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击华为失败后,灯塔国还会迎来更大的失败

 云起时候 2020-05-09

美国允许华为5G标准

56日有这样一条消息刷屏:美国商务部即将签署一项新规定,该规定将允许美国公司与中国华为公司合作,共同为下一代5G网络制定标准。

有人问我是咋回事,我说这是必然的,因为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根本没有主导权,他说他不带华为玩,华为已经成为主力,不存在他不带华为玩,而是他不跟华为玩的结果就是他自己被边缘化。秃头虱子明摆着的事,不用评论。

网络上有了更详细的分析,要想了解细节的人可以搜搜看,我就不啰嗦了。

20年前,大哥大时代,移动网络的老大是摩托罗拉,人家是移动通信的开创者,网络和手机都占据垄断地位,其市场份额一度高达70%。由于大哥大这晚饭吃得太爽,他们当然想守住既有的成果,尽量多吃几年。竞争对手的策略就是总想革命,重新洗牌。在位者总想守成,挑战者总想革命,这个道理千古不变。

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几个欧洲厂商希望用数字技术取代模拟技术的大哥大。由于行业地位的原因,摩托罗拉比欧洲这些厂商晚了四年搞数字移动通信。欧洲厂商搞的制式叫GSM,摩托罗拉则选择了高通的CDMA制式。标准即是面子之争,又是实际利益之争。在制定标准中,每个厂商都想向自己预埋了技术专利的方向牵引。摩托认为以自己的行业地位,欧洲的GSM先跑一段时间也没啥,我老大用哪个制式,哪个制式就是标准。

摩托罗拉在其后的几年用一些办法来推广CDMA,也拉上了美国政府,朗讯等公司。还记得联通的CDMA不?那就是中国为了加入WTO做出的让步,从细节上来说是让了两步。中国本来想上GSM,中国移动已经上了GSM。美国要求你必须买我的CDMA。当时CDMA已经有一个较为先进的版本CDMA 2000,可是美国公司还没有做出来,最后中国妥协了一步,让联通上标准比较落后的CDMA 95网络。

后来,摩托罗拉、朗讯的CDMA还是失败了。

当年还是中等公司的华为都把CDMA 2000做出来了,摩托、朗讯还在用霸王硬上弓的模式做生意,怎么能不败?

现在美国在5G上,即没有摩托罗拉,也没有朗讯。只有一个做芯片的高通算是业内公司,做芯片和整机相差十万八千里呢,那么美国凭什么主导5G标准呢?

当年美国CDMA失败有很多原因,核心原因则是——托大,没人干活。

我认为包括华为公司在内,通信设备公司都是很尊重摩托罗拉的,因为他是移动通信的开创者。如果把公司比喻成个人,摩托罗拉就是天才,他开创了很多产业,技术能力甩其它公司几条街。但是,这个世界人们欣赏天才,却只会为成果买单。天才做的产品不行,也不会有人买你的货。

通信行业还有一个简单的规律就是明显的大吃小。当年的CDMAGSM相比,是有一些理论上的技术优势的,但是你产业规模小,你就得输给GSM,除非你通过激进的市场竞争策略在规模上先搞定。但美国公司又缺乏这个决心和狠劲,所以不可能赢。

你不让你的公司和华为搞一个标准,就只能另起炉灶搞一个小众市场。当年有摩托罗拉、朗讯,地位比现在有利太多都搞不定,现在凭啥搞定?

31个公司推广Open RAN

前天,31个厂商,有谷歌、亚马逊、微软、Facebook、英特尔、高通、AT&T等,全是大鸟,成立了一个Open RAN联盟。

简单的说,RAN就是移动通信的主设备基站。自古以来的基站都是软硬件一体化的,比如华为的基站就是华为硬件,华为软件。爱立信的基站就是爱立信的硬件,爱立信的软件。Open RAN就是把基站搞的和PC一样,联想PC机用英特尔硬件,微软操作系统。有了Open RAN各种公司也可以攒基站,卖给中国移动。

这个联盟没有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中兴等传统通信设备厂商。显而易见,Open RAN是想革传统厂商的命,其核心卖点有两个,第一,便宜;第二,开放。

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很多次了,开放路由器,开放交换机,开放数据库、WiFi替代移动通信网络等等。像华为这样的大厂,也有一些人经常研究这些事,开始的时候还紧张兮兮的,现在估计都已经味如嚼蜡了。

Open RAN和历史上类似的事情一样,听起来有吸引力,实际上没戏。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电信设备有一定的毛利,超高也谈不上,但电信设备出厂只是一个半成品,还要有复杂的安装、调试、服务等苦逼活,还挺琐碎,有专业性,民工搞不定。如果设备便宜到极低的毛利,就像PC机一样,后面的那些必要的苦逼服务根本没法进行,看看那31个厂商,哪一个是干这个苦逼售后服务的料?第二,电信设备市场空间太小,不值得开放,没有规模效益支撑。全球的4G基站也才400多万台,PC机再差一年也有3亿台左右的出货量,基站这种东西一年百、八十万台的出货量,然后再让它毛利很低,采购模式很复杂,咋参与?要开放的话,主体技术不难搞,但要兼容历史上的许多网络协议,各种终端,鸡零狗碎的东西太多,根本就搞不定。也就是说搞定90%的技术不难,但后面的10%搞不定。

硬件自主

宁南山前一段写了一篇文章,详细分析了华为所使用的各种芯片,结论是自主化已经实现。实际上自从确认打不死华为那天起,美国在半导体行业的命运就注定要失败了。

美国面临的困境是如果选择自由竞争,中国就会慢慢的替代。如果用行政命令,多管齐下搞竞争,这个替代的过程就会加速,虽然这个过程中中国会痛苦。

全球半导体市场空间大概5000亿美元,美国占据半壁江山左右,但美国盘踞在高端芯片领域,韩国搞定存储这个大品类,中国搞一些零七八碎的各种低端芯片。中国基本上垄断低技术含量的各种整机,各种整机的市场空间大概15000亿美元左右。中国每年进口美国芯片约1500亿美元,反应在贸易中没有这么多,比如美国的芯片在台湾、马来西亚封装,按美国的统计口径不算美国出口,但那也是货真价实的美国货,封装环节只是赚了一点点钱而已。

美中要切分ICT硬件,中国要补齐很难的核心器件,美国要搞定是很苦逼的整机集成。问题是中国在搞,美国没人搞。苦逼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比高大上的事情更有竞争力,华尔街的精英不想去当钳工制造业搞不定。

再过几年时间,中国半导体大干快上搞定之后,美国半导体公司就慢慢萎缩,消失,就像当年日本家电产品消失一样。那才是我说的大败。

美国还动用了25%长臂管辖办法,非美国厂商若有美国技术25%,也要遵从美国的管辖,他说封杀谁,你也得照办。如果你是这种厂商,会不会有很强的去美国化动力?否则你的生意随时有可能被别人行政命令中断。

所以美国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去年516日,美国开始激烈封杀华为时,我写过一篇文章说,这事根本就不值得害怕,因为华为能活下来是肯定的,一旦活下来,将来美国连半导体也没得卖,会不会急眼动武之类才是令人害怕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