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才“造物者” ——库尔贝及其画作浅析

 Dear长腿叔叔 2020-05-09

库尔贝,一个相貌出众又天资聪颖的法国画家,他自命不凡、高傲自大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中学时代开始就是同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也正是这种骨子里流露的气质,让他对社会现实的触感更为敏锐,这也是他最终成为法国写实主义美术的代表并且作品广泛流传于后世的重要原因。

而我初识库尔贝,要追溯到初中时代,印在历史课本上的插图——《石工》。我还清楚记得那是我盯着那副画看了很久直至眼眶泛红、鼻中酸楚…时至今日,我仍对那副画印象深刻,再次来赏析这幅画,心中仍久久不能平静。路边凿打石块的工人,一老一少,穿着已近褴褛的粗布短衣,蹬着简陋的木底鞋,不顾头顶炙烤肌肤的烈日,辛勤地凿与搬。画面以荒凉的山坡为大背景,右上角只露出一片绿色山坡和一小角的蓝天,这让整幅画面基调偏向压抑。在画面最右边放着一口老锅和已脏旧的破布,据此可以推断二人的午饭也是在此将就的。再看二人的姿势,年老的工人左腿屈膝跪于地面,佝偻的脊背,藏在帽檐下却赫然在目的庄严表情。年轻工人左腿踩在碎石上,略显吃力地搬着大石块……这一系列真实得似乎就发生在眼前的画面情景刻画,让人油然而生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人止不住叹息感怀。库尔贝曾说“我每天散步时,都看到这些人。而且这个阶级的人们往往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这足以体现他对法国底层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也正因为此,掀开他对底层人民生活冷暖的思考从而投身法国社会革命的序幕。

库尔贝1849《石工》

而后,他参加社会运动的激进也在画笔中展现,笔触在当时社会甚至在当今社会都极为敏感的题材——情色。在我看来,他的选择是立足现实,进行自我救赎、自我慰藉,迎合内心的情感,为自己、为世人找寻宣泄口和释放地的方式,因此他用画笔层层剖开人物外衣,让他们的肌肤暴露在世人眼中,如同层层剥尽虚伪,让人们看见最真实美丽一般。

造物本就神奇,剥去外衣,才显得格外吸引。

他画郊外的风和日丽,画绿茵草地,画躺在草地休憩的美丽女子,她们衣着华丽、肤如凝脂、面容姣好,一切都显得格外和谐而美好,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天的暖阳光,嗅到空气中的慵懒和闲适。然而聪慧如库尔贝,他本是要揭露这世界的丑恶,所以便先让人沉醉于浪漫,再一笔打破,他在静谧湖中的小船放上男人的毡帽,这个小细节暗示得太过婉转,除非是亲身经历或熟知法国历史的人,否则谁会想到这看似美好非常的表象下藏着的竟是丑陋不堪的性交易场景。相信许多看热闹的外行人得知真相后都会如我一般震惊,这也正是库尔贝的高明之处,看透不点破,其中深意留给众人去体会与揣测。

库尔贝1856《塞纳河畔的贵族少女》

再说《泉水》,这一次库尔贝让裸女远离床榻远离室内,回归了自然,同时只留一个背景教人浮想……我奇怪于为何许多人都觉得画中女子不美,她有白皙的肌肤、纤细的腰肢、丰满的臀部以及性感的腰窝,她大腿内外侧微微凹陷的赘肉,小腿稍稍隆起的肌肉都是那么恰到好处,真实得让人惊叹。她自然垂放在澄澈泉水里的双脚,轻抚过流水的玉手,仿似天然,不加雕饰却毫不违和,不似安格尔笔下不容斑点瑕疵的女子,它用不完美向人们诠释真实,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探寻感,本来世事难全,这样的真实才更牵动人的心魄。这幅画中我再找不出其他暗喻,道不出更多深意,只知道它美,美得不造作却又刚好触及人心。

库尔贝1868《泉水》

库尔贝画女人,不论背影还是正面,不论裸身还是衣着亮丽,不论场景置于室内还是自然,在他画笔下,所有的一切都拥有了万般风情。他的身影流连于上层社会,又穿行在底层社会,他的眼抚过形色各异的女子,心中了然一个又一个秘密,于是各个形象跃然纸上,一幅幅令人惊叹的画作横空出世就不足为奇了。

库尔贝是时代潮流里真正的勇士,他的名字屹然而立,成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画作的代言,成为法国艺术史上一座丰碑,成为我们回望法国历史,置身当时社会环境的重要借鉴,他用思想和作品筑起的永生身躯屹立不倒,至今日,至永远。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私信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