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殿堂 | 看历史记载理解老坑翡翠的特点成因

 洲upi6oofv9q93 2020-05-10

有读者推荐了一篇2018年1月18日的网络文章《滇海虞衡志翡翠》,原作者是“相知是缘”,该文重点介绍了清代的云南地方志《滇海虞衡志》中有关老坑翡翠的记载。“虞衡”,是官职名称,即古代掌管山林川泽的地方官;“志”就是作为档案留存于世的文字记录。在《滇海虞衡志》中可以看到清代云南的地理山川、动物植物、金石矿产、边疆民俗风情等历史记录。读这篇文章有助于了解老坑翡翠的历史和理解老坑翡翠不同于新坑山料翡翠的点。

该文说到,云南矿产丰富,东汉时就设立永昌郡管辖了,管辖区域包含现在缅甸密支那北部的龙肯和帕敢地区,翡翠矿区就在其中。明朝时又设立腾越府。翡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矿产之一。《滇海虞衡志》有“玉出于南金沙江。江昔为腾越所属,距州二千余里,中多玉,夷人采之,搬出江岸,各成堆,粗矿外护,大小如鹅卵石状,不知其中有玉并玉之美恶与否。估客随意贸之,运至大理及滇省,皆有作玉坊,解之见翡翠,平地暴富矣。其次,利虽差而亦赢。最下,则中外尽石,本折矣。”

这段话清清楚楚地说明了老坑翡翠的地质环境、历史记录,如:

(1)老坑翡翠是出于“南金沙江”(伊洛瓦底江)的水料。

(2)由“夷人”即外族人采取,堆在岸上贩卖。

(3)老坑翡翠因为都是河床里的鹅卵石,所以很难有大料。

(4)因为有外皮无法知道里面是好不好,任由客人自己判断,也就是“赌石”。

(5)客户买走运到大理或云南的琢玉作坊加工。

(6)玉石开解后如果是好翡翠就会“平地暴富”,运气一般的人利虽小也能赚钱,最糟糕的就是里面也是石头,不是翡翠,那就赔本了。

该文还说“金沙江就是现在的伊洛瓦底江,是贯穿缅甸的第一大河,其支流雾露河流域的中上游,就出产优质的翡翠。由于河床开采比较方便所以开采得最早,所以称为老坑。

老坑翡翠的质地远比新山料翡翠好,满色的比例多,行话叫“通天绿”。

由于老坑翡翠在河床中度过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的漫长地质时间,尽管是结构致密的翡翠,微量的、缓慢地渗入翡翠毛细孔结构或裂纹系统内的细菌和微生物带来的酸、碱、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分以及微生物的繁殖等复杂的、复合的作用使得水料翡翠产生了和山料翡翠不同的微妙差异——就是老坑翡翠有微弱的有机物反应。稍有科学常识的人会理解,这种微细的天然有机物渗入,没有对翡翠产生任何结构性的破坏,而是给老坑翡翠带来了美学意义的增值。


 如果你有精美的老坑翡翠愿意分享给大家欣赏,请与笔者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