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赶圩归来啊哩哩

 lcyteacher 2020-05-09
廖立刚

2018-02-25

  百色市隆林境内聚居的苗族有偏苗、白苗、红头苗、青水苗、花苗、素苗6个支系。每年农历初一至十四是苗族同胞的跳坡时节,最热闹的是正月初九,苗族人民的男女老少,皆穿上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到德峨乡坡场山顶,参加自己民族的跳坡盛会。

      1979年冬天,壮族词作家古笛等一行到隆林德峨乡体验生活。当时正值圩日,只见彝族姑娘们身着五彩缤纷的服饰,欢天喜地地选购自己喜欢的布料、小工艺品,然后结伴走回山寨。姑娘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古笛与歌舞团的几位编导深受感染,决定以姑娘们赶圩归来路上的情景作为切入点,编排一个彝族舞蹈,体现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出党的好政策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于是,古笛和黄有异写出了《赶圩归来啊哩哩》这个舞蹈的主题曲。  

     歌曲原唱由广西宜州籍国家一级歌唱家唐佩珠演唱,歌曲表现彝族姑娘赶圩归来喜悦、欢快的心情,很快唱红了全国。《赶圩归来啊哩哩》为中国文化部举办声乐比赛指定必唱曲目之一,编入全国音乐院校及各大、中、小学音乐教材,联合国科教文卫组指定这首歌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

  德峨乡距离隆林县城约有26公里,但因山路盘绕,驱车需花上一个小时,坡场是一个很秀气的圆形小山坡,山坡四面环岭,岭上大大小小的山地形成独特的阶梯,每年有五六万人来跳坡,都不显得拥挤。

  '跳坡'苗语的意思是踏着山野的春花春草去向往美好生活,畅谈人生或偶遇爱情,绕着山坡在草丛中尽情玩乐,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跳坡场上除了举行传统的祭坡杆、立坡杆、开坡、爬坡杆、芦笙坡脚舞、月琴弹奏、谢坡等环节,苗族同胞们还进行苗歌对唱等许多精彩的节目。

  清晨,苗族姑娘们穿着美丽的衣裳盛装,舞着暖风,招展地踏着草儿晶莹剔透的露珠向坡场汇聚,万物显现出无限生机。

  '春色空雨蒙,风光称第一,打起青布伞,拖儿带女回。'这是猜一动物的谜语,你猜出了吗?是'青蛙'!青蛙和龙神、枫木、鸟、盘瓠等皆是苗族的图腾,万物有灵,它们都是苗族同胞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道兴隆、普泽万民的神灵造物。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自古以来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是今天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最早的成员之一。她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对缔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有杰出的贡献。

  中国远古时代的'涿鹿之战'是一次著名的部族战争,是一次关系九黎部落联盟前途命运的重大战争,对后世苗族历史的发展和汉族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从'涿鹿之战'之战以后,苗族经历了漫长的迁徙历程,大致经过六次大迁徙,从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再迁到西南山区,最后迁徙到东南亚、欧美、大洋洲各国。


  苗族的一部分在第四次大迁徙的浪潮中,开始进入隆林这片山地,大约是汉族历史的元未明初迁到隆林,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

  《苗冲纪闻》中说的'苗男之服装,并无差异,即与一般客人、土著及倮罗、徕子诸族,亦无二致。'此处说的客人、土著、倮罗、徕子就是汉、壮、彝、仡佬等族的旧称。汉族亦称为'客家'。

  苗族现在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的德峨、猪场、常么、长发、蛇场、克长六个乡,除克长、长发两乡有八九千多人外,其它四个乡都有10000人以上。同其他民族杂居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有者隘、者浪、新州、天生桥、岩茶、龙滩、隆或等七个乡,居住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是扁牙、桠杈、革步、金钟山、介廷,县直机关也有300多人。

  民国初年广西省民政厅官员雷雨巡视西隆县,编写的《苗冲纪闻》把苗族聚居区域称为'苗冲',指的是今隆林、西林的范围。清朝时西隆地分六甲,苗冲地域辽阔,地跨南盘江两岸,包括今贵州省兴义、安龙、册亨三县的一部分。

  据苗史书记载:清康熙初年,吴三桂起兵反清,四处征兵,其中从广西征来一部份苗兵,到贵州征'剿'水西,事平后,这些苗兵在修文、清镇、平坝、织金一带定居,人们称之为'素苗',他们说话至今仍带广腔,老人去世要让其灵魂回广西'跳年'。

  隆林苗族,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和其它地方苗族一样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读书全是以汉语汉文为工具。1956年,中央政府帮助创造了文字,但是没有进行大力的宣传普及,懂苗文的人极少。

  苗族是一个爱好自由、平等,反对压迫、剥削、歧视的民族,又是一个待人诚实、吃苦耐劳、不畏强暴的民族。

  千百年来,为了生存和发展,苗族人民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对于歧视、压迫人民的暴虏行径,总是用反抗斗争的方式加以解除,不为强权暴政所吓倒。在隆林苗族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掀起了大大小小几十次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和歧视的斗争,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先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子孙后代奋勇向前。

  苗族被誉为'花一样的民族','银饰+花衣+芦笙的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主要体现在妇女的服装上,男子装束与其他民族男子大同小异,大都是上短衣,中开襟,布纽扣,下长裤,大裤裆,大裤脚,也有穿右衽长衫的,现在不多见了。

  在历史上,苗族为了生存、发展,进行过多次的、大幅度的,远距离的迁移,使之居住分散,支系繁多,其服饰也就具有多样性,各个地区形成各自的服饰类型,同一地区不同支系有不同的服饰款式,同一个支系在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特点。区域和支系的差异,是形成苗族服饰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主要原因。

  祭坡杆是由寨老带领苗家最有胆识、最强壮的小伙子手捧酒碗向坡杆敬酒,祈求坡杆耸立不倒,见证苗山雄鹰的诞生,指引苗山的男子都能成为顶天立地、建设家园的男子汉。祭坡杆结束后,由青年壮男把数米长的坡杆立起来,就犹如守护苗山的天神。


  开坡则由寨老诵念开坡词,带领苗家儿女向坡之父、坡之母敬酒。酒毕,千名苗族同胞吹起芦笙,跳起坡脚舞,共同欢度快乐时光。

  爬坡杆是闹坡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苗族小伙子力量和技巧的较量。杆上展示的是小伙子的拿手绝活,杆下是万众的欢呼呐喊。当天,数名小伙子在众人瞩目下,轮番上阵,以身子不贴坡杆,用双手和脚掌夹住坡杆,以最快速度爬到杆顶,能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并取下坡杆的腊肉、米酒就是苗族青年男子的精英,也是众多苗族姑娘们青睐和爱慕的英雄。这位英雄可在坡场上任意挑选一位中意的苗族姑娘并取下其头巾带回家......

  以上资料均参考隆林苗族史略文献。

更新于 2小时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