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里人下乡养老的N种模式(之一)

 老赵肖马 2020-05-10

从多方面的角度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养老的最佳方式是归乡养老。

城乡之间紧密的人际关系链:我国城市化加速是在10多年之内的事情,而且我国农村人口占有很大比重,城乡之间的人际网络比较紧密。在这一国情下讨论养老方式,是不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

华人家族文化特点:我国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上述人际网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非常紧密的。

所谓归乡养老,就是返回乡下居住养老的一种养老模式。

从养老周期来看,有季节性归乡养老,有阶段性归乡养老,也有全天候归乡养老。

从养老缴费方式来看,有租房养老,有筑屋养老,有进院养老。

从居劳结构来看,有劳逸结合的养老,有以劳代金的养老,也有纯消费型养老。

农老大网(www.)的研究人员总结出归乡养老模式有别于其他养老模式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就是“两低一优”:

第一,生活成本低。

第二,低碳生活方式。

第三,居住环境优美。

需求就是市场机会,中国庞大的养老需求也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目前,下乡养老正在变成一条创富产业链。

A模式:半劳半养式

B案例:武汉农场主招城里人打工养老

2010年10月19日《武汉晚报》记者齐翔报道:武汉农场主招城里人,千名老人希望下乡养老。

每天摘摘菜、喂喂鸡,就可以在乡下免费养老,还可拿工资。武汉晚报报道此事后一周内,近千名中老年人打来电话,纷纷要求“下乡养老”。

原来,硚口居民尹正丰在黄陂区泡桐镇建了座农场,今年初扩建时迟迟招不到工。几位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告诉他,农民进城打工,月入2000元不算难,农业企业开不出这个价。再说,农民工好不容易洗脚进城,谁还愿意回去种田呢?

正犯难的时候,他的3位老邻居主动请缨:翻地挖沟的重活做不了,下种摘菜、养鸡喂猪还能应付。工钱好说,管吃管住就行。邻居老张称,他年轻时下过乡,对农业有感情,农村空气好,务农可以锻炼筋骨,就当养老吧!

最近,尹正丰又到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不要农民,只要城里的,不要年轻的,偏要中老年夫妇。他认为,中老年人经验丰富、责任心强,除体力稍弱之外,务农效率不比壮劳力差。此事报道后,引起近千位中老年人的兴趣,记者的手机一度被“打爆”。

城里老人为何抢着下乡?

记者齐翔采访了其中数十位老人,他们应聘的理由,大概分为休闲型、怀旧型和充实型等几类。他们表示,自己身体很好,与其在城里呆着无所事事,不如下乡劳动。农村空气新鲜,适当的劳动可锻炼身体,还可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有成就感。

19日早上七点半,汉口古田二路居民俞发胜第一个给本报打来电话。俞爹爹夫妇退休两年了,老两口不唱歌、不跳舞、不打牌,也不用带孙子。退休以后,除了忙乎一日三餐,就是乘车到公园散步,实在太无聊了。

去年清明节,两人回乡下老家扫墓,被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迷住了,清新的空气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两人兴致勃勃扛起锄头,到亲戚家的菜地里折腾一天。大汗淋漓之后,吃起农家饭来格外香甜。那两天,平时头疼的失眠,也奇迹般的消失了,一觉睡到大天亮。

在近千位打来电话的老人中,像俞发胜这样呆在城里就郁闷、到乡下就“来神”的老人,占了近一半。

在诸多报名者中,年纪最大的,要数青山居民徐福银,今年73岁。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看起来也就六十出头。徐福银曾在国企当车工,退休后多次被企业聘用当技术顾问,直到5年前才真正退休。

他骄傲地说,自打十来岁就开始务农:放过牛、喂过猪、插过秧、割过谷。别看当车工五十年,平时还喜欢种花养鱼,什么农活都拿得下来。退了休,看到别人成天忙忙碌碌,自己就浑身痒痒,坐立不安。

像徐爹爹这样不服老的报名者很多。他们下乡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不满足现有的唱歌、跳舞、打麻将的生活,在喧闹的城市里,找不到事做,开始有些厌倦。到乡下边生产边养老,何乐而不为呢?

硚口居民佟雪梅和老伴每月退休金9000多元,生活却并不快乐。她直言不讳地说,退休就意味不再为社会创造财富了,生命也在倒计时了。成天在城市里呆着,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无异于等死。

武昌徐东居民黎敏,现年56岁,和老伴都曾下过乡,还因此相识结婚。两人都希望能重回农村,体味年轻时在农村同吃同劳动的知青生活。虽然那时条件艰苦,但是那里曾经留下美好的青春年华,曾有过甜蜜的爱情。

C评论:

城里老人到乡下边生产边养老可不可行?武汉晚报记者齐翔为此采访了有关当事人和当地这员。

武汉市社会福利事业促进会会长马黎西认为,只要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值得提倡。下乡养老是养老事业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其具体操作模式值得探讨。

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底,武汉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21.9万人,其中2.6万人在政府和社会兴办的福利机构养老,其他老人多属居家养老,包括候鸟式养老、在社区兴建的托老机构养老,以及老人们感兴趣的下乡休闲式养老。

在尹正丰农场里工作的张爹爹,给下乡养老算了一笔账:他和老伴在城里生活,不算添置家当衣物,一个月吃用花销最少1000元,到农场工作,这笔钱就省了,两人每月收入上千,把城里房屋出租1000多元,综合“进账”近3000元。

马黎西则给社会算了一笔账:城市老人下乡养老,可以腾出食品供应、住房、公交等大量城市资源,为城市减负。现在,很多农村的壮劳力都到城里打工,土地荒芜,老人利用这些闲置的土地,生产的产品还可以供应到城市,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不过,他提醒说,目前,农村的医疗条件和城市的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年龄偏大,身体欠佳,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提倡去乡下养老。提供下乡养老的机构,应保证基本的生活和医疗条件。

苑广阔认为,“下乡养老”作为一个养老新概念,理论上它是具有很多优势的。首先,城里人下乡养老,生活成本将大为降低;其次,乡下空气清新没有污染、日子恬淡、生活节奏舒缓,利于老年人起居生活和修身养性。

但是,理论上讲虽然不错,真的做起来,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乡下医疗条件往往比不得城市里,而多数老年人身体都有或多或少的疾患。而且,按照目前国家的有关规定,城市居民不能在乡下获得宅基地建房子,他们势必要租当地农民的房子居住。而农村的房子,和城市的楼房往往不一样,老人可能存在住不惯的问题,而且,如果房主要收回房子,对老人也是一个大麻烦。

但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在具体的操作模式上,还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一些社会福利院等养老机构,也可以在“下乡养老”问题上有所作为。一是很多老年人有下乡养老的需要;二是乡下土地成本低、物价便宜,由社会养老机构在乡下修建养老场所、医疗诊所等,也具有比较诱人的市场前景。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