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进化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昵称2751097 2020-05-09

生物进化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1.进步性发展

生物化石记录已经证明,一切生物都起源于原始的单细胞祖先。以后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生物的体制日趋复杂和完善,分支类别越来越多。地层中的化石记录虽不完备,但足以说明自从生命在地球上出现以来,生物界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这是一种上升的进步性的发展。同时生物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这种阶段性进化是指生物由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多细胞生物又逐步改善其体制的发展过程。生物进化的分支发展是从少到多的分化进化,在分支发展过程中生物不断扩大其生活空间,向各种不同的生活领域发展其分支。就整个生物界来说,在其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突破性的分支发展,最早的一次是从异养(以周围环境中的有机质为养料)到自养(本身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养料)的发展,第二次是从两极(合成者和生产者)到三极(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的发展,第三次是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

2.不可逆律

生物界是前进性发展的,生物进化历史又是新陈代谢的历史,旧类型不断死亡,新类型相继兴起;已演变的生物某一类型不可能恢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这就是生物进化的不可逆律。例如脊椎动物中由水生的鱼类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和许多演化阶段演化为陆生的哺乳类,哺乳类中如鲸类虽回到水中生活,却不可能恢复鱼类的呼吸器官——鳃,也没有鱼类的运动器官——鳍,鲸的前肢仅仅外貌像鳍,而其骨骼构造完全不同。

3.相关律和重演律

环境条件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这就是相关律。例如生活在非洲干旱地区的长颈鹿的祖先,由于长期采食高树上的叶子,颈部不断伸长,前肢也随之变长。

生物每个个体从其生命开始直到自然死亡都要经历一系列发育阶段,这个历程就是个体发育。系统发生是指生物类群的起源和进化历史,生物类群不论大小都有它们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系统发生与个体发育是密切相关的,生物总是在其个体发育的早期体现其祖先的特征,然后才体现其本身较进步的特征。因此可以说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重演,这就是重演律。

4.生物演化的总貌

生物演化的总貌总体特征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步性发展;由少到多的分支性发展;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的阶段性发展。其中,进步性发展的轮廓前已叙述。而由少到多的分支性发展对于整个生物界和大多数生物门类都存在。据2526个属以上单位的统计,动植物门类自显生宙以来一直在增长,从寒武纪的几十个增加到现在二千多个;除裸子植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与爬行类外,各主要门类的类别数也一直在增长。

此外,生物演化是有阶段性的,就显生宙而言,生物界经历过六次大规模绝灭(寒武纪末、奥陶纪末、泥盆纪晚期、二叠纪末、三叠纪末、白垩纪末),其中二叠纪末的绝灭最为剧烈(大约半数属绝灭),有人认为前寒武纪末埃迪卡拉动物群的绝灭代表另一次最剧烈的绝灭。每次大规模绝灭以后,紧接着新门类的爆发式新生和辐射适应。新门类形成后有一长时期的稳定发展,是渐变演化期。这样,大规模绝灭和爆发式辐射适应造成的阶段性与渐变演化造成的连续性相交替,成为地史上划分时代的基础。在较小的范围内,物种内部是连续的;物种之间是被生殖隔离所间断的;种以上单位亦具有阶段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