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何敌人对粟裕束手无策?

 铁血老枪 2020-05-09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率军挺进浙江,这可是校长、陈总长老家所在,搅得国民党一大批高干的家乡不得安宁。还能不被恼羞成怒的国民党消灭,部队竟然一度还有发展。

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何敌人对粟裕束手无策?

抗日战争时期,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和苏中军区坚持的地区,就位于南京下游与上海隔长江相望的地区。结果日军硬是拿新四军第一师没办法,还眼睁睁地看着粟裕把苏中军区经营成了“汉高祖的关中”。而且由于粟裕对自己的指挥机关进行了精简和野战化,加上粟裕本身极敏锐的直觉,以至于日军甚至连粟裕的指挥机关也从来没抓住过。

苏中地区凭借优越的经济条件,不仅自给有余,还能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援助。还能发展军工,甚至还有敢跟日军在海上过招的土海军。而隔着长江的新四军第六师和苏南军区却被日军的清乡整得被迫渡江退到了苏中。中央和军部不得不让粟裕兼任六师师长。随后日军的“清乡”拓展到了苏中,结果却是连连受挫。还被粟裕反手打了车桥、南坎两场进攻战。这两场战役属于运动战——那年头,比新四军发展更好的八路军也只能和鬼子打游击战。

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何敌人对粟裕束手无策?

而粟裕却真正做到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极大地锻炼了部队的运动战能力。我甚至曾经做过这样的假设,如果日军1945年不投降,抗日战争持续到1948年年底,同时给粟裕更大的军政大权,放手让新四军一、六师再发展三年,那时或许在淮海战场上被歼灭的重兵集团就不是杜聿明而是日军了。

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何敌人对粟裕束手无策?

到临抗战结束时,粟裕又率军渡江南下,挺进苏浙,打了天目山三次战役,重创皖南事变的罪魁祸首。而抗战末期连续进行的运动战,也使粟裕和他麾下的大军在解放战争初期能很快适应新的运动战,很快就打出了苏中七战七捷。而同时期华北八路军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转变却不得不经历了一个过程。

接下来就是作为一位反法西斯国家的军人的最高荣誉——抗日战争最后一战——高邮战役及津浦路破袭战,粟裕和他的新四军华中野战军,以最后一场胜利为伟大的抗日战争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何敌人对粟裕束手无策?

后面的解放战争前面的答案都有了。在我看来,粟裕厉害在这几点:

从三年游击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粟裕和他的大军始终在敌人势力最强的地区生存,处于敌人重兵围剿中,结果他的敌人愣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还接连被他反手吃子。作为一名将军,顺境中打胜仗不难(比如粟裕评价手下败将杜聿明,就说他只能打顺境仗),在这种绝境中不仅能生存,还能打赢,不能不说是奇迹。

从浙南山区到江南水乡,再回到天目山区,这两种地形可以说是差别极大,可粟裕居然通吃。运动战游击战转换意识极快。这边黄桥决战刚和韩德勤打完运动战,马上日军进犯,很快率部进行游击战。反“清乡”作战中主要是游击战,结果粟裕瞅到日军有破绽,在车桥和南坎马上转成运动战。

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何敌人对粟裕束手无策?

新四军初建,粟裕率先遣队挺进苏南,途经安徽南陵时,晚上本来在县城宿营,结果半夜粟裕下令紧急集合,连夜转移到山里。到天蒙蒙亮时,日军飞机果然飞临先遣队原来的宿营地轰炸。由于转移及时,部队未受损失。抗战期间,新四军一师指挥机关能免遭日军偷袭,也得益于粟裕精准的判断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