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一到学习就犯困?家长用好“稀缺性原理”,让孩子主动学习

 雅博学苑 2020-05-10

现在的社会对于孩子的学业要求特别看重,国家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以及培养人才方面要求更加的严格,因此,孩子的学业繁重,压力大,所以很多家长都反馈说孩子一学习就犯困的现象,但是孩子只要一看动画片或者不做作业,就又会回到精神的状态。

前几天表姐向我诉苦,说孩子已经三年级了,但是总是做作业拖拉,甚至是一打开书,他就犯困,或者东走走西走走,学习不专注,不管用什么办法,甚至是自己亲自逼着他学习,又或者给他找最好的辅导老师,最后的学习效果还是不理想,自己平时还要上班,本来压力就大,现在变得更焦虑了。

其实这也是很多家长们共同的烦恼,这是因为孩子对'学习'缺乏'稀缺性'的概念,面对每天不停的知识灌输孩子们对学习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探索性和自发的兴趣,更是让学习变成每天围绕在自己身边的一个烦恼。家长不妨利用经济上的'稀缺性原理',让孩子们一看到学习就兴奋,将学习变成孩子主动要求的事情。

孩子一学习就犯困的原因,家长了解多少?

1.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孩子如果对学习没有内在的驱动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兴趣引导的话,孩子很快就会对学习厌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对自身大脑输入知识的过程,如果孩子没有兴趣了解这些知识,又或者说他对这些概念模糊,那么即使输入再多的知识,孩子们也不能够真正的理解和吸取。有的时候孩子们一学习就犯困,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不爱学习,而是刚好在某个领域,他并不感兴趣所以他学不进去,也就很容易对着书本发呆,不专注等等。

2.睡眠不足,长期熬夜

很多孩子做作业总是做得很晚,他们会将作业一拖再拖,不管是家长监督也好,他们总是会有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这就导致孩子们必须要熬夜去完成今天的作业量,睡眠不足是非常影响孩子们学习质量的,同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孩子又会摄取新的知识,如果孩子们睡眠不足,可能就听课效果不佳,这样他们对学习也会逐渐的失去兴趣和耐心。

尤其是一些不爱制定学习计划的孩子,他们对学习的方向是模糊的,更多的是被动的学习,所以他们常常在完成某个作业的时候没有一个时间概念。

3.家长给予的压力过大

家长不断地给孩子增加新的作业和学习压力,导致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孩子想去阅读一本课外书,又或者是学习其他的事物,很多家长将'学习'的概念停留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又或者是仅仅针对知识层面的学习,对于孩子一些技能方面的学习却不予理会。

比如,孩子学习打篮球、学习吉他又或者是学习画画等等,家长就会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到理论知识上,这也会让孩子们逐渐的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所以他们就常常学习犯困,就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和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

什么是'稀缺性原理'?

'稀缺性原理'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这一原理是源于物品的稀有性,当物品少量,甚至是没有的时候,人们就总想要得到稀有的物品,这与人们购物的欲望息息相关。但这个经济学的原理也同样适用于教育孩子,大家都知道孩子很喜欢与别人争抢比较稀少的东西,比如,桌子上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却有四五个雪梨,然而所有的孩子们却总是会争抢桌子上的那一个苹果,而不去争抢数量多的雪梨。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水与钻石的稀有性争论,很多人说水是稀缺资源,而钻石也是稀有物质,同样都是'稀有',为什么水会比钻石的价钱便宜这么多呢?这是因为钻石商控制钻石出市的节奏,将囤积的钻石一点点投放市场,才保证了钻石的价值,这便是人为制造稀缺性带来的效果。

想让孩子主动学习,家长应该这样运用'稀缺性原理'

其实教育孩子和市场运营的方式方法很像,家长不妨将孩子们比作客户,把学习当成是推销给孩子们的产品一样,可以利用不同的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逐渐的了解并且接受,甚至是终身拥有'学习'的这项产品。很多家长会问,其实不管推不推销,孩子们每天都需要学习,但是这学习的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就好像我们自己想买喜欢的东西,会不惜花大价钱都想买到手,那么孩子如果对学习产生了欲望和兴趣,也会是一样的态度。

1.时间安排的稀缺性

家长想让孩子们主动学习,其实并不难,只要将学习变成稀有的物品,就可以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而要学习变得稀有,可以尝试在孩子们学习的时间上做调动。

孩子平时做作业在某一个时间段就会产生一定的厌倦感,那么家长就可以观察孩子们平时学习多久会犯困,又或者说注意力就不集中,那么家长在给孩子设定做作业的时间就可以设定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比如,孩子学习一个小时,又或者是做作业,做一个小时就会犯困,那么家长可以将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列为半个小时或者45分钟。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孩子做作业做到一半,正起劲的时候阻止他,让他过一会再做。家长可以不用担心,会打断孩子们做作业的积极性,这是一种引诱的手法,孩子们做作业正起劲的时候,家长阻止,其实是为了增强他学习的欲望,但是这种方法不能经常用,要不间断的用才能对孩子起一个激励的作用。

2.学习形式上的稀缺性

很多家长都喜欢用语言去灌输孩子学习的概念,比如经常在孩子回家路上就和孩子说'今天阅读哪一本书好呢?'又或者对他们说'今晚需要在xx时间内完成作业',但是这样孩子很快就会厌烦了,甚至孩子原本很喜欢看课外书,每次做完作业都需要家长去和他共读一本课外书,但是因为家长的方式不对,导致了孩子越来越失去了兴趣。

家长不妨将阅读课外书变成一种稀有的资源,需要孩子努力争取,才能获得这样的机会。这就需要家长父母双方的合作,可以和孩子这样说'今天我们都很累了,所以不能陪你看课外书了,你可以自己先去看。'重复几天,当孩子觉得等待父母陪伴的时间太久了,父母再突然和孩子们共读一次课外书,这样孩子们就会十分的珍惜父母和他共同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孩子们也就会越享受这段时光,对阅读的兴趣也会只增不减。

3.资源上的稀缺性

在学习资源上家长制造一些人为的稀缺性,也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尤其是家里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减少购买同一图书或学习用品的方式,让孩子产生增强的欲望。

比如,姐姐可能很喜欢阅读某一个故事书,而妹妹也喜欢,那么家长可以选择只购买一本,并且和孩子们说只剩下一本了,需要姐姐和妹妹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看图书的机会,这样不管是姐姐还是妹妹,当他们最终获得了看图书的机会时,他们对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就会分外的珍惜,学习效果也更好。

我是小D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