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庙号、谥号、年号,到底有啥区别?

 今世游 2020-05-10

作者: 妆匣玉珍

中国古代帝王看中名声,这是由来已久,其实到了今时今日我们依然是一个极为看重面子和名声的民族,在古代也是如此。古代皇帝为了显得自己很特殊,总喜欢给自己各种各样的号,由此就形成了庙号、谥号、年号、尊号都是属于一个皇帝,让人叫道嘴麻的这种情况。

5分钟读懂:庙号、谥号、年号,到底有啥区别?

年号

康熙、乾隆、雍正都是年号,用于纪年,这是明清时代的传统,新皇帝登基后改年号,一个年号一直用到死,方便人们纪年也是告诉天下百姓现在由谁执政。因此为了好记,后人也就用年号作为这些皇帝的代称。

当然也并非每朝皇帝都是只用一个年号,像隋唐时期,年号更改非常频繁。比如说开元盛世,开元就是唐玄宗用过的一个年号,但是永远不会有人叫他“开元帝”,因为除了开元之外,他还用过先天和天宝这两个年号,没有唯一性。

庙号

这时候我们也看到了会用庙号来称呼一个皇帝,比如唐玄宗、唐太宗、唐高祖等等,那么什么人能用庙号,“祖”和“宗”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都会被称为“祖”,比如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国皇帝之后的守业之君一般都被称为宗。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唐玄宗李隆基等等。那么有人要反驳了为什么朱棣就能叫明成祖?因为人家一开始确实是叫明太宗,可惜后世有个子孙叫做嘉靖帝,生生被改成了“明成祖”。

既然有了庙号这种东西,那么所有的皇帝都叫庙号不就行了?省时省力!还是不行,因为并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有庙号,仔细想想看汉景帝刘启的庙号是什么?不用抓耳挠腮地想,因为汉景帝没有庙号。

5分钟读懂:庙号、谥号、年号,到底有啥区别?

古人讲究认祖归宗,有庙号必然就是要建立单独的宗庙祠堂,可我们都知道大的宗庙一般都是一个家族的人把所有的神位都摆放进去,帝王家也不例外。为开国皇帝“祖”建立的祠堂之后,其他皇帝死后就应该将自己的神位放进“祖”的宗庙之中,认祖归宗。

所以历朝历代除了为功绩特别突出皇帝建立宗庙,称庙号之外,许多皇帝并没有庙号。不过这种传统渐渐被淡化了,越来越多的皇帝都想讲究自己的唯一性,因此后世一些朝代,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

谥号

那些没有庙号的皇帝怎么办?总也要有点特殊待遇吧?这时就出现了谥号,用一些字来对这个皇帝一生进行概括,汉景帝刘启的这个“景”字就是他的谥号。这种用谥号来称呼皇帝的方式也很普遍,是影视剧中常见的错误,比如《康熙王朝》中斯琴高娃饰演的孝庄皇太后,不止一次在众人面前自称“孝庄”,这个孝庄就是谥号。

定庙号一般都是用好的字眼凑,毕竟是要有突出贡献的皇帝才有这份殊荣,但是谥号是每个皇帝死后都要有的称谓,未必个个皇帝都是好的,比如亡国之君。隋炀帝杨广的谥号“炀”字就不是什么好字眼,意思是去礼远众,表明了隋炀帝一生一意孤行,不听良言的性格。

还有一些看着好,其实真不是什么好的谥号,比如宋神宗赵顼的谥号“神”字,现代看来大家可能以为是神话他的字眼,其实在谥号的用法上“神”代表着功业不足、半道而废,是说赵顼虽然有心变法,可惜半途而废弄得不上不下。

5分钟读懂:庙号、谥号、年号,到底有啥区别?

这一点不得不佩服古人用一个字就能概括一个人一生功过,真是相当贴切。可惜到了后来谥号越来越长,特别是到了清朝,恨不得用几十个好字眼来凑一个谥号,康熙皇帝的谥号叫做: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虽然好字眼是不少,但是这么长的谥号中除了看到康熙皇帝的子孙们一心只想喊“我大清最强”之外,再也感受不到那种一字记一人的酣畅感了。

尊号

最后就是尊号,尊号这个东西不得不说是个另类,庙号也好,谥号也好,都是皇帝死后的一种评价,可是尊号则是人活着的时候自己给自己称号。这样的称号未免有些自大,但是创造它的人却有着足够强大的野心和能力来支撑她的自大,这个人就是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还在当高宗皇后就请求高宗一起上尊号称为天皇、天后,武则天一生玩过许多文字游戏,而尊号这种称谓也是她玩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她希望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能掌握自己的名声,没必要等别人在她死后来评价,因此其实尊号的称谓其实是一种自我安慰,人们并不把它当做一件事。武则天死后,也少有人称她为天后,称唐高宗为天皇。

这四种称号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大家以后不要再弄错让人贻笑大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