,电影,图片上看到,所以我们相比古人更容易想象那种场景,这是我们现在学诗比古人优越的一个地方,当然很多地方不如古人,比如文化氛围,说话方式,学习时间等等。



再说留白的另外两种情况:句子的留白、结尾留白



1、句子的留白

下面我们用例子来说句子的留白: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问了什么?没说让读者去补充这是句子之间的留白比如: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问什么没说,但是我们能够去想象,去感觉,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自己听到的最婉转的声音给他加上去。李清照当时问的可能很俗,声音也不美,这都很有可能,不是谁都有咱们紫月老师那样的嗓音。但是我们读的时候,李清照故意留下的这个空白部分,我们肯定是用我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去补充,实际实际上比李清照写出来还要有美感。

现在我们读古人作品,可能比古人读起来更有美感,更有味道

李清照美不美咱不清楚,但是我想象的时候,肯定是一个洁白如玉的美人,像笑笑那样的是吧,用无比美妙或者哀怨或者让人怜爱的那种声音在问

古人在写的时候,可能他自己都没想到会那么美,但是我们现在读来,很可能比作者当时想象的要美很多倍,这就是留白的艺术。

可能再过若干年后,比如一千年后,社会科学更发达,到那时候的人读,比我们还美很多,这就是诗生命力的所在。



下面我们继续例子:

北宋诗人的《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这翻译: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当年一起赏花喝酒,谈笑风生,还可能一起去大街上看美女,一起去打鸟捉鱼,然后回来炖了喝酒等等,各种情况,但是作者就用了一杯酒,一杯酒三个字代表了太多太多东西。

我们今天读来,会怎么样?肯定会按照我们自己的经历,把自己认为和朋友一起最好玩,最值得怀念留恋的那段时光加进去,他没写什么,正好符合大家的口味。

比如他写桃李春风看美女,那很可能有人觉得那有啥意思啊,对吧

所以这里他用一杯酒,这一杯酒代表了很多东西,尤其是男人,无论去喝朋友玩个啥回来,都得整点酒,不论干啥。

那,江湖夜雨十年灯,他没有说分别了这么久,怎么怎么回事,而是用十年灯,这十年咱俩都干什么了呢?很多事情,很多遭遇或者很多事情。

但是十年每天不变的是,白天完事了,回来在灯下面思念你,当然可能不是十年,可能是二十年,十五年,这里应该是概述。

那么就说十年,十年对于历史来说,是沧海一粟啊,但是对人生可能是沧海桑田,这十年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岁月的沧桑,我们也可能都改变了容貌,但是我们没变的是彼此的思念,每天对着灯想你一会儿。

我们读者读的时候,就会把我们最挂念的朋友加入进去,因为我们偶尔也有晚上会思念一个朋友这种情况,这就是契合点,只写出契合点,而留出空间,给读者去加,还有的读者由于特殊经历,可能比作者还有感触,还要思念。

这就是留白的好处,适合任何读者,而且不同读者会加入不同的元素,让人感到美好或者伤感,或者留恋

再比如:

唐代诗人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雨中黄叶树,会怎么样呢?当然是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注解,但是大方向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不同,具体怎么样,他不说,让读者去感受,

灯下白头人,这个只有我们白头的时候可能更能理解他,现在我们是旁观者,都还没白头,但是即使是旁观者,也能想象那种场景,因为我们看过电视喜怒哀乐,五味杂当然他这里是哀我们很可能还有其他感慨这就是留下余地不说尽了



2、结尾留白结尾留白大家都比较明白了,就是要留下余味,我们平时经常说的。古人对结句的描述很多:

比如,结句如撞钟,余音悠长比如神行言外比如词尽意不尽等等下面看例子:

李白的听蜀僧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看最后一句他听和尚给他弹琴最后也没说弹完了没弹完,也没说后来干啥了而是说,秋云暗几重给我们一个环境,让我们自己去感受下日暮弹琴,或者弹完了我怎么样



酬张少府[作者]?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最后一句,君问穷通理,问了,是吧?问了以后呢,回答了吗?也回答了,渔歌入浦深,没有正面去答。

这就给我们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了,问了,咋说的呢,可能中间还夹杂欢笑惆怅等各种情绪,在渔歌入浦深这个环境里面

在这样一个环境,答与不答不重要了

或者怎么答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场景给我们的美感和闲适感。



其实他很有可能就是写的两个老头,吃饱撑的没事做,然后聊聊天,说说这些事,但是他写出来很美,归来或者远去的渔舟还有渔歌

当然这里映射一个典故。典故就不讲了,我们只感受这个环境,作者给我们留的这个环境。

知道更好,理解更深,不知道也能感受那种气氛。

以上这些就是留白,其实比较类似于我们说的那种缺憾美,比如维纳斯,没有胳膊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她要是有胳膊会怎么放呢,会是什么姿势呢会给我们怎样的美感呢?都在我们心里想象,每个人都会用自己心里的女神的胳膊去补充维纳斯这个胳膊,那当然是每个人看了都很美了,所谓燕瘦环肥各有所爱,有这个胳膊反而引起一些不喜欢的人的反感。



请大家记住,留白是诗的生命,留白是给读者留想象空间。



好了今天就啰嗦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业:

五律一首,平水韵。





























献花(0)
+1
(本文系冰海明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