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校共育“双专业学习护航”模式初探

 朗哥语文 2020-05-10

冯明朗[1]

摘要:本文在研究家校共育“双专业学习护航”模式的基础上,对该模式的内涵、框架、机制、适用义务教育学段等,提出了一些基本看法;结合学习和领会国家义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关政策精神,对家庭教育在提升家长的专业辅导能力的可能性、必要性、重要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依照义务教育、家庭教育规律,对提升家长的学科专业辅导能力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家长培训课程,做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关键字:家校共育 双专业 学习护航 模式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奠基教育阶段,是儿童从学前教育向学校专业的学科和素质教育转变的学习阶段。其第一学段是提高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素质素养水平的奠基教育阶段,影响并决定着学生在后续学段、高中乃至大学阶段学习成长发展的最终水平。家校共育、家校政社同育对义务教育的影响也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布置家长作业、要家长批改作业、以家校合作为名义的各种进校园活动等等,虽经治理,但也说明目前家校共育、家校政社同育尚处于实践探索发展阶段。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培养孩子家国情怀和道德修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的劳动习惯以及对生命的敬畏意识等方面,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校共育本身就表明了:影响并直接决定孩子学习成长的是学校和家庭。学校犹如在前方,是主力;家庭犹如在后方,是保障。家校共育就是要探讨学校和家庭这两股力量如何有效发挥作用,用什么方式相互作用,产生合力,去促进孩子正常的学习成长。

双专业学习护航模式,就是为探索学校和家庭这两股力量如何产生合力所构想出的一个关于家校共育发展的新模式。

双专业:是指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家长的专业辅导,前者代表学校的专业力量,后者代表家庭的专业力量。前者的力量针对孩子群体学习,后者是直接针对孩子个体学习。

学习护航: 就是对孩子在学习成长发展中的保驾护航。

模式:是指这两股专业力量如何结合才能对孩子学习成长发展起到真正保驾护航作用的方式、方法。

据笔者调查,当前,家长对孩子在学科知识上进行直接辅导,普遍集中在义务教育第一学段。当进入第二学段以后,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辅导不了,便自觉放弃了亲自对孩子的辅导,因而,这个模式的构思只是针对在义务教育第一学段为孩子进行辅导的家长这个客观需求所设计,但也不排除在其他学段有能力的家长参考。

学校教育,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七十年以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教师职业发展,通过建立对教师职前教育、职后专业发展培训的双通道,为学校的专业力量提供强有力的源源不断的支持,因此,有国家教师培养通道做坚强保障,家校共育在学校这股力量上的专业性是无需质疑和担忧的。

家庭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喜人,在学术科研教育实践等方面均已产生很多研究成果,社会评价很高,深受家庭和学校欢迎。我国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朱永新、孙云晓主编的《这样爱你刚刚好》丛书、南京师大郝建东教授主编的《家庭教育》分龄段指导丛书、首都师大康丽颖教授及其团队编写的《家校共育指导手册》等等,就是这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可以说,对中小学生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行为、知识学习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但是,也不难看到,我国家庭家长的专业辅导力量及其整体水平还是非常低,非常薄弱、参差不齐。尽管当代年轻一代家长自身文化知识素质水平大都在专科以上,但“术业有专攻”,没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辅导能力,要辅导好孩子的日常学习,又怎么能?因此,在当下家校共育发展中,家庭这股力量与学校的专业力量是不匹配的,也是不对等的,是影响家校共育发展,影响孩子学习成长的一个关键要素。具体到家庭层面,如果家长自身的专业辅导能力不够,就很难分享到家校共育发展成果的“红利”。

经过调研发现:处在第一学段的小学生家长们普遍对学校教育的课程标准缺乏了解,知之甚少。教师之所以要了解研读课标、教材,设计教学,创新教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要把学科知识教好。家长既然要辅导孩子学习各科知识,自己却不了解课标,不做辅导准备,直接“赤膊上阵”,能有好的效果?所以,许多的家长辅导实际上是抓不着重点,漫无目的,经过一两个学期下来,孩子普遍开始出现“不爱读书、不爱学习、不爱写作业、不爱阅读”的问题,令家长和教师都十分头疼。我们认为,出现这个问题,一定是事出有因,不会凭空出现,一定有产生、形成的痕迹。

“双专业学习护航模式”就是针对这个实际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寻找产生痕迹,找出对应解决办法,所提出的一个在义务教育第一学段“以双保障为基础,以双专业为主导”的家校共育学习护航全新解决方案。

双保障是指:第一,基于已有的国家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通道对学校教师专业力量的保障。第二,基于现有家庭教育的探索和发展基础,构想通过建设家长专业辅导能力的培训通道对家庭家长专业力量的保障。

有了这个双保障,通过优化、匹配、整合这两股力量,实现真正确保孩子能够在校获得教师的专业教学,在家获得家长的专业辅导,进而实现每个家庭都可以与学校形成“双专业学习护航”机制,从而具体到每个孩子都能够在第一学段的学习成长发展上,获得这个“双专业”的保驾护航。

因此,当下家庭教育应加大对提升家长专业辅导能力及其培训课程、途径等的研究及应用实践,建设家长专业辅导能力的培训通道,为家校共育发展在义务教育第一学段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代表家庭的专业力量提供保障。

我们知道,汉语拼音是小学一年级新生第一学期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从素质教育来看,学会汉语拼音,掌握一门识字工具,并能熟练应用,这对于小学生在读书、学习、写作业、阅读过程中,自我解决识字问题,并因此产生适合自己的学习和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能力,养成优秀的学习和阅读习惯,是一种非常适宜的安排。从学科教育来看,学会汉语拼音,就需要学习和掌握汉语拼音知识,才能形成拼音能力。

义务教育第一学段对汉语拼音的教学安排,教师的专业教学任务只是集中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从学校反馈的数据来看,一年级新生的拼音普遍是学得很不错的,这说明教师的专业作用是发挥出来了。但为什么从二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拼音知识就逐渐遗忘了呢?巩固不起了呢?这显然与教师的专业作用发挥与否无关,而是与家长对孩子如何巩固拼音知识、提升拼音能力的努力与否,专业与否相关了。因为在后面三个学期里,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点、核心不是在拼音上了,所以对于拼音知识的巩固、拼音能力的提升,基本上要靠家长自己来进行辅导了。由于缺乏家长的专业辅导,这使得大多数小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业完成以后,并没有真正掌握到拼音知识,形成拼音、识字等最基本的语文能力,也间接导致这当中许多小学生在以后学习阶段,很难再形成独立的学习和阅读能力、习惯,难以养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兴趣和素养。同时,还有不少的学校对拼音于小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疏于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拼音教学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专业发展中就显得不够重视,教师缺乏拼音教学创新的积极性,拼音课堂缺乏活力。大多数家庭则紧随其步伐,对孩子学拼音辅导也是不得法,不得要领,从而给孩子学好拼音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影响。试想,在学校如果老师不专业教学,在家里又得不到家长的专业辅导,这些孩子的拼音又怎么能学得好?

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义务教育第一学段,是打造家校共育“双专业学习护航”最重要的起始阶段,而在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汉语拼音,就是研究这个模式的第一着力点。

为什么说汉语拼音是第一着力点?这就要思考汉语拼音为什么会被安排在第一学段对一年级新生教育?家长不能从拼音知识太简单去思考这个问题,应该从汉语拼音在义务教育语文学科中的整个教学定位去理解,去认识。拼音是识字最有效的工具,也是孩子入学后第一个要去学习并熟练掌握应用的学习工具。识字就是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知识,拼音属于汉字的字音知识,因而拼音不仅是识字的工具,也是识字的必修知识内容之一。但是不少家长自身的拼音知识都是残缺不全的,如何对孩子学拼音施加专业辅导?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现在孩子对拼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出奇的离谱,分辨不清出声母、韵母、音节;连最基本的声韵分类知识都没有,又如何能够准确呼读声母、韵母?又如何能够正确拼读汉语拼音?又怎么能应用拼音去识字?既然识字是孩子学习成长发展的基础之基础,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根本,那么没有识字能力和水平,一切努力学习只能是枉然。拼音对识字既然如此重要,孩子竟然没有学好拼音,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偏离了筑基教育这个定位的。所以,不能小看第一学段的汉语拼音教育。

研究提升家长在学科知识上的专业辅导能力,促进家校共育合力打造“双专业学习护航模式”,对推动家校共育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以及具体到对促进学校搞活课堂教学创新,缓解家庭和学校所面领的“孩子不爱读书、不爱学习、不爱写作业、不爱阅读”的四大痛点问题,均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以往,普遍认同家庭教育主要是行为教育,知识教育可以交给学校。暂且不论这种认识和理解是否错误,但现在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至少表现在义务教育第一学段,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辅导,已经不再局限于行为上的教育,而更多的是在学科知识教育上的辅导。因为,没有哪个家长不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认为自己有能力,不管这能力是否专业,都会在客观上去主动辅导孩子。这种发展情形未来只能是有增无减,因此,对第一学段的家长而言,仅仅是行为教育上的支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家长在对孩子知识学习上的辅导需要。

面对这个新的需要,对家长的专业辅导能力就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行为教育上的专业辅导能力,一个是知识教育上的学科专业辅导能力。前一个没有太多争议,关键在于后面这个,家长对孩子的学科知识直接进行辅导,如何不逾越学校知识教育的边界,又能解决家长自身的辅导需要,那么对家长的学科专业辅导能力如何界定,这将是家庭教育所要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以家长辅导拼音为例,就已经不属于行为教育而属于知识教育了。但是,在实际中我们发现文化知识水平高的家长觉得拼音很简单,就比较轻视;觉得自己辅导不了的家长又觉得拼音反正不重要,就放任不管。实际上,大多数家长只知道拼音不重要 ,却忽略了孩子学用拼音的过程,以及没有学会拼音这个结果对其学习成长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相对于第一学段而言,通过家校共育“双专业学习护航模式”的牵引,孩子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真正掌握拼音这门工具,形成独立的拼音能力和识字基础,那么对于后续各学期的学习,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只要在第一学段学业结束之际,孩子形成了熟练的拼音、识字等语文能力,具有了扎实的语数基础,独立的学习和阅读能力,这对于他们进入第二学段乃至以后学段的学习成长,才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相反,那些在第二学段就暴露出各种学习问题的孩子,其实就是在第一学段并没有真正打好以上这个基础所致。

把汉语拼音作为第一着力点,并不是双专业学习护航模式的全部研究。它只属于第一学段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事,过了这个学期,教师这个主力军的专业教学任务就不在拼音上了。就像打下一座城,这座城的治理、巩固、提升和发展,靠的就是家庭这个后方保障了。家庭后方的保障如果跟不上,只顾跟着主力跑,那么,已经打下的城,要么将是荒废,要么可能流失。其实,当前“孩子不爱读书、不爱学习、不爱写作业、不爱阅读”的问题,不正好应此了吗?孩子为什么不爱阅读?试想假如这个孩子的字词根基知识薄弱,没有独立的拼音识字能力,没有善于借助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凭什么你确定孩子就一定会爱上阅读?成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社会知识阅历从阅读中获得所需信息,那么,对于没有很好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小学生,从阅读中究竟能获得什么可用的信息?

诸如家长在义务教育第一学段对拼音、识字、组词、造句、阅读等知识辅导,其实都可以纳入对提升家长的学科专业辅导能力的研究范围,因为这些知识学校教师都会教,但是家长不知道如何去辅导,很多家长甚至不知道如何去组词、造句,只能买一些好词好句好段的书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查和抄写,应付作业。试想这样的辅导,又如何不拖学校专业教育的后退?

最后,家校共育“双专业学习护航模式”还是一个新的研究,实践应用还不多,还需要更多的家庭教育研究专家、同仁,学校和家庭的积极参与,期待这个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应用,能够为打造家校共育发展新模式,开发家长专业培训新课程等,带来新的参考和启发作用。

限于笔者水平,文中难免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育部2001年6月8日颁发。

[2]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全国妇联 教育部 中央文明办 民政部 卫生部 国家人口计生委 中国关工委 2010年2月8日联合颁发。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018年11月第41次印刷。

[4]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魏励编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发行2012年7月第1版 2015年9月第5次印刷。

[5]《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2015年10月16日颁发。

[6]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修订) 》全国妇联 教育部 中央文明办 民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广电总局 中国科协 中国关工委 2019年5月14日联合颁发。

[7]《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 2019年6月23日颁发。


[1] 冯明朗 东莞市明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小学拼音教学实践规范研究》作者。冯明朗名师工作室—小学拼音研修工作坊坊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