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皇宫的预防医学

 谷山居士 2020-05-10

清代皇宫里设有太医院,它是礼部管辖下的一个独立机构。太医院有院使(正职)、院判(副职)各1人和御医15人。这些御医都是由各地官吏推荐保举上来的,他们大多是学识卓著、医术高明、经验宏富的地方名医。御医们轮流在宫中值班当差,个个小心翼翼,谨慎行事。因为他们深知“伴君如伴虎”,即使是一点小小的过失或差错,也可能招来杀头之祸。

但另一方面,一个人的能耐和才华也能在此充分发挥出来,因为宫中药物繁多,且质地优良、采集道地、配置齐备、炮制严格、称量准确、煎用及时,只要有好方子,就不必再愁其他了。

在皇宫里,不仅要用药给帝后们治病,也要有防疫的医疗措施。

避瘟方



光绪年间,京城瘟疫流行,宫中有不少人患病,弄得人心惶惶。为此,众御医议了“避瘟丹”。

 药物组成:雄黄八两,鬼箭羽一斤,丹参一斤,赤小豆一斤。共研末,和蜜一起加热,拌和做成药丸。

方中雄黄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杀虫、辟秽、解毒之药,鬼箭羽能治恶疰(即正虚之人为恶毒之气所伤,毒气流移心腹,往来击痛),丹参有活血化瘀之效,赤小豆能解毒渗湿。四药合用,具有辟秽、解毒和避疫的功效,能用于预防某些急性传染病。

可是,这些瘟疫来势凶猛,据说“人若感触,十无一生”。于是,经讨论众御医们又挑了“避瘟丹又方”。其药物有:生甘草、南苍术、北细辛、黄乳香各一两,一并研成细末,加红枣肉半斤,做成圆饼。再将此丹放炭火上适当烟熏,可以保“三日无炭,一家免难”。方中还规定了按时令加药,即“入夏加干石膏一两”,以增加清热解毒的作用;“入冬加朱砂五分”,以镇心安神。

在“避瘟丹又方”中,细辛辛温宣散,乳香芳香开窍,甘草解毒,故称“药味寻常,其功立见”。再则以苍术、艾叶烟熏消毒,原本就是我国民间一种驱邪避疫、预防传染病之举,确可消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经内服药加空气消毒等措施后,疫病缓减,渐趋平稳,得以平安。

解暑方



夏季时,预防热邪和中暑,也是宫中医疗活动的一件大事。按宫中旧例,每年农历五月至七月间,要在乾清宫、寿安宫、养心殿、颐和园等地发放暑汤,供王公大臣及宫中人员等饮用,以防止中暑的发生。如“香薷汤方”“暑汤方”等就是。除此之外,慈禧还服用可以避疫的“武威丸”,清暑辟秽。她在热天常用的“灵应痧药方”,也有辟秽解暑的作用。如果“口含三丸,则热邪不侵”。

洗头方



光绪经常头痛、眩晕,据他自己说,是因天寒未戴小帽引起的。在他的“起居注”里,就记载着不少“洗头方”。如御医范一梅和佟成海拟的“皇上洗头方”,其药组成是:天麻一钱五分,防风一钱五分,桑叶一钱,薄荷八分,白芷一钱五分,羌活一钱,银花一钱,川椒六分。用水煎后洗头,又可治头痛、眩晕等症,疗效显著。

令发易长方



此外,慈禧和光绪都喜欢用“令发易长方”,方中其一是“东行枣根三尺”,蒸之两头汁出,收取涂发,即易长;其二是用桑叶和麻叶煮水洗发。光绪是个身躯瘦小、体弱久病的人,想必头发短疏灰白。但在1980年崇陵开放时,人们见到光绪的头发仍然黑而且长,或许就是这些洗头方的作用吧。

午时茶



“午时茶”在民间早有一定声誉,它主治风寒感冒、食积呕吐、腹痛腹泻,可预防胃肠道疾病等。慈禧就曾使用过“加味午时茶”,即在午时茶中外加焦三仙、橘红、炒青皮等,以治疗食积气滞。这是因为她平日喜食北京烤鸭及肥甘厚味之品,长年患有脾胃病之故。

竹叶膏



“竹叶膏”也是宫中秘方,它可防治皮肤湿热疮疡。药用生竹叶一斤去梗、净,生姜四两,净白盐六两。将竹叶熬出浓汁,再将姜捣汁同熬,沥渣,同盐熬后干敷。鲜竹叶可清心、凉胃、除烦、利小便,同生姜一起熬,可助竹叶清热渗湿的力量,尤对夏季皮肤病有很好疗效。

平安丸



补益剂“平安丸”,亦为宫中秘方之一,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它由檀香、落水沉、木香、丁香、白豆蔻、肉豆蔻、红豆蔻、草豆蔻、陈皮、炙厚朴、苍术、甘草、神曲、炒麦芽、山楂各二两,共研极细面,制成蜜丸吞服。该方健脾和胃、理气止吐,既补益身体又能防病,所以乾隆皇帝常将其作为恩典赏赐大臣。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