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用他汀类,转氨酶升高怎么办” 一、肝功能指标解读 1: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它们主要是反映肝功能损伤程度的指标。 2: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它们主要是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指标。 3: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这些主要是反映肝脏储备能力的指标。 4:血清蛋白电泳,其主要是反映肝脏间质的变化的指标。 5:凝血酶原的活动度也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他汀类药物与转氨酶升高
三、转氨酶升高,他汀类药物如何调整 1. 对于单纯性转氨酶升高的无症状患者,转氨酶 < 3ULN(upper limit of normal value,参考值上限,),不需要调整剂量或中止治疗; 2. AST 和(或)ALT ≥ 3ULN,则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同时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 3. 转氨酶升高同时伴有肝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或凝血时间延长的患者应考虑停药; 4. 肝功能轻度受损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安全,其中,携带 HBV 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加强肝功能监测; 5. 活动性肝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急性肝衰竭患者禁用他汀类药物; 6. 瑞舒伐他汀具有亲水性,90% 以原形通过肾脏排泄,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宜选用; 7. 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主要经肝脏代谢后由经胆汁清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宜选用。
四、可替代他汀类的降脂药物 1.依折麦布:是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不达标时的首选二线用药。对于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Child-Pugh 评分 5~6 分),无需调整用药剂量;中、重度肝功能异常患者不推荐使用依折麦布治疗。 2. 胆汁酸螯合剂:促进胆固醇在肝内合成胆汁酸,从而使肝脏 LDL-C 受体活性增加,去除血浆中 LDL-C。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便秘和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此类药物的绝对禁忌证为胆道完全闭锁、异常 β 脂蛋白血症和血清 TG>4.5 mmol/L(400 mg/dl)。 3. PCSK9 抑制剂:该药可使 LDL-C 降低 40%~70%,并可减少心血管事件。至今尚无严重或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报道。 五、保护肝功能的药物 抗炎类药物 1. 非特异性抗炎药 代表药物:复方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苷、异甘草酸镁、甘草酸二铵 作用机制:抑制炎症因子,调节肝细胞免疫功能;抗过敏、抑制氧化应激水平等作用。类固醇样作用,可影响水盐代谢,建议监测患者血压及离子。高血压患者及孕妇慎用。 2. 解毒类药物 代表药物: 谷胱甘肽、硫普罗宁 作用机制:影响肝细胞的代谢过程,减轻组织损伤,促进修复。 3. 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 代表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 作用机制:增加肝细胞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流动性,调节肝脏的能量代谢,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减轻肝细胞负担 4. 抗氧化类药物 代表药物:水飞蓟素、双环醇 作用机制:对于降低 ALT、AST, 尤其是 ALT 具有良好效果。可增加肝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抗细胞凋亡,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肝脏炎性因子生成及肝脏星状细胞激活 5. 利胆类药物 代表药物:腺甘蛋氨酸、熊去氧胆酸 腺甘蛋氨酸:适用于胆汁代谢障碍及淤胆型的肝损伤 促进肝再生药物 代表药物:促肝细胞生长素 作用机制:适用于急慢性肝衰竭及晚期肝硬化。 能量代谢类药物 主要包括维生素及辅酶类 代表药物:肌酐葡萄糖注射液 、注射用复合辅酶 、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 肌酐葡萄糖注射液: ATP 为细胞提供高能磷酸键,改善肝细胞代谢水平,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辅助治疗。 注意: 1. 不宜同时采用多种同一类别保肝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2~3 种为佳; 2. 建议肝衰竭时以静脉给药为主,对肝炎突发患者常见静脉滴注后改用口服的序贯疗法; 3. 使用过程中应逐渐减量、维持治疗、缓慢停药,以免病情反复,尤其是应用甘草酸类药物时。 首发 | 第67病区 作者 | Ryan Lau/刘锐 编辑 | Ryan Lau/刘锐 插图来源 | 网络 题图来源 | 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