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版本由用户 ababab修订于 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0:04:39 (GMT+08:00) 请注意,这个版本是个废弃的修订版, 访问现行版本请 点这里[返回]1 中文名称副粘病毒科 [返回]2 英文名称Paramyxoviridae [返回]3 分类类型科 [返回]4 分类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副粘病毒科 [返回]5 副粘病毒科成员 科 |
亚科 |
属 |
种 |
型 |
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 |
副黏病毒亚科(Paramyxovirinae) |
呼吸道病毒属(Respirovirus) |
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3) |
人副流感病毒1型(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1) |
人副流感病毒3型(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3) |
仙台病毒(Sendai virus ) |
鼠副流感病毒1型(Murine parainfluenza virus 1) |
猴副流感病毒10型(Simian virus 10) |
|
麻疹病毒属 (Morbillivirus) |
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
|
鲸麻疹病毒(Cetacean morbillivirus virus) |
|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Edmonston virus)) |
|
反刍宠物瘟疫性炎症病毒(Peste-des-petits-ruminants virus) |
|
海豹瘟热病毒(Phocine distemper virus ) |
|
牛瘟麻疹病毒(Rinderpest virus) |
|
腮腺炎病毒属(Rubulavirus) |
人副粘病毒2型(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2) |
|
人副流感病毒4型(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4) |
人副流感病毒4a型(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4 a) |
人副流感病毒4b型(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4 b) |
马普埃拉病毒(Mapuera virus) |
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
|
猪麻疹病毒(Porcine rubulavirus ) |
|
猴副流感病毒5型(Simian virus 5 ) |
|
猿猴副流感病毒41型(Simian virus 41) |
|
刁曼病毒(Tioman virus) |
|
梅南高病毒(Menangle virus) |
|
禽副黏病毒属 (Avulavirus) |
禽副粘病毒2型(Avian paramyxovirus 2 (Yucaipa)) |
|
禽副黏病毒3型(Avian paramyxovirus 3) |
|
禽副黏病毒4型(Avian paramyxovirus 4) |
|
禽副黏病毒5型(Avian paramyxovirus 5 (Kunitachi)) |
|
禽副黏病毒6型(Avian paramyxovirus 6) |
|
禽副黏病毒7型(Avian paramyxovirus 7) |
|
禽副黏病毒8型(Avian paramyxovirus 8) |
|
禽副黏病毒9型(Avian paramyxovirus 9) |
|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
禽副流感病毒1型(Avian parainfluenza virus 1) |
亨尼病毒属 (Henipavirus) |
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 |
|
尼帕病毒(Nipah virus) |
|
肺病毒亚科(Pneumovirinae) |
肺病毒属 (Pneumovirus) |
牛呼吸道合胞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A2型(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2)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B1型(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1)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S2型(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S2)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
|
小鼠肺病毒(Murine pneumonia virus ) |
|
变位肺病毒属 (Metapneumovirus) |
禽变位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irus) |
火鸡鼻气管炎病毒(Turkey rhinotracheitis virus) |
|
禽肺病毒(Avian pneumovirus) |
人变位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
|
[返回]6 副粘病毒科基本特性副黏病毒形态具有多形性,通常为球形,直径150nm-350nm。但有的病毒粒子甚至呈线状。病毒囊膜上有2种糖蛋白突起和1种基质蛋白(M),糖蛋白突起的长度一般为8-12nm,其中有1种糖蛋白突起在副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中具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称为HN。在麻疹病毒中仅有血凝素活性,称为H蛋白。在呼吸道合胞病毒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均缺少,称为G蛋白。另一种糖蛋白突起具有细胞融合活性,称为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即F蛋白,F蛋白由两个二硫键连接F1和F2而形成。在病毒的包膜里面是核衣壳,也称为RNP核心。仙台病毒的核衣壳大约由2600个衣壳蛋白(NP)、300个P蛋白和50个L蛋白组成,其中NP蛋白与单一的负链RNA组成螺旋对称型核心结构并在核心中包含P蛋白和L蛋白,病毒核心相当稳定。
副黏病毒核酸为单分子负链RNA,相对分子质量5-7×106d,长度约15500bp,包含6-10个基因不等。如呼吸道病毒属的仙台病毒有6个基因,腮腺炎病毒属SV5有7个基因,肺病毒属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有10个基因。在病毒基因组的3’端有一段由50bp组成的先导区,5’端有50bp的尾部区,它们负责病毒的转录和复制调控。每两个基因之间还有间隔区,仙台病毒、副流感病毒和麻疹病毒的基因间隔区一般为3bp长,腮腺炎病毒基因间隔区变化范围在1-47bp之间,肺病毒为1-56bp。
副黏病毒蛋白主要有NP蛋白、P蛋白、C蛋白、V蛋白、L蛋白、M蛋白和一些糖蛋白。核心蛋白NP又称为N蛋白,它由489-5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531667-57896kD。NP蛋白含有2个功能域,其N端为RNA结合域,约占整个NP蛋白长度的80%,且高度保守,NP蛋白C端的20%的区域保守性较差,含有磷酸化位点和抗原决定位点,尽管C端不影响NP蛋白与模板RNA的结合和组装,但缺少C端尾的NP蛋白结合模板RNA之后并不能启动病毒基因组的正常复制。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分类类型、分类、副粘病毒科成员、副粘病毒科基本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