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有身份的人才有身份证

 zhb学习阅览室 2020-05-09

  现代社会,身份证作为个人信息的一种外用“标识”,其用途越来越广泛,尤其对那些经常外出的人来说,不带身份证几乎是寸步难行。

  非但今人注重身份证,古人也是极其看重“身份证”的,只是那时的身份证与现在的身份证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国古代的身份证叫作“符”——这可不是江湖术士画的那种驱鬼逐怪的“神符”,而是一种用木头或金属做成的小物件。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身份证”——鱼符。这种“身份证”状如鱼,分左右两片,上面有孔,用来系挂。

  “鱼符”是官员特有的“身份证”,普通老百姓还没有这份待遇。“鱼符”上面刻有持符官员的姓名、官职、任职衙门、官阶等。鱼符的材质因官阶的高低而不同:亲王、三品以上的高官用的鱼符是金子做的;五品以上的官员用的是银质鱼符;六品以下的官员用的是铜质鱼符。为了官员们出门办事携带鱼符方便,朝廷还专门为官员们定做了一种装鱼符的“鱼袋”,而且要求是“符不离袋、袋不离符”。

  俗话说:一个皇上一个令,一个和尚一个磬。皇帝换了,鱼符也跟着“变脸”。武则天当政时,“鱼符”换成了“龟符”,用途没变,只是外形和材质变了。后来,“龟符”又相继变成了“虎符”“龙符”“麟符”。符的形状和材质都发生了变化,其“职能”也增加了。除了证明身份之外,还多了一项权限功能:亮一亮手中的“符”,便可以调动、指挥军队和任免官吏。归根结底,“符”还是身份的象征——身份高,权力就大。

  明朝时,大概嫌金属符太重,携带不方便,也是为了体现改朝换代的新气象,官员们手中的金属符统统换成了“牙牌”。牙牌的质地有象牙、兽骨、木材等。牙牌像笏板一样细长,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单位,其详细程度类似于今天的超大号名片。“牙牌”上有孔,还可以用来挂系腰间,所以也称“腰牌”。

  近年的考古研究发现,从明代开始,“身份证”已经由官场向社会扩散推广,社会上的一些显贵也开始持有“牙牌”“腰牌”。

  清代时,牙牌少了,腰牌多了,而且腰牌上的个人信息更全面了:姓名、年龄、职业、官衔等,高级点的腰牌居然还刻有持牌人的面部特征——即使腰牌丢失被他人捡到,也无法冒用!其“防伪手段”之高可见一斑。

(文/刘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